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怡麟
(韩国汉阳大学 韩国 首尔 04763)
中国的鼓词是一种在中国全国各地广泛盛行的说唱艺术。北方地区的鼓词主要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北京以及天津等地,代表性鼓词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东北大鼓”等。南方鼓词则流行于扬州和浙江的温州等地。本次研究将主要以北方鼓词为中心,与韩国盘索里进行比较研究。
在韩国有一种与中国鼓词十分相似的说唱艺术,即盘索里。盘索里是唱者随着鼓手的节奏,将故事用“念白”和“唱”混合的方式,并加入一定肢体动作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
鼓词和盘索里的音乐要素差异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节奏和腔调。
首先,是鼓词的节奏。鼓词的基本节奏分为“板”和“眼”,其中板是强拍,而眼则是弱拍的意思。
基本节奏类型共四种:一是慢板,4/4 拍。在一板三眼的节奏型中,其中第一拍是强拍,称为板。后三拍即是弱拍,称为眼。慢板速度较慢,常用于表达感情,描写风景,用于陈述和人物描写。二是紧板,1/4 拍,是有板无眼的节奏型,速度较快,这个节奏型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紧张感和高潮,经常在剧目最后使用。三是垛板,又被称为混板,2/4 拍,是一板一眼节奏型,该节奏型常常与慢板和紧板混合使用。四是住板又被称为煞板,该节奏型是在说唱过程中忽然停下唱歌或者对重要的事情进行叙述。
而鼓词的唱腔,又被称为腔调。共有平腔、甩腔、长腔三种。平腔是最基本的唱腔,其他两种唱腔都是在平腔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平腔的演唱类似于说话,像戏曲中的念白。平腔主要音是do,sol,mi。一般上行乐句自由结尾,下行乐句则主要结束在do 上。平腔以朗诵性为特征,方便艺人更好地陈述故事内容。甩腔实在平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甩腔能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上行乐句一般在re 或si 上结束,下行乐句以do 结束。给人以平和的收场感。长腔又被称为大腔或者悲腔,常常用来抒情。一个音最长可有30-40 拍。
其次,是韩国盘索里的音乐要素“长短”和“调”。
盘索里的“长短”与鼓词中的“节奏”是同样的概念。盘索里中常用的长短主要有晋阳长短、中莫里长短、中中莫里长短、扎进莫里长短、挥莫里长短、嗯莫里长短、嗯中莫里长短等。晋阳长短是盘索里所有节奏中最慢的拍子,6/♩.拍。晋阳长短主要应用在盘索里陈述性表达以及呈现悠然自得感情时。中莫里长短是盘索里所有节奏中第二慢的节奏型,12/4 拍。中莫里长短常常用于悲伤的剧目,当剧中人物漫步行走时常常使用中莫里长短节奏型。中中莫里长短是相对来讲快一点的拍子,4/♩.拍。中中莫里长短和界面调的结合会用于十分悲伤的剧目,相反也会用于十分欢快的剧目。中中莫里长短和羽调结合时,则主要用于主要人物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风和日丽的场面。扎进莫里长短4/♩.拍,通常在长篇大论地说明某件事的时候使用。挥莫里长短是盘索里中最快的节奏型,4/4 拍,常常用于表示紧急状况。嗯莫里长短是混合节奏型,是很快的节奏型,常常用于神秘场面的描写。嗯中莫里长短是盘索里中比较不常用的节奏型,6/4 拍,主要用于盘索里的后续部分。
其次是“调”,盘索里共有8 个调。分别是界面调、平调、羽调、京得棱、出荐目、雪浓祭、梅娜里调、石花祭。(1)界面调,盘索里的界面调是具有全罗道、忠清道、京畿道、南部的驱煞舞曲和该地区音组织特色的。因此界面调为上行时mi la do mi,下行时mi do xi la mi 的5 音音阶。界面调在盘索里被称为哀怨声,主要用于悲伤的部分。(2)平调,盘索里的平调和宫廷音乐的平调一样,以sol 为主音。但是根据南道地方音乐喜欢使用低音的特性,所以实际乐曲由re mi sol la do re 的5 音音阶构成。平调主要用于描写华丽的场面或愉快的气氛。(3)羽调,盘索里的羽调是将歌曲旋律特征引入盘索里的乐调,音阶的构成是sol la do re mi sol,主要用于描写英雄人物或表现自然风景。(4)京得棱,把首尔京畿地区的民谣元素“真京托里”引入盘索里之中,主要用于描写游手好闲的贵族的行动。(5)出荐目,是首尔京畿地区的民谣中,将“半真京托里”旋律特征引入板索里的一种乐调。(6)雪浓祭,把古代轿夫们边走边喊的“劝马声”引入板索里,有效起到威慑作用。(7)梅娜里调,把江原道庆尚道、咸镜道等东部地区民谣的旋律特征引入板索里。(8)石花祭,是在盘索里中常出现的乐调,其特点是营造明亮轻快的氛围。
