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青
摘要:初中与小学阶段具有明显差异,无论在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相应区别,如若在衔接阶段忽视学生的适应性指导,小学时期运用的教学思维定式以及学生的思考模式会在他们进入初中后带来很多困扰,影响后期能力的发展。所以,初中小学衔接阶段要针对学生适应性学习展开探索,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在思维和能力方面实现转变,在心态和素养上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初中;小学;衔接;学生;适应性;学习
在义务教育中,初中小学衔接阶段是极为重要的过渡时期,而过渡的效果则会影响教学质量,也关乎学生的个人成长。那么小学教育则要关注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引导,结合学科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启发,以帮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要实施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必须要分析影响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继而针对性地展开指导,确保学生可以提升适应能力。本文即以此为方向,对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展开探讨,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一、从思想启发,使学生建立初步的适应性意识
面对学科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要素的转变,学生首先会在思想上产生负担,小学科学课程内容趣味性强,学生以直观方式来理解,思维方面并没有高标准要求,而初中后,课程更多考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我认知。且知识难度和密度增加,学生如若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很容易出现不良学习态度,阻碍自己后期的发展。所以,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要从学生思想进行启发,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多样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经历整合信息,解答问题的过程,以强化学生应对不同知识和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向学生强调未来学科的变化和客观要求的能力,为学生打好“预防针”,使其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针对性进行思维和能力的强化,在心态上做好准备,提升个人的适应能力[1]。除此之外,教师要探究初中小学就学科思想上的共通点,进而在小学课堂中就这一思想做出解释,适当地设计相应的题目进行应用,促使学生在今后不同的场景中能够灵活地使用,以此来提升思考效率。
例如在学习“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时,教师要特别强调学生适应性思想的引导,适当强调初中学科中与其相关的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扎实地理解关键点,有意识地为今后理解其他知识做好准备。同时,在知识的启发上,让学生独立探究,深化杠杆思维。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杠杆类的工具实物,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探究杠杆的使用技巧,然后对其进行判别和分类,从中明确各种杠杆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用途,以此建立发散性思维,掌握灵活性思考的技巧。
二、从思维出发,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科学在知识点和思维理念等方面与初中相关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在这一阶段,知识点层次浅、难度低,以认识基础知识为主,而初中知识点之间有着相应的联系,内容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如若其中一个环节学习不到位,就会影响后续学习进度和效果。因此,在初中小学衔接阶段要特别重视系统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探究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2]。另外,在初中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实验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其中考验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在这一阶段,知识是对小学科学内容的升华和深度总结,所以,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思维的引导,促使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多观察、多动手操作、多体验,针对实验形成相应的思考技巧,从中获取实验原理,以借助灵活的思考技巧更好地应对今后多样化实验的挑战[3]。
例如在学习“电磁铁”内容时,即结合内容组织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所给的材料来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完成电磁铁的组装后,接通电源来测试磁性,那么要启发学生去观察实验,就呈现的现象可以建立相应的思考,使其能够对实验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紧接着,为了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磁力大小和哪些因素相关,教师要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运用“假设与搜集证据”“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来分析这一任务,而这一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实验思维,使其懂得假设和数据的记录整理,使其为后期适应不同類型的实验做好思维铺垫。
三、从能力着手,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适应性素养
在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要顺利实现过渡,最有效的方式是拥有良好的适应性素养,而这源于能力的支持。比如初中时期需要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等,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客观需求得到满足,形成良好的适应性素养。除此之外,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新课改实施中强调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知识的使用,对于不同情景的转变,学生需要懂得将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4]。所以,教学中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科学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即引导学生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那么学生需要设计对应的实验,对比实验中观察和分析的现象,从检验中得出具体结论,明确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以此提高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同时,懂得将这一方法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发展知识应用能力,以良好的素养面对多种问题的考验。
结语
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习适应性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影响学生适应性能力的要素很多,比如环境、性格、教学方式等。教师需要针对学科特征,探究衔接阶段要素存在的变化,从思想、思维、能力等关键点出发,在日常教学中做出指导,既让学生有自觉的适应性意识,同时在思维方式、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提升,使其能够在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实现自然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冯文彬. 小学初中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特点及对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 000(029):4-8.
[2] 李金莲. 浅谈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方法与途径及实际操作流程的几个建议[J]. 当代旅游, 2018, 000(005):P.84-84.
[3] [1]郭海军.“预”防治衔接 “立”生态学习——述小升初衔接中的关键点与纾困之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3):83-88.
[4]林春辉.优化整合精细管理 提升教学质量——龙钢学校中小学衔接工作探索[J].统计与管理,2017(08):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