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启防,曹苗苗
福建省龙岩市博爱医院糖尿病专科,福建龙岩 364000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糖代谢发生紊乱, 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出现问题, 使得体内胰岛素调节失控所引发的一种临床代谢综合征[1]。 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据报告显示,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中占比60%以上,并且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和长期性,一般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为运动障碍、神经障碍以及疼痛等,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安全[2]。 常规西医治疗该病不能够起到显著的疗效, 并且长期使用西医治疗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从而对治疗效果大打折扣[3-4]。因此针对常规治疗干预的弊端, 该文主要通过对2019年1 月—2020 年10 月期间所收治的186 例2 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甲钴胺片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观察和对比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择取该院收治的186 例2 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 例。 对照组男52 例,女41 例;平均年龄(62.13±6.02)岁,平均病程(5.87±1.61)年。 观察组男49 例,女44 例;平均年龄(63.53±5.92)岁;平均病程(5.61±1.74)年)。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性的要求。 该研究已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分析均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所有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首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血糖、 血压和血脂等控制治疗,将空腹血糖水平维持在6.0 mmol/L 左右,餐后2 h 血糖维持在8.0 mmol/L 左右。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干预,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血糖调控和神经调节治疗,采用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050168) 口服治疗, 服用剂量为0.5 mg/次,3次/d; 口服维生素B1, 服用剂量为20 mg/次,3 次/d,以15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3~4 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其配方为:黄芪40 g、桂枝15 g、白芍20 g、鸡血藤30 g、海风藤30 g、地龙12 g、丹参20 g、红花9 g、当归10 g、川芎20 g、生姜10 g、炙甘草6 g、大枣6 g,并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加减治疗,例如:对于上肢沉重患者加姜黄15 g、桑枝20 g;对于下肢沉重的患者加木瓜20 g、川牛膝20 g;对于偏阴虚内热的患者加地骨皮15 g、女贞子15 g、玄参20 g;对于偏阳虚的患者加附片10 g、肉桂8 g;对于疼痛异常的患者可以加延胡索15 g、威灵仙20 g、伸筋草15 g;对于气血不足的患者可以加党参20 g、白术30 g、枸杞15 g 等。 将药材用水进行煎服,1 剂/d,每剂水煎2 次,各取液300 mL左右,分早晚2 次饭后进行服用,以15 d 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4 个疗程。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之后, 观察和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GSH-Px 水平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 其中症状改善情况指标包括:疼痛情况、乏力情况、麻木情况、运动情况,症状改善评分满分为2 分,评分越高表面改善水平越高。 治疗有效率指标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水平等基本得到恢复;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且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水平等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且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水平等没有明显变化。 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之后, 观察组的GSH-Px 水平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706,P<0.001)。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GSH-Px 水平对比[(±s),U/L]
表1 两组患者的GSH-Px 水平对比[(±s),U/L]
组别GSH-Px观察组(n=93)对照组(n=93)t 值P 值122.64±15.73 91.23±11.16 15.706<0.001
观察组的疼痛、乏力、麻木、运动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分]
组别 疼痛改善 乏力改善 麻木改善 运动改善观察组(n=93)对照组(n=93)t 值P 值1.97±0.62 1.02±0.78 9.195 0.001 1.79±0.63 1.04±0.61 8.248 0.001 1.85±0.71 1.12±0.68 7.161 0.001 1.95±0.51 1.14±0.57 10.213 0.001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之后,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其中观察组显效68 例(73%),有效17 例(18%),无效8 例(9%),治疗有效率为91%;对照组显效56 例 (60%), 有效15 例 (16%), 无效22 例(24%),治疗有效率为76%。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6,P=0.004)。
糖尿病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 也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临床代谢综合征,据报告显示,2020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了6 亿人次以上, 占全球患者比例之高, 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未被及时诊断[5]。糖尿病主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身体肥胖的人群等,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糖尿病也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同时, 糖尿病主要分为1 型糖尿病和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多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一般发病速度较急,患者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2 型糖尿病一般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占糖尿病发病总数约95%,并且大部分患者早期也没有任何症状显示,在出现并发症时发现[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相关报告显示, 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中占比60%以上, 并且该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和长期性,患者临床症状一般为运动障碍、神经障碍以及疼痛等, 该病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出现代谢异常、 神经营养因子不足等所引起的一种神经元异常症状, 由于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之后,其GSH-Px 水平、血流动力学、组织供血氧水平、凝血功能等会出现问题进而影响神经传导的速度, 对机体的神经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等产生破坏, 导致血管发生病变反应, 引起患者的神经细胞营养供给不足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7]。
目前, 临床上对于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方式, 主要是对患者进行降糖和神经调节治疗,口服甲钴胺片和维生素B1,这两类药物均是作用于患者周围神经系统的药物,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营养状况。 但是根据临床研究发现, 长期使用该类药物会导致患者机体出现一定的耐药性,降低药物治疗效果,并且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8]。 因此该文针对常规治疗的局限性,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西药来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现该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一般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由于患者经络失调、血脉瘀阻以及血行不畅等引起的一种疾病, 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温经活血、疏通脉络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主要是采用黄芪、 桂枝等一系列的中药材进行煎煮药汁, 给患者进行服用, 具有活血通络、疏通经脉、缓解疼痛等作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原自《金匮要略》,系医圣张仲景之著名经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为君,具有益气扶正, 可以起到清除患者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并且还有一定的抗氧化等作用;桂枝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两药为臣;鸡血藤、地龙、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通络,当归、川芎养血通经,海风藤助桂枝疏风通络,共为佐药;生姜辛温,疏风散痹,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 而桂枝等药可以起到扩张血管、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对周围神经提供营养并提高其修复和再生能力等,利用多种中药材联合制成汤剂服用,还能够提高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加强机体的代谢水平,从而能够对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的提升效果, 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9]。 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能够针对性地对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疼痛异常的患者加延胡索、伸筋草以及威灵仙等药;对于气血不足的患者加党参、白术、枸杞等药,从而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GSH-Px 水平,保护机体神经细胞等的正常功能和作用,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疼痛、麻木、乏力、运动等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此来达到辨证论治的更加精准治疗效果[10]。
综上所述, 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甲钴胺片的治疗方式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GSH-Px 水平, 给患者的神经细胞提供营养供给,还对患者出现疼痛、麻木、乏力、运动等症状具有更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更高的临床研究推广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