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端午节到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端午习俗真不少!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端午节这天,都做了哪些事呢?快来分享一下吧!
片段一
吃粽子
◎张宇哲
“吃粽子喽!”妈妈一声吆喝,把我和妹妹两个小馋猫从屋外唤了回来。我和妹妹一人拿了一个粽子,迫不及待地剥开皮,用牙一咬,箬叶的清香和糯米的香甜融入口中,真是好吃极了!看着我和妹妹狼吞虎咽的样子,妈妈一边笑一边对我们说:“慢点吃,别烫着。”哪管这些,你一个我一个,一会儿工夫,妈妈包的粽子就被我和妹妹消灭了四个。谁让粽子这么好吃呢!
片段二
话屈原
◎刘峻豪
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大臣。他给楚王献计,希望联合齐国共同抵抗秦国,可是昏庸的楚王并没有采纳,反而听信了小人的话将屈原逐出京城,从此屈原被流放到一个小村子里。后来,秦军攻破楚国国都,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屈原心如刀绞,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是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当地的老百姓划船捞救,但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怕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片段三
赛龙舟
◎王浩轩
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条红布。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红队队员们个个铆足了劲向前划,后面的绿队也不甘示弱,每位队员都竭力划着。这时,江边传来了“加油!加油!”的呐喊声,有的还把家中的锣鼓都拿出来,敲打助威。红队队员们似乎有了更大的气势,不一会儿,就把绿队甩在了后面。“胜利了!胜利了!”红队队员欢呼雀跃着,拥抱在一起,共同庆祝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片段四
割艾草
◎邓梦旗
又是一年艾草香。密密匝匝的艾草立在院子里,我和妈妈备好镰刀去割艾草。小小镰刀挥下去,一把一把艾草割下来。看着满地艾草,闻着阵阵艾草香,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些艾草可以用来做什么?”妈妈笑了笑,对我说:“艾草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所以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把艾草挂在大门上。艾草还可以做成食品、药品,晾干后还能用来泡脚驱寒呢。”原来艾草有这么多作用啊!
老师支招
端午节这天,我们不仅会吃粽子、割艾草、佩香囊,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还会讲故事、观看赛龙舟,感受浓郁的节日气氛。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别急着下笔,先看看梁老师的写作小妙招吧!
第一招:巧引开头。可以由传统习俗引出端午节,或者由儿歌等引出端午节,以体现本次写作的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招:详写正文。详细描写端午节的习俗。写什么呢?要结合当地的习俗来写,不要太多,一两个即可。可以详细描写自己最熟悉一种习俗,这样不仅可以做到有话可写,还可以突出习俗的特点。
第三招:结尾语言要简练。既对自己描写的这一习俗进行总结,又使自己情感表达出来。
范文展示
包粽子
◎朱雨晨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要说端午的习俗啊,我们全家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包粽子。
端午节这一天,妈妈早早地准备好了芦苇叶、糯米、大枣。看着妈妈忙碌又开心的样子,我决定拜妈妈为师,学包粽子。只见妈妈拿起粽叶卷成了一个“漏斗形”,然后把糯米放进去,再放进一颗大枣,接着又放进一些糯米。当糯米接近“漏斗”口的时候,妈妈把粽叶扣了上去,最后用线把粽子缠好,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
“让我露一手吧。”我自信满满地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我拿起两片翠绿翠绿的粽葉叠放在一起,把它们先卷成一个小小的“漏斗形”,然后把糯米和红枣放进小“漏斗”里,接着用右手拇指轻轻一盖一折,最后用五彩细绳捆绑好,一个粽子就这样完成了。看着我的劳动成果,妈妈笑着说:“这个粽子长得有点其貌不扬。”妈妈给我指点了一下,鼓励我说:“你再包一个试试,这次一定会包得好看一些。”在妈妈耐心的指导下,我又包了一个,这次果然漂亮多了,一个端庄俊秀的三角形粽子就此诞生。妈妈笑了,我也开心地笑了。
粽子包好了,我和妈妈把粽子放在锅里蒸熟。待粽子煮好后,剥开绿油油的粽叶,看着香喷喷的粽子,真像披着一件绿色风衣的粽子精灵呢!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粽叶的清香与大枣的甘甜涌入我的心里,太令人陶醉了。
一个个小小粽子,增添了端午节浓厚的节日气氛,也让我感受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老师小评
小作者以儿歌引出端午节习俗,直奔主题。接着对自己熟悉的习俗——包粽子进行了细致描写。为了清楚地展现出包粽子的过程,小作者通过“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自己包粽子的过程写得明明白白。小作者借用粽子,表达出了自己的快乐感受。
【作者系山东滨州市滨城区梁才中心学校四·2班学生,指导并置评:梁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