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文,赵贵宾,朱永永
(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20)
2020 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8.67 万hm2,总产量超过1 500 万t,马铃薯已成为保粮食安全、保基本口粮的“温饱薯”,马铃薯产业成为甘肃省旱作农业的突破口。定西市安定区地处甘肃省中部,年降雨量不足400 mm,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目前安定区马铃薯种植存在品种单一、产量低、品种退化快、畸形薯多、商品率较低等问题,为推进马铃薯主食化进程,进一步提升马铃薯种植水平,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特组织马铃薯主食化品种(系)比较鉴定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安定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为安定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后续储备和技术支撑。
试验设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唐家堡村的旱作梯田上进行。海拔2212m,位于东经104°36′46″、北纬35°28′30″,属典型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平均气温6.3℃,有效积温2 300℃,无霜期141 d。试验地前茬作物为玉米,肥力中等,覆膜前深松耕,深施腐熟农家肥52.5 t/hm2、史丹利三安复合肥(18-18-18)750 kg/hm2。
参试品种8 个,分别为天薯11 号、L1036-34、L1149-2、L08104-12、LZ111、陇薯10 号、D0534-1、陇薯7 号(CK)。
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小区面积26.4 m2(4.4 m×6 m),采用黑色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模式,按幅宽110 cm、大垄宽70 cm、高10 cm,小垄宽40 cm、高15 cm 起垄,种植时行间距55 cm,株距27 cm,种植密度6.75 万株/hm2。4 月18 日统一进行覆膜,4月28 日播种。
1.4.1 株高 每小区随机抽取10 株测量株高,取平均值。
1.4.2 块茎生长状况 各处理随机抽取10 株观察块茎性状特征、块茎数目、单株薯块重。
1.4.3 商品薯率 按大小分级,50 g 以下为小薯,50 g 以上为大中薯,大中薯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商品率。
马铃薯生长期间调查统计各生育时期及农艺性状变化,成熟后按小区单收计产。数据通过Excel 整理,在SPSS 软件下进行统计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参试马铃薯新品种(系)生育期为87~127 d,为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在安定区能正常成熟。其中,L1149-2 生育期最长,为127 d,较陇薯7 号(CK)延长4 d;L08104-12、LZ111 生育期为126 d,较陇薯7 号(CK)延长3 d;陇薯10 号生育期为124 d,较陇薯7 号(CK)延长1 d;天薯11 号生育期为123 d,与陇薯7 号(CK) 生育期一样;L1036-34 生育期为120 d,较陇薯7 号(CK)缩短3 d;D0534-1 生育期为87 d,较陇薯7 号(CK)缩短36 d。因此,参试品种D0534-1 早熟,生育期87 d,较陇薯7 号(CK)早熟36 d;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及成熟期均较提前于其他品种,天薯11号、L1036-34、L1149-2、L08104-12、LZ111、陇薯10号为中晚熟品种(系),生育期120~127 d。
从表2 可以看出,参试马铃薯新品种(系)株高为56.2~94.8 cm,其中陇薯7 号(CK)株高最高,为94.8 cm;陇薯10 号株高93.5 cm,较陇薯7 号(CK)低1.3 cm;天薯11 号、L1036-34、L1149-2 株高分别为87.7 cm、86.3 cm、82.1 cm,分别比陇薯7 号(CK)低7.1 cm、8.5 cm、12.7 cm;LZ111、L08104-12 株高分别为74.8 cm、68.7 cm,分别比陇薯7 号(CK)低20 cm、26.1 cm;D0534-1 株高最低,为56.2 cm,比陇薯7 号(CK)低38.6 cm。L1036-34、陇薯7 号(CK)单株结薯数最多,均为4.5 个;LZ111、天薯11 号单株结薯数分别为4.3 个、4.2 个,分别比陇薯7 号(CK)少0.2 个、0.3 个;L1149-2、陇薯10 号单株结薯数为3.4 个、3.0 个,分别比陇薯7 号(CK)少1.1 个、1.5个;L08104-12 单株结薯数为2.6 个,比陇薯7 号(CK)少1.9 个;D0534-1 单株结薯数最少,为2.3个,比陇薯7 号(CK)少2.2 个。