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巴雪峰,毛 峰,张德华,凯瑟尔,廖 燚(通讯作者)
(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骨质疏松症,主要指的是患者骨组织严重受损,骨矿成分与骨基质比例逐渐下降,骨质越来越薄,骨小梁数量逐渐减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与骨微观结构退化为主要特征,导致骨脆性明显增加,促进了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后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严重威胁广大公众的身体健康。骨代谢标志物包括骨形成标志物与骨吸收标志物,其中骨形成标志物以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为主,而骨吸收标志物以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 R A C P-5b)为主。随着临床研究深入,有学者提出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加强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可了解患者的骨形成与骨吸收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成为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探究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本次就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60 例实施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以我院在2018 年2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60 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定为观察组,而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60 例作为对照组。纳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本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包括TRACP-5b、BALP、BGP,且观察组确诊满足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标准,而对照组则无严重身心疾病,也无骨折疾病或骨质疏松等情况,均排除严重心肝肾病变、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严重血液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不愿意配合研究等患者。在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9:31,年龄在70 ~82 岁,平均(71.33±2.914)岁。实验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为25:35,年 龄 在70 ~83 岁,平 均(71.68±2.84)岁。两组对象在性别与年龄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两组对象均进行抽血化验,重点检测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在早晨空腹血状态进行检查,并采取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有效的检测[1]。骨组织标本的处理。将骨组织标本进行石蜡包裹,然后使用4%的多聚甲醛进行固定处理,固定时间在24 ~36 h 之间,固定处理结束后,将骨组织标本取出,将固定液彻底清理,然后使用10%的EDTA 进行脱钙处理,脱钙处理完毕后,将脱钙液彻底清理,切取适量材料,进行有效包埋,材料厚度不宜超过0.2 cm[2]。包埋处理结束后,使用浓度为70%、80%、90%、95%的甲醇,分别清洗一次,每次清洗时间为60 min,然后使用浓度为100%的乙醇进行二次清洗,每次清洗50 min,最后使用石蜡进行包埋。针对骨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处理,将骨组织切片放入到二甲苯缸当中,经过两次透明处理,每次处理时间为10 min。经过100%、95%、85%、75%、50%乙醇与纯水清洗,每次清洗时间不超过5 min。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最后使用中性树胶进行封片,然后盖好盖玻片,在光镜下,认真观察结果。医生将10% EDTA 脱钙骨组织取下,然后将其固定处理,经过有效的处理之后,冷冻干燥处理,然后使用电镜进行扫描[3]。其中骨形成测定指标血清BGP 选择上海核所日环仪器SN-697 全自动双探头RIN 法检测,BALP 则选择英国IDS 公司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联免疫法试剂盒处理,骨吸收测定指标TRACP-5b 选择英国IDS公司生产的BoneTRAP Assay 试剂盒处理,均按照仪器与试剂说明书操作。
对两组骨代谢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因男性与女性在骨密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骨代谢标志物在不同性别之间也有差异,为此组间比较根据性别进行对照,予以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骨密度与骨代谢标志物关系选择相关性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男性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BPG 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ALP 与TRACP-5b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女性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BPG 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ALP 与TRACP-5b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不同性别骨代谢标志物检测结果对比
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BPG、BALP、TRACP-5b 和骨密度之间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和BPG、BALP、TRACP-5b 相关性分析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来讲,其骨强度明显下降,骨量逐渐减少,特别是老年人,是OP 与合并骨折高发人群。从临床表现来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量明显下降,骨脆性逐渐增加,特别容易出现骨折症状,会给老年患者带来特别大的痛苦,而且患者身高逐渐变矮,生活质量不断下降[4]。OP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骨基质与骨矿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表现是骨皮质逐渐变薄,松骨质骨小梁体积逐渐减小,骨小梁数量逐渐减少,导致骨髓腔不断扩大,骨细胞不断减少,部分患者的骨细胞核明显缩小,空骨陷窝数量增多,骨小梁逐渐变短,骨髓腔显著扩大,同时被周围的脂肪组织与造血组织填充[5]。
该研究对60 例骨质疏松性骨折于6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研究,均接受骨代谢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男性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BPG 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ALP 与TRACP-5b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女性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BPG 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ALP 与TRACP-5b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BPG、BALP、TRACP-5b 和骨密度之间呈负相关(P<0.05)。骨骼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长时间处于新陈代谢状态,正常的骨组织不停进行骨重建,通常情况下,骨的形成与骨吸收保持平衡状态,如果骨吸收明显大于骨形成,骨量会明显减少,严重的还会出现骨质疏松。通过利用骨代谢标志物进行检测,能够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骨代谢情况,提高疾病诊断结果的精确性[6]。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骨吸收增加现象,主要表现在骨代谢标志物BALP、TRACP-5b 明显升高上,为此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加强骨代谢标志物的监测,可为控制骨吸收提供依据,尤其是女性患者,长期监测骨代谢指标,予以抗骨吸收治疗,可改善预后,避免再发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