焦 云,舒巧云,赵秀花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浙江 宁波 315040)
无花果(Ficus carica Linn.)为桑科榕属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其果实具有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之功效[1]。玛斯义陶芬为浙江省栽培面积较大的无花果品种之一,该品种的种植管理简便、丰产性很好,但其树势偏旺、树冠开张,为控制其树势,生产上通常使用PBO 等生长调节剂调控其营养生长和成花坐果。前期研究表明,无花果喷施浓度为200 mg/L 的PBO 对结果枝有显著的控旺作用,且增产效果显著[2]。但是,由于品种差异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上述技术不能完全适用其他地区及其他无花果品种的栽培,宁波无花果栽培喷施PBO 的次数及喷施时期等技术要点尚需完善。为了明确喷施PBO 对浙江中部地区无花果主栽品种玛斯义陶芬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特开展此项研究。
供试无花果品种为玛斯义陶芬,供试树龄为三年生,栽培株行距为1.5 m×1.5 m,树势中强,栽培管理水平一致。供试 PBO 为固体粉剂,由河北省唐山华龙科技公司生产。
试验在宁波市马渚镇无花果种植基地进行。选取生长健壮且树势基本一致的无花果植株,用浓度为200 mg/L 的PBO 溶液进行叶面喷施,设3 个处理:处理A,叶面喷施3 次,分别在果实发育早期、果实发育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为2020 年4 月30 日、5月20 日和6 月18 日,下同)各喷施1 次;处理B,叶面喷施2 次,分别在果实发育期和果实膨大期各喷施1 次;处理C,在果实膨大期喷施1 次;以喷清水为对照(CK)。每个处理4 次重复,单株为1 个重复,喷施方法采用整株喷雾法。
在首批夏果成熟时采集果实样品,每个处理采集5 个。同时测量各处理和对照的结果枝长度、节间距、枝粗、结果量(仅指单个结果枝)、叶片氮平衡指数、侧枝数、单果重、果肉硬度、果形指数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PAL-1 数显糖度仪(日本ATAGO 公司)测定;果肉硬度采用TA.XT plus 物性分析仪(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s 公司)测定;叶片氮平衡指数采用Dualex 4 氮平衡指数测量仪(Force-A,Orsay,法国)测定。
利用DPS v 14.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邓肯新复极差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
由表1 可知,喷施PBO 能有效抑制无花果结果枝的营养生长,随着喷施PBO 的次数增多,结果枝长度、节间距和单枝结果量都相应减少,与CK 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A 的结果枝长度、节间距和单枝结果量都是最小,其次是处理B 和C,3 个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结果枝营养生长的抑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A>处理B>处理C。此外,随着喷施PBO 的次数增多,结果枝粗度和氮平衡指数也有减小的趋势。
由表2 可知,处理B 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处理C 和CK;处理A 的果肉硬度最低,仅为0.95 N,极显著低于CK;处理C 的单果最重,达到86.44 g,但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处理C 的果形指数达到1.32,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喷施PBO 对各项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考虑果实品质及生产成本,处理C(在果实膨大期喷施1 次)为最佳喷施方式。
表1 各处理无花果的生长状况
表2 各处理无花果的果实品质
果树栽培上使用PBO 果树促控剂,主要作用是为了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从而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3]。该研究结果表明,PBO 处理能有效抑制无花果玛斯义陶芬的结果枝生长,随着PBO 喷施次数的增加,结果枝长度、节间距、结果量、枝粗和叶片氮平衡指数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豆玉娟等[4]报道的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PBO 处理造成无花果整体光合产量积累减少所导致,但是其具体内在分子调控机制还需要深入解析。该研究使用200 mg/L 的PBO 溶液喷施3 次的无花果结果枝长度大幅度降低,仅为69.57 cm,极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这意味着该浓度PBO 溶液可能并非最适宜浓度,因此不同无花果品种喷施PBO 的最适宜浓度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PBO 的使用必须以树势强健、肥水充足为前提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即要求树体光合产物和营养物质积累达到一定水平方可奏效,并且不同的喷施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有一定差异[5-8]。因此,选择最适宜的PBO 浓度及喷施时期显得尤为重要,若施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