L1036-34 单株薯重最重,为0.58 kg,比陇薯7 号(CK)重0.01 kg;陇薯10 号、天薯11 号、LZ111 单株薯重分别为0.56 kg、0.52 kg、0.50 kg,分别比陇薯7 号(CK)轻0.01 kg、0.05 kg、0.07 kg;L1149-2、L08104-12 单株薯重分别为0.45kg、0.43kg,分别比陇薯7 号(CK)轻0.12 kg、0.14 kg;D0534-1 单株薯重最轻,为0.34 kg,比陇薯7 号(CK)轻0.23 kg。陇薯10 号、陇薯7 号(CK)的商品薯率最大,均为82.5%;L1036-34、天薯11 号商品薯率分别为80.4%、80.2%,分别比陇薯7 号(CK)少2.1 个百分点、2.3 个百分点;L08104-12、L1149-2、LZ111 商品薯率分别为75.8%、74.7%、74.5%,分别比陇薯7 号(CK)少6.7 个百分点、7.8 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D0534-1 商品薯率最小,为70.1 个百分点,比陇薯7 号(CK)少12.4%。地上株高是马铃薯的主要生长指标,不同品种间株高差距明显,尤其是中晚熟品种与早熟品种之间差异更大。早熟品种D0534-1 株高56.2 cm,较陇薯7 号(CK)低38.6 cm;中晚熟品种天薯11 号、L1036-34、陇薯7 号和陇薯10 号株高较高,分别为87.7 cm、86.3 cm、94.8 cm 和93.5cm。早熟品种的产量构成性状均低,D0534-1 的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和商品薯率分别为2.3 个、0.34 kg 和70.1%,均明显低于陇薯7 号(CK)。其他品种中,天薯11 号、L1036-34、LZ111 和陇薯7 号单株结薯数相当;L1036-34、陇薯10 号和陇薯7 号单株薯重相当。天薯11 号、L1036-34、陇薯10 号和陇薯7 号商品薯率相当。
表1 不同品种马铃薯生育期记载
表2 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从表3 可以看出,在8 个马铃薯品种中,L1036-34 折合产量最高,为38.87 t/hm2;其次是陇薯7 号,折合产量38.02 t/hm2;陇薯10 号位居第三位,折合产量37.44 t/hm2,适宜作为主食化品种推广应用;天薯11 号位居第四位,折合产量34.82 t/hm2,比陇薯7 号(CK)减产8.4%;LZ111 位居第五位,折合产量33.31 t/hm2,比陇薯7 号(CK) 减产12.39%;L1149-2、L08104-12 产量分别为30.31 t/hm2、29.51 t/hm2,分别位居第六位和第七位;早熟品种D0534-1 产量最低,为23.08 t/hm2。
表3 试验产量结果
用新复极差法对产量结果进行多重比较(见表4),结果表明:L1036-34、陇薯10 号和陇薯7 号产量较高,在0.05 水平下,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D0534-1 产量最低,在0.05 水平下,与其他品种也达到显著水平。在0.01 水平下,L1036-34 和陇薯7 号产量最高,除与天薯11 号和陇薯10 号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外,与其他品种间达到极显著水平;D0534-1 产量最低,与其他品种均能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4 多重比较结果分析
定西市安定区常年马铃薯播种面积达7 万hm2,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县(区)之一,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新大坪、陇薯系列等。近几年,通过与国际马铃薯亚太中心、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新品种引进试验,尤其是随着国家主粮化战略的实施,加大了对马铃薯主食化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为了进一步优化安定区马铃薯种植业结构,丰富优质高产主食化马铃薯新品种资源,加快马铃薯主食化步伐,在安定区进行了马铃薯主食化专用品种比较试验,以探索了解各个马铃薯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表现等,对适宜于当地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引进筛选。8 个主粮化马铃薯品种中,D0534-1 生育期仅87 d,较其他品种早熟1 个月以上,其植株矮小、产量构成和收获产量均显著降低,可以作为备荒品种,在播种期推迟、其他品种不能正常成熟时使用;其他7 个品种均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差异不大,从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率来看,L1036-34、陇薯10 号和陇薯7 号均表现优异,收获产量达到37 t/hm2以上,可以作为甘肃省主食化马铃薯品种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