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战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青少年足球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年轻一代足球运动员开始在国字号球队站稳脚跟,也有一批更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效力于欧洲五大联赛。在取得青训成绩背后作出基础贡献的是我国中小学课余足球训练,我国许多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坚实基础就开始于小学的课余足球训练。但肇庆市高新区小学足球队成绩不稳定,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寥寥无几。因此,本文将对高新区小学课余足球训练的现状进行研究,力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区小学;课余足球训练;现状;发展对策
小学课余足球训练是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员技术的基础手段,对球员生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新区的小学近年来不断推广校园足球,使课余足球训练的成果得以巩固。但另一方面,学校参加市级以上的比赛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区内学生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学生比赛的身份证需要家长回户口所在地办理。其次,本地生源有限,达到优秀等级运动水平的学生极少。加上文化科尖子生怕影响学习,会遭到主科教师和家长的反对等等。
一、高新区小学课余足球训练的现状
1.社会、家庭环境影响,家长不支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足球水平取得长足进步,运动员凭着骄人成绩的在社会地位和经济上得到较好回报。然而,未能取得骄人成绩的运动员却面临失业和运动生涯结束后傷病加重的问题。因此,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足球运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固然不会参加艰苦的足球训练。尽管知晓孩子有足球天赋,家长也不愿意让其参加,他们担心万一足球出不了成绩,又耽误了文化课,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这直接导致优秀足球生源缺乏的问题。
2.高新区人口少,生源复杂
相比怀集、德庆、广宁人口大县,高新区常住人口较少,相比选材面小。在高新区小学正常的一个班里,外来务工子女占多数,他们流动性大,会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而转学。若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需回到家乡户口所在地办理身份证,要求疲于工作的家长回乡办理身份证的可能性较低,及时性也较差,导致优秀生源缺失。
3.缺乏长远机制
到目前为止,高新区内小学还没有业余体校和青少年俱乐部,缺乏足球氛围。学校缺乏系统选拨足球苗子的机制,过分注重眼前成绩、名次,只选年龄大、当前成绩最好的学生参赛,放弃潜质学生梯队培养,在训练上缺乏基础训练和系统训练,致使足球队伍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徘徊在市里中下游状态。
4.场地器材配备不合理
场地器材配备是课余足球训练顺利开展的物质前提。区内公办、民办小学场地器材配备标准化差异大,部分学校没有标准化足球场,没有配足足球器械。多个足球场建立在200米田径场内,与正规比赛的七人场不符合,直接影响学生对场地的适应及比赛临场发挥,对区内足球水平提高不利。
5.主科教师要求学生注重文化课学习,课余足球训练得不到保障
受追求升学率和优生率的影响,主科教师要求学生更加注重文化课学习,对课余足球训练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课余足球训练费时间,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这种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削弱学生群体对足球的兴趣,阻碍校园足球的正常发展。若学校课余足球训练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必将影响到高新区足球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新区小学课余足球训练发展策略
1.改变观念,转变思想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体育是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有向上一级体校输送人才的责任。高新区小学足球要想取得骄人成绩,必须改变观念,转变思想,要有长远的训练计划。对于运动员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多年计划也要有近期训练目标。计划应分清足球课堂教学和业余足球训练的任务,计划要安排足球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学校足球训练能健康地发展。
2.建立有效的课余足球训练体制
一个成绩突出的团队,必将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课余足球训练想取得成效,也必须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训练管理体制。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管理方法,我们的足球运动员队伍将是一盘散沙,训练松松散散,训练效果不达标,当遇到困难时将溃不成军。因此,高新区足球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总结少年儿童的心理及生理发展规律,重视学生主客观因素,合理安排训练项目,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计划行事,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地提高学生的水平。高新区小学课余足球队的训练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成绩突破而操之过急,要防止学生的体能超前“消费”,只有科学系统训练才能取得长久的胜利。
3.重视苗子选拔
成绩突出、达到成功的前提是科学、有效、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训练。训练的前提是做好学生的选材。高新区内各小学选材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要与学生生源的特殊情况结合起来,着眼未来,创造条件,选拨有潜质有培养价值的学生,挑选成绩中上游,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一改从前“不管学生的条件好不好,能应付比赛就行”的选材思想,才能事半功倍。
4.加强教师培训
高新区内小学足球教师多数毕业于师范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他们擅长的体育教学技能与课余足球训练技能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课余足球训练属于运动训练专业范畴。因此,足球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多参观学习优秀省、市、区足球训练成功经验,虚心向专业的优秀教练学习,重视训练经验积累。高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多组织足球教师进修培训,建立足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逐渐形成竞争机制,促进足球教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
5.借助社会足球力量,提升校园足球水平
足球俱乐部进校园对校园足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环境和体制下,社会足球力量填补了课余足球训练精细化、系统化的不足,打通了校园足球与省、市、区各校队、各俱乐部队伍的联系,使足球运动员取得更多临场比赛经验,大大地提升了校园足球水平。
6.建立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升学挂钩机制,拓宽学生成才渠道
高新区小学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实行升学挂钩机制,能更大地鼓励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能从根本上解开家长对足球训练影响学业的后顾之忧,为校园足球在中小学进一步的推广奠定基础。
总之,探索课余足球训练的规律性,借助社会足球力量科学系统地训练,构建符合高新区小学实际的最佳模式,是迅速提高足球成绩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对普通高校田径队课外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3):295-296.
[2]马勤.我校课余训练管理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0(30):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