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结果分析

2021-05-17 09:18邓奇娟梁京娣徐得利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筛查检出率调节

邓奇娟,梁京娣,徐得利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广东广州51063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移植&耳鼻喉科,广东广州510630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由于机体胰岛素缺乏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的持续高血糖水平的慢性疾病,其高患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糖尿病前期可不表现出任何症状而不易被察觉,大多患者直至出现并发症后才诊治时机体已出现难以逆转的损伤[1]。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未诊断率将近50%,有超过2亿的成年患者未被诊断,而中国有约53.6%的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知情[2]。故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可达到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的目的,并可有效减少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与其带来的经济负担、身体负担。该研究对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该院检查的98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检查的98名符合高危对象条件的居民。其中男性57例,女性41例;年龄18岁及以上,平均年龄(59.77±2.41)岁。根据《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3],具有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高危因素者,即可纳入糖尿病高危人群:①年龄≥40岁;②一级亲属中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③具有糖调节受损史;④血脂异常,或正接受调脂治疗;⑤曾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⑥高血压或正接受降压治疗;⑦肥 胖(BMI≥28 kg/m2)或 超 重(BMI≥24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女性腰围≥85 cm,男性腰围≥90 cm);⑧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⑨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史;⑩长期接受抗抑郁药物和(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11○静坐生活方式;12○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病史。患者知晓并了解该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筛查方法

根据《居民糖尿病风险评估表》的初步问卷调查结果,初筛出符合糖尿病高危人群特征的居民,组织其集中参与该院的现场检测筛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糖检测。

1.3 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的相关建议[4],血糖监测结果的判定标准为:①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者75 g糖负荷后2 h血糖水平≥11.1 mmol/L;②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6.1 mmol/L≤空腹血糖水平<7 mmol/L,糖负荷后2 h血糖水平<7.8 mmol/L;③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7.8 mmol/L≤糖负荷后2 h血糖水平<11.1 mmol/L。IFG或IGT均归为糖调节受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基本特征

98例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男性57例(58.16%),女性41例(41.84%);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9.77±2.41)岁;自述高危因素中,以下列高危因素超重/肥胖(43.88%)、血脂异常(15.31%)、一级亲属糖尿病史(14.29%)较为常见。见表1。

表1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基本特征(n=98)

2.2 不同特征高危人群的筛查结果

血糖检查发现糖调节受损者15例,糖尿病10例,分别占筛查人群的15.31%和10.20%。不同性别、年龄段及高危因素种类数的高风险人群的糖调节受损和糖条病患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年龄越高、有高危因素种类数越多的人群的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的检出率更高。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高危人群的筛查结果[n(%)]

2.3 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人群血糖代谢的危险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高危人群中,男性检出糖调节受损、糖尿病的风险高于女性受试者,高龄(≥60岁)的人群检出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自述有糖调节受损史、一级亲属糖尿病史及超重/肥胖为糖尿病高危人群检出结果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人群糖尿病结局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与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最大的非传染性疾病,可造成机体功能损害,引发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并发症,不仅治疗费用昂贵,致残、致死率也较高。美国糖尿病协会已于1997年正式推荐进行选择性筛查高风险人群的策略,有利于尽早发现早期糖尿病患者并予以及时治疗,以改善糖尿病的发生情况[5~6]。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参加筛查的98名高风险人群中,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分别为10.20%和15.31%,均高于周方家等[7]在上海长宁区的糖尿病检出率9.3%和糖调节受损检出率12.3%。差异可能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导致:①由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而引起的误差。②筛查年龄范围不同,该研究筛查对象为年满18周岁及以上人群,而周方家的调查选择对象年龄为35岁及以上人群。③该研究筛查对象为主动来院体检者,主要在医院内进行;而周方家的调查对象针对上海长宁各社区市民。④地区经济水平不同,广东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一,防治意识相对较薄弱;而上海为我国经济发达区,信息先进,糖尿病防控意识较高。

该研究中,男性的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检出率高于女性,说明男性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这可能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生活饮食习惯有关,相关研究表明[8],男性喝酒、抽烟、饮食过于油腻、肥胖者较女性多,而肥胖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且不良生活行为可导致机体身体素质下降,故男性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较同龄女性高。同时该研究中,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与吴春香等[9]提出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检出率随年龄递增而增高的结论相同;原因可能与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代谢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发生异常,从而更容易受疾病侵扰有关。

该研究结果中,高龄、男性、有糖调节受损史、一级亲属糖尿病史和超重/肥胖为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危险因素,基本符合吴文军等[10]研究结果,同时吴文军在研究中指出,机体同时含有的危险因素种类越多,则其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就越高。其中,年龄、糖调节受损史、一级亲属糖尿病史为不可逆转性危险因素,但肥胖/超重为可改变性危险因素,与市民的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11]。据相关研究报道,通过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行健康宣教,积极督促其早期改良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科学运动等,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患病[12]。因此,为缓解糖尿病带来的健康负担,应重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危险因素状况,如可根据国际糖尿病防治指南,加强对市民的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普及,尤其是对老年人、超重/肥胖者的健康宣传教育,以增强其对糖尿病的认识及防范意识,警惕并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提醒其多关注血糖变化,定期进行血糖监测,采取合理恰当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而对于有糖调节异常等疾病的人群,应当重视且主动接受相应的治疗,积极改善其基础健康问题,以减少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应继续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并进行健康管理工作,加强对重点高危人群,尤其是老年男性、超重/肥胖人群及有家属糖尿病史、糖调节受损史人群的关注与糖尿病筛查,并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改善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猜你喜欢
筛查检出率调节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汽油机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