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

2021-05-15 04:05吴静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优质情绪血糖

吴静

南京市祖堂山精神病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 211153

近年来, 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规模处于持续扩大状态[1]。 这类患者在健康状况、病程时间等方面的特殊性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如未能选择适宜方法开展护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且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常规护理可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提供一定支持, 但由于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需求的关注不足, 导致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对护理工作不满意。 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原则的护理手段, 其可通过各类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 逐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为确定该方法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的价值,该研究主要针对2019 年2—10 月于该院就诊的127 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就诊的127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伦理委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60 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配合护理工作。 排除标准:伴其他可引发血糖波动的疾病;依从性差者;伴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63 例)和优质组(64 例)。 对照组男∶女为33∶30,平均年龄(67.9±5.2)岁,平均病程(8.4±1.9)年。 优质组男∶女为34∶30,平均年龄(68.1±5.1)岁,平均病程(8.2±1.9)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包含用药管理、 血糖监测等。 优质组以优质护理法开展护理:(1)优质心理护理。遵循人性化原则要求, 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情绪特征为参照, 制定优质心理护理干预方案: ①想象放松训练。 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感兴趣的舒缓音乐作为背景,于舒缓音乐营造的温馨氛围下, 配合柔和语言引导老年患者想象糖尿病、合并症均得到良好控制的场景,鼓励患者通过想象缓解糖尿病病情发展及相关合并症带来的精神心理压力。②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朋友纳入管理范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灌输为老年患者提供良好家庭支持、积极社会支持的重要意义,引导家属、朋友等在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相处中,不断运用沟通技巧、情绪疏导技巧,纠正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③情绪调节指导。老年患者多伴较为频繁的情绪波动, 为抑制情绪波动对患者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的不良影响,可面向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情绪调节指导:初期阶段,鼓励老年患者开展暂时性的情绪控制挑战, 即尝试于0.5~1.0 d 维持情绪稳定性, 待老年患者通过上述挑战活动获得一定情绪调节能力后,逐渐延长挑战时间。 此外,结合老年患者近期的情绪控制成效, 向患者强调稳定情绪的重要意义,以维持其情绪控制依从性。(2)优质宣教干预。将老年患者的健忘、认知基础差等特征作为依据,制定优质宣教方案:①设置糖尿病知识提示卡。 将糖尿病管理中的关键性知识(如用药方法、饮食禁忌等)制作成彩色小卡片,将其固定于病房显眼位置,利用彩色卡片的提示作用,促进老年患者对相关糖尿病知识的掌握。 ②多途径宣教。 经多种途径,面向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微信群途径:以微信群为媒介,通过上传视频、转发专业公众号文章等形式, 向老年患者提供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常见合并症等知识,以满足老年患者的碎片化知识学习需求, 并有效扩充老年患者的健康知识储备;病友交流活动: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丰富的参与病友交流活动的机会, 通过病友之间的血糖管理经验分享、糖尿病合并症预防技巧分享,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自护能力。 (3)优质自我管理指导。 ①激励指导。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升的老年患者,利用表扬、积极肢体语言等进行激励, 促使老年糖尿病患者从中获得一定满足感,进而确保其能够维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而对于自我管理能力严重不足的患者, 可遵循激励性原则,陪同老年患者从简单的糖尿病管理入手,如可引导老年患者自主使用胰岛素或降压药物, 帮助患者从简单的自我管理行为中建立自信,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②监督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低下问题多集中在运动管理、 饮食管理等方面。 为促进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在纠正糖代谢紊乱、预防糖尿病合并症等方面作用的发挥, 可通过巡视、电话、微信等途径,与老年患者保持密切沟通,发挥良好的约束作用,以实现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

1.3 观察指标

统计血糖控制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 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评估工具选用自制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问卷(血糖监测、饮食管理、用药管理、运动管理),指标计分范围:0~50 分。 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生活质量变化,评估工具选择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0~100 分);判断患者的不良情绪状况,评估工具选择焦虑自评问卷(临界值:50 分)、抑郁自评问卷(临界值:52分)确定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达标与低血糖发生状况

实施护理干预2 周后, 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率84.13%,低于优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17.46%,高于优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n(%)]

2.2 自我管理能力

经2 周护理干预后,对照组血糖监测能力(38.18±4.59)分、饮食管理能力(36.35±4.64)分、用药管理能力(37.75±4.16)分、运动管理能力(33.51±4.56)分,均低于优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s),分]