通过以上整理我们可以得知,鼓词的节奏和腔调较为规整,盘索里的更为复杂,且盘索里的调融入了很多民谣元素。
北方鼓词主要运用“说唱结合”的形式,将传统故事、传说、人物传记等进行音乐表演。在“说唱结合”中,“说”是指表演过程中“念白”部分,“唱”则是演唱的旋律部分。
鼓词演出时,一般艺人通过音乐和简单的动作表演,将故事完整地呈现给听众。传统的鼓词表演,一般是艺人站在舞台中间,艺人身前放鼓,艺人右手握着细长的鼓槌,左手握着两片板,进行演唱,旁边还会有一名乐师以三弦伴奏。在这里,鼓槌既作为乐器的演奏道具,也作为艺人在演唱到情绪高昂时的表演道具(这里的鼓槌可以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也可以是诸葛孔明手中的羽扇等)。一般在公演结束时观众会用叫好声和掌声表示对艺人和伴奏乐师的赞赏。
盘索里的公演要素共有三个。首先是唱者,其次是鼓手,最后是观众。在盘索里的公演中,唱者一手拿着扇子,在舞台上时说时唱,扇子同样作为表演道具,不仅是装饰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鼓手一般坐在唱者的左边,鼓作为唯一的伴奏乐器,鼓手对节奏的掌握及伴奏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唱者的表演,以及公演的完整度。所以鼓手在盘索里公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观众在盘索里公演的过程中也十分有参与感,观众会在盘索里的公演中叫好,并且随着音乐和剧情和声。
总结二者的相同之处,首先二者都是说和唱结合的音乐形式,其次二者都有伴奏者对音乐进行伴奏。
而不同之处则是,鼓词的表演中心是艺人,而盘索里的表演中心则是唱者、鼓手、观众。其次,在公演道具上,鼓词艺人手中的鼓槌,不仅是演技道具,还具有乐器伴奏的功能。而盘索里唱者手中的扇子则仅作为演技道具来使用。最后,在伴奏乐器方面,鼓词是演奏者自己击鼓,旁边乐师以三弦伴奏的艺术形式,而盘索里则是由鼓手击鼓以单一乐器进行伴奏的。
鼓词的剧目主要分为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两部分。传统剧目部分主要集中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英雄人物故事、历史等内容。代表性的剧目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鼓词的现代剧目有《红旗手》《江浙秦山》《千里祭送别》等。
盘索里剧目主要以“五大剧目”为中心进行传承。分别是(1)《春香传》(2)《沈青传》(3)《水宫歌》(4)《兴夫歌》(5)《赤壁歌》。其中《春香歌》是春香和李梦龙的爱情故事。《沈清歌》是沈清的孝道故事。《水宫歌》是龙王和兔子为主角的动物故事。《兴夫歌》是兴甫和孬夫兄弟的故事。《赤壁歌》是将中国名著《三国演义》的一部分改编成板索里。
从剧目主题而言,我们可以得知两国的剧目相同点是都歌颂了美好的爱情,表达对英雄人物的称赞,以及对孝道的赞扬。但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盘索里中传统五大剧目里是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如《赤壁歌》是中国《三国演义》中的一幕,《沈青传》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这足以证明中国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说唱音乐是曲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鼓词和盘索里作为两国的代表性说唱曲艺形式,都是将说和唱融合,以又说又唱的形式将传统故事以音乐的形式进行表演。且无论从鼓词和盘索里的公演形式还是节奏和腔调,或者是传统剧目来看,两种说唱音乐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并且这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地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