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颖
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低浓度阿托品对儿童近视进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在日常门诊工作中,笔者遇到部分家长非常担忧阿托品会对眼睛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认为阿托品就是通过放松睫状肌(即放松调节)来达到近视控制作用,所以对阿托品有所质疑。我们知道,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扩瞳验光药物——托吡卡胺,副作用小、起效快、瞳孔和调节恢复快(一般4~6小时恢复),那么,是否可以每晚点托吡卡胺替代阿托品来实现近视控制呢?是否可以实现夜间滴药后,白天眼睛没有调节麻痹(白天药效已过,不会畏光)的情况呢?
对于上述问题,国立台湾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的Y F Shih等(1999)曾经做过阿托品滴眼液对儿童近视控制的研究,该研究用的对照组恰好就是托吡卡胺,这个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看到托吡卡胺的近视控制作用。
该项研究中,研究者招募了186名6~13岁儿童,每晚使用不同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点眼,连续观察2年,选用了0.5%的托吡卡胺(Tropicamide)做对照组。
0.5 %阿托品组的平均近视进展度数为每年0.04±0.63D/Y,0.25%阿托品组为0.45±0.55D/Y,0.1%阿托品组为0.47±0.91D/Y。使用托吡卡胺的对照组年近视进展量为1.06±0.61D/Y(p<0.01)。如图1所示:
图1 使用0.5%、0.25%、0.1%的阿托品和0.5%托吡卡胺滴眼液后的近视进展情况
该研究还显示,0.5%、0.25%、0.1%阿托品组中分别有61%、49%、42%的学生没有近视进展,托吡卡胺组则有8%的学生没有近视进展。
但0.5%、0.25%、0.1%阿托品组中分别有4%、17%、33%的儿童仍然有快速近视进展(>-1.00D/Y,即每年近视增长大于100度),托吡卡胺组则有44%的学生近视进展快速。如图2所示:
图2 使用0.5%、0.25%、0.1%的阿托品和0.5%托吡卡胺滴眼液后近视进展比例分析
为什么阿托品有近视控制作用而托吡卡胺没有?目前的科学研究还不明确阿托品近视控制的作用机制,推测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视网膜和巩膜,且由M1和M4受体介导,通过作用于M1和M4受体来实现的,与放松调节无关,但托吡卡胺无相应的受体作用。
由上述研究成果可见,在该研究中托吡卡胺作为对照组,使用它的儿童每年近视进展为1.06±0.61D/Y,可以认为托吡卡胺没有近视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