组别 血糖监测能力饮食管理能力用药管理能力运动管理能力对照组(n=63)优质组(n=64)t 值P 值38.18±4.59 45.14±4.19 7.06<0.05 36.35±4.64 44.23±4.60 8.22<0.05 37.75±4.16 44.86±4.07 7.64<0.05 33.51±4.56 44.07±4.81 10.59<0.05

2.3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95%,低于优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4 生活质量评分

入院时, 老年糖尿病患者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 周后,对照组生活质量(55.71±5.29)分,低于优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入院时 护理2 周后对照组(n=63)优质组(n=64)t 值P 值51.31±6.05 51.38±6.09 0.065>0.05 55.71±5.29 61.22±5.36 5.830<0.05

2.5 不良情绪变化

入院时,组间不良情绪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2 周后,对照组焦虑(48.16±3.59)分、抑郁(50.08±4.51)分,均高于优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变化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变化比较[(±s),分]

组别焦虑入院时 护理2 周后抑郁入院时 护理2 周后对照组(n=63)优质组(n=64)t 值P 值55.62±4.98 55.67±4.95 0.057>0.05 48.16±3.59 44.62±3.47 5.650<0.05 56.90±5.11 56.95±5.14 0.055>0.05 50.08±4.51 47.11±3.08 4.340<0.05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 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加[2]。 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体现为:①认知基础差。 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老年患者群体对这种代谢性疾病的认知相对不足。这一现象主要与部分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低下特征有关。②缺乏安全意识及自我管理意识。由于缺乏正确认知,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无法认识到及时监测血糖、做好日常生活管理的重要性, 且这类患者多伴自我管理能力低下。 ③健康状况欠佳。 一方面,老年人的机体功能衰退, 为各类基础疾病的合并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糖尿病已被证实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长, 这种代谢性疾病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形成风险, 也会干扰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3]。

优质护理是一种衍生于人性化理论、 遵循以患者为中心原则的管理方法。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该方法强调通过人性化干预措施的整合,形成完善的护理方案,借助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需求, 同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良好配合[4]。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这一方法要求护理人员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等方面,为老年患者提供强效支持,消除错误认知、负性情绪等不良因素的负面干扰。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优质护理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①改善负性情绪。 可引发老年糖尿病患者情绪波动的因素较多[5]。 一方面,来自生理上的干扰因素,如血糖波动、糖尿病并发症等,容易诱发患者的抑郁、担忧等情绪;另一方面,既往生活经验中形成的偏差认知,也可引发患者的情绪变化。 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多采用频繁沟通、情绪疏导措施,缓解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 这一模式难以为伴严重负性情绪或伴悲观心理特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相比之下,优质护理方案则要求护理人员结合老年患者真实的情绪特征、不良情绪严重程度信息,秉承人性化、个性化原则,从适宜、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中,择优选择优质措施构成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状态的心理干预方案, 以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摆脱负性情绪的干扰,重建良好的心理稳态。 该研究证实:持续护理2周后,优质组焦虑(44.62±3.47)分、抑郁(47.11±3.08)分,均较对照组偏低(P<0.05)。②增强病情管理能力。糖尿病的终身控制性特征, 对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6-7]。 常规护理中,老年患者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口头宣教、 用药指导等, 掌握相关健康知识,并将其转化成一定自我管理能力[8]。 而优质护理则基于这种代谢性疾病的终身控制要求, 运用个性化的优质自我管理指导措施, 逐步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护意识,同时借助监督、激励的双重约束作用,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9]。 该研究提示:持续护理2 周时,优质组运动管理能力(44.07±4.81)分、血糖监测能力 (45.14±4.19) 分、 饮食管理能力(44.23±4.60)分以及用药管理能力(44.86±4.0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重建糖代谢平衡机制。糖代谢机制紊乱,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反复波动的关键原因[10-11]。 引入优质护理后, 护理人员可通过完善的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提高老年患者的运动管理、饮食管理、血糖监测等成效,而运动干预可纠正老年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状态;饮食干预则可通过适宜的能量补充, 减少血糖波动的发生,进而重建糖代谢平衡[12]。④提高满意度。随着这一护理方法提高糖代谢稳定性、 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等优势的充分发挥,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各项需求均可得到良好满足, 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水平亦可随之提升[13]。与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的多重作用、丰富优势决定着: 该方法更加契合老年糖尿病护理工作的要求[14]。 曹芸韵[15]的研究也证实了优质护理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满意度方面的价值。

综上所述, 宜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引入优质护理方法,以借助该方法的优势,提升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糖代谢稳定性, 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问题, 并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水平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优质情绪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