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永清
鹿 毅/图
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集五福的新年礼盒《五福迎春·人文年礼2021》。有网友发现,出版社的礼盒把“福”和“祸”弄混了。在被指出谬误后,出版社响应迅速、认错干脆、理赔到位,最大程度消除了影响、挽回了声誉。
人民文学出版社态度诚恳,虚心接受批评,积极改正不足,在为其叫好的同时不禁让人想起“闻过则喜”一词,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别人对子路指出的缺点错误,子路都持高兴和欢迎的态度。宋代陆九渊也曾讲,“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意在劝诫人们,听到别人说自己有过错时应当高兴,知道自己的过失时不自欺欺人,改正自己的错误时态度坚决。
历史上不乏“闻过则喜”的经典故事。吕岱是三国时吴国的大臣,有个叫徐源的人,经常指出吕岱的过失,吕岱非常感激他,并跟他交上了朋友。在交往中吕岱发现徐源不仅为人坦荡,而且很有才华,便推荐他做了官。徐源做官后,每当发现吕岱的缺点,仍然像从前一样直言不讳地当面批评,吕岱也照例每次都很虚心接受。对此,朝中有不少官员议论,说:“徐源真不知好歹,是吕大人推荐他做了官,他非但不报知遇之恩,还偏偏跟吕大人过不去!”吕岱听了这些议论,对众人说:“徐源能当面指责我的错误,是为了我好啊!这正是他在报答我的知遇之恩。”吕岱这种虚怀若谷、闻过则喜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实际上“闻过则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人们大多喜欢听好听的话,听悦耳的话,听到批评多少会有些不舒服。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明代名相张居正就没有“闻过则喜”的雅量。张居正搞文化专制,有个叫何心隐的联合众学子,声称要声张正义,逐张去位。张居正将其定性为“妖人”,下令全国缉拿他。周敦颐在《周子通书》说某人有了过错而不听别人的规劝,就像对医生隐瞒自己的疾病,宁可毁灭自身也不醒悟。多么愚昧顽固!
现实生活中,做不到“闻过则喜”也不泛其人。有的人是闻过则辩、闻过则跳,甚至闻过则怒。有的人明知自己错了,却想方设法掩饰过错、文过饰非;有的人认为提意见就是“揭伤疤”、跟自己过不去,立即火冒三丈,反唇相讥;更有甚者,容不得半点“异见”,对言其过的人穿小鞋,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批评,实乃讳疾忌医,养痈遗患。
闻过,实际上是借“外力”与“众智”在替自己“除尘”,与其说是接受批评,不如说在助你成长。而别人愿意帮助你,实际上是你的贵人,说明他看重你、在乎你,这样的好事,求之不得。所以,有了错误,要有“闻过则喜”的胸襟与气度,从善如流,虚心接受。在批评中汲取营养,立行立改,这样才能更好自我完善,成就更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