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丹
摘要:目的:探讨3M加压胶带改良法在PICC体外连接器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术后的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胶带+蝶形交叉固定法,干预组采用3M加压固定胶带+改良固定法。观察两组患者脱管率、有效固定时间、皮肤过敏情况、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干预组脱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有效固定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过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舒适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M加压固定胶带+改良固定法能有效且牢固固定PICC导管,降低PICC置管患者导管脱管率,延长有效规定时间,减少皮肤过敏,增强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3M加压固定胶带;PICC体外连接器;固定
PIC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和慢性疾病人群,尤其是肿瘤患者。PICC能够为需要长期反复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静脉通道,其优点可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及化疗药物对人体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导管的脱出是造成其非正常拔管的常见原因,这不仅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其经济负担,同时也带来了局部感染、液体渗漏、肢体肿胀和疼痛等并发症的风险,甚至延误患者的治疗[1~2]。为创造和掌握PICC 体外连接器(简称“连接器”)固定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需积极改进固定方式。本研究采用3M加压胶带改良法固定PICC患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术后的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74岁,平均(51.27±7.2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或中专8例,大专及以上1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4~70岁,平均(52.18±7.1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或中专10例,大专及以上11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多次化疗患者,且长期保留导管;PICC置管操作顺利者;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愿意参与本研究,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全身感染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胶带+蝶形交叉固定法。该固定法主要使用的是普通白色医用胶带,从中间分别向两个方向对折,进行蝶形交叉固定,然后用同样的胶带横向贴在交叉处,最后用另一条以高举平台法固定导管接头。
干预组采用3M加压固定胶带+改良固定法。对科室具有PICC置管与维护资质的护士进行统一培训,指导其3M加压固定胶带+改良固定法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该固定法胶带准备的流程:取3M加压固定胶带(6~7)cm×5 cm ,在胶带短轴处剪(6~7)cm×1 cm的长方形2条,把(6~7)cm×3 cm的长方形的胶带反折,在反折口左右1 cm处各剪2 cm深,将反折口的中间1 cm再横向剪掉0.5 cm 。剪后的3M加压固定胶带见图1。
固定方法:取一条(6~7)cm×1 cm的长方形胶带固定于贴膜边缘;另一条(6~7)cm×1 cm的长方形胶带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延长管;取改良裁剪后的(6~7)cm×3 cm的长方形胶带,采用高举平台法分别固定于延长管和肝素帽上。固定后效果见图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脱管率、有效固定时间、皮肤过敏情况、患者舒适度情况。其中脱管指管道脱落或移动;有效固定时间为从胶带固定到脱落或卷边的时间。过敏情况参考相关标准,分为无过敏、轻度过敏(仅有轻微的皮肤瘙痒及红斑)、中度过敏(皮肤瘙痒感明显,穿刺点周围出现散在红斑、丘疹、潮湿等),重度过敏(瘙痒难忍,出现水泡、糜烂、渗出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脱管率比较
干预组脱管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043,P<0.05。
2.2 两组患者有效固定时间比较
干预组有效固定时间为(5.32±0.62)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74)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13.163,P<0.05。
2.3 两组患者过敏情况比较
干预组过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PICC目前已广泛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高渗液体及血制品的输注和抗生素治疗等方面,优点颇多,与其他外周静脉输液装置相比,留置时间长,可避免反复穿刺痛苦及化療药物对人体的损伤,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是PICC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有研究表明,17.0%的肿瘤患者发生了PICC 相关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局部皮肤反应;也有研究表明,PICC 脱出的发生率为 5%~31%,PICC脱出会增加患者痛苦及负担,且影响正常使用。而PICC脱出的主要原因是导管固定不够牢固,在患者肢体过度活动、出汗时敷贴容易松脱,失去粘附作用,导致脱落[3]。
本研究采取采用的3M加压固定胶带+改良固定法,主要选取了美国3M公司生产的医用无纺布3M加压固定胶带,这种材质相比较传统的普通白色医用胶带,质地更加牢固,透气,防水,具有弹性,不易断裂,固定效果好[4]。这种固定方法主要使用长方形胶带,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延长管,取改良裁剪后的(6~7)cm×3 cm的长方形胶带,采用高举平台法分别固定于延长管和肝素帽上,相比较传统的蝶形方法,不会直接接触皮肤,不易拉扯,降低脱管率,增加有效固定时间。
本研究表明,干预组脱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有效固定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过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舒适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3M加压固定胶带+改良固定法应用效果显著。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使用PICC置管的患者,发生皮肤过敏的可能性增加,透明敷贴上的黏胶等外源性因素是导致病人发生过敏的原因之一,3M加压固定胶带及改良的方法能够避免与皮肤的直接接触,减轻于皮肤的摩擦,减少炎性反应。此外黏胶的去除即使无明显可见的创伤,通常也会导致或多或少的表皮细胞分离;反复的应用和剥离黏胶产品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损伤,启动炎症反应。3M加压固定胶带+改良固定法相比较传统的方法,在去除黏 胶方便更简便,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还可避免多次反复维护及重新固定,增加了患者生理舒适度。
综上所述,3M加压固定胶带+改良固定法能有效且牢固固定PICC导管,降低PICC置管患者导管脱管率,延长有效规定时间,减少皮肤过敏反应,增强患者的舒适度,且方便快捷,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武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教育在PICC带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2]赵慧函. 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及预防策略构建[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8.
[3]梅思娟,段培蓓. PICC脱出的预防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5):90-93.
[4]胡爱珍,赖丽芳,喻燕敏.新型胶带固定法在PICC体外连接器固定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