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柳琪,苏丽艳,刘佩云
(东莞市中堂医院,广东 东莞 523220)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妊娠期内特有的严重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病因,以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妊娠期高血压通常发生于妊娠20 周后,症状严重者会引起胎儿和产妇的不良结局,例如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尤其是由妊娠高血压诱发的子痫,严重威胁母婴安全[2]。目前临床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可能和身体小动脉痉挛有关,引起心脏在内的机体各器官血管灌注降低,导致心肌缺氧、缺血,最终造成妊娠期高血压[3]。本文将对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应用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效果展开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选取在我院医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共40 例,时间段在2018 年4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4]诊断标准;②单胎妊娠。排除标准:①存在原发性高血压、甲亢、甲减等内分泌疾病;②存在其他妊娠合并症;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⑤近期使用降压药物;⑥精神异常;⑦不配合监测中途退出者。观察组中患者年龄为21~34 岁,平均(26.35±2.41)岁;孕周24 至39 周,平均(31.26±2.41)周。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产检的45 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经产检证实为正常妊娠,无异常情况。其中患者年龄为22~35 岁,平均(26.56±2.34)岁;孕周22 至38 周,平均(31.11±2.49)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此次研究,全部研究对象了解研究过程自愿参与,且签署协议书。对比一般信息两组研究对象差异较小(P>0.05),可以对比。
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将动态血压检测仪的袖带绑在患者右侧上肢,调整好松紧度。设定参数为每半小时监测一次,共监测24小时,最终获得48 个血压监测数据。叮嘱患者血压测量时尽量保持上肢打直。
同时使用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进行同步监测,另外叮嘱患者记录一天中的活动情况,以便医生分析血压和心电图之间的关系。
(1)动态血压监测值包括:①24 小时平均收缩压、24 小时平均舒张压,即一个24 小时内的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值;②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即一个24 小时内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③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即一个24 小时内收缩压、舒张压的最高值;④收缩负荷、舒张负荷,即一个24 小时内的收缩压、舒张压超过血压正常上限值次数的百分率;⑤昼夜节律,即昼夜节律=(白昼均值-夜间均值)/白昼均值,10%以上为正常,10%以下为昼夜节律降低;⑥平均动脉压,即舒张压+1/3×脉压差。(2)动态心电图指标包括心率变化、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以及ST-T 改变等。
对照组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实验组24 小时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收缩负荷、舒张负荷、最高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昼夜节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参考表1。
表1 两组动态血压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动态血压指标对比()
实验组窦性心动过速、ST-T 改变、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发生率相较对照组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参考表2。
表2 两组动态心电图改变情况对比[n(%)]
妊娠期高血压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积极有效的控制血压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首要目标。然而,由于孕产妇属于特殊人群,普通长效降压药物不能应用,目前国内临床主要依赖解痉药物硫酸镁、短效降压药物如甲基多巴、硝苯地平等来达到降压目的,因此有效而准确的监测血压是成功降压的基本保障。但是长期以来,临床上主要以偶测血压检测妊娠妇女的血压水平,它仅反映测量时刻的血压水平,易受到体力活动、精神状态、气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局限性。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测量24 小时日常活动和睡眠时的动态血压,能够克服传统血压测量中的局限,并能提供多种血压指标,反映血压昼夜变化节律,较偶测血压更为准确有效。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了解其血压变化规律,对于指导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从本次研究结果得知,实验组患者24 小时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和舒张负荷、最高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以及昼夜节律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血压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动态血压表现为日间血压上升,夜间血压下降。生理状态下,人体血压存在着昼夜节律性改变,多呈双峰一谷型,昼夜血压下降率>10%,为长柄杓型。当这种血压的昼夜节律性消失,即夜间血压均值下降幅度小于日间均值的10%,甚至高于日间血压均值,此即称为非杓型血压分布,这种改变的发生与血压正常与否无关,可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现象。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现象,夜间血压降低较小,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和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受到自身脑力活动或者体力劳动的影响;②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的昼夜节律减弱;③受到体内原本节律调节的控制[5-6]。本次实验组中昼夜节律明显高于正常标准,夜间血压处于较高水平。夜间血压升高型,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的一种临床特征[7-8]。由于妊娠期高血压导致血管痉挛、器官缺血,夜间较高的血压和心脑肾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夜间血压上升可能是妊娠高血压引起靶器官病变的预测指标。由此可见,因为大部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夜间的血压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夜间血压的监测,服用降压药物时按照药物的半衰期调整用药频率和时间,从而确保夜晚使用降压药物的良好效果[9-10]。
从本次研究结果得知,实验组窦性心动过速、ST-T 改变、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发生率相较对照组均明显更高,可见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相较于正常妊娠者存在明显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改变为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以及ST-T 改变等,并且同一患者可能存在两种及以上的心电图异常改变[11]。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因为身体中小动脉痉挛,引起血压上升,提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后负荷,抑制心输出量,导致心率增快,最终造成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表现[12]。②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影响心脏血流灌注,导致心肌缺氧[13]。③24 小时平均收缩压、24 小时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和左心质量指数之前存在密切联系,随着血压水平上升其左心质量指数随之升高[14]。由于夜间血压水平较高,增加了左心室压力和容量负荷,继而造成心室肥厚情况[15]。④受到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影响,提高了心肌兴奋程度和自律性,从而应激性的导致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16]。由此可见,由于心电图异常改变通常出现在妊娠期高血压症状严重的患者中,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于严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积极降压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治心律失常。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改变,通过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利于掌握动态血压变化和心电图改变特点,对临床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