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元
一直教毕业班的我今年带了一年级,从开始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其中的经历可谓“精彩纷呈”。对于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教学而言,班级管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很大的影响力。一年级的学生,刚离开父母的怀抱,就要面临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还要学着去自觉遵守纪律并配合着老师学习很多的知识,这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老师的教学管理来说都是一种很大的挑战。一学期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一学期的工作,很骄傲的发现我有一根与孩子们倾心交流的“魔法棒”——讲故事。
一、故事稳定新生情绪
还记得9月份的慌乱场景:孩子们刚刚入学,从原来幼儿园被事无巨细的照顾到小学所有的事情都由自己来,44个孩子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满怀期待,叽叽喳喳;有的心情低落,偷偷抹眼泪;有的拽住家长的手始终不肯放开;有的低头落座沉默不语……从没接手过一年级我也是忐忑不安,开始对这种慌乱的场景感到手足无措。想到开学前教师培训的内容——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佯装镇定从容的拿出故事书,并告诉孩子们:“只要大家都坐好,老师就开始讲故事了。”听到我的话,孩子们纷纷安静下来。一个《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听下来,低头抹泪的孩子都抬头望向了我。在讲了几个故事之后,孩子们的情绪纷纷稳定了下来,也让门口焦急陪伴的家长能安心离开。自此,开学第一周孩子们听故事的时间多了,他们对我增加了熟悉感、依恋感,入学的焦虑情绪也渐渐消失。
二、故事巩固常规培养
刚入学的孩子对小学生活一无所知。学校的各项常规,如果只是传统的说教,孩子们很难记住也很抵触。为此,我们学校编写了常规培养的各项儿歌,孩子们虽然背诵的比较熟练,但真正做起来卻很难。于是,我把学校的各项常规编成了孩子们爱听的动物故事。孩子们通过听故事里各种小动物上学时的不同表现,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从而懂得了各项常规的要求,班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如:上课铃声响,小狗急急忙忙跑回教室,端正做好;小花猫却磨磨蹭蹭,在操场上偷偷玩耍。请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谁做的对?我们不要学谁?于是,排队有了故事;上厕所有了故事,物品摆放也有了故事……
三、故事协助安全意识的养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爱动,对新学校充满了好奇,但缺乏安全意识。比如:孩子们每天使用的铅笔,如果使用不当会是极大的安全隐患;两个孩子追逐打闹,也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每当这时候,故事又成了我的“法宝”。我把新闻上报道的关于孩子因为恶作剧,把铅笔放在其他小朋友的凳子上或挥舞铅笔,导致小朋友被扎伤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请孩子自己总结:怎样正确使用铅笔?下课之后铅笔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孩子们印象深刻,他觉得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保护好自己也就保护了他人。于是,又有了追跑后的故事;打架的故事……我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安全的现象随时编故事、讲故事,这样使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故事协助教学的顺利进行
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一特点,学校将一年级每节课的时间设置为35分钟。刚入学时,大部分孩子每节课只能坚持15分钟左右。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例如:学习《学拼音儿歌》时,一开始只是单纯的领着孩子读,让孩子自己读,没几节课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仔细钻研了教材,发现这本书的每首儿歌,都固定了一个场景。于是我就调整了教学思路,当孩子出现厌烦情绪的时候,就把儿歌内容创编成故事。孩子再打开书学习的时候,惊喜的发现老师讲述的故事就是儿歌画面的内容,再读起儿歌来就兴趣盎然,对上语文课也充满了期待。当学生对我讲述的故事不感兴趣时,我又让孩子自己根据图片内容创编故事,请学生把自己创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避免了学生精力分散现象的发生。
五、故事在古诗教学中的尝试
古诗也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学期的古诗《画》教学时,遇到了大多数学生都记不住的难题。虽然教学中讲述了古诗的意思,但是一部分学生还是背诵不下来。出现这样的现象,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于是,我延长了一课时的教学,让孩子先不要背诵古诗,听老师讲述关于《画》的故事:一个人喜欢游山玩水,他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这一次他看到的山却很清楚,他走到溪水边,看到水在流动,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这个人走进山赏花时已经是秋天了,五颜六色的花还都盛开着。平时,停在枝头的小鸟一看到有人来就会受惊飞走,可是当这个人走近时,这几只小鸟依然静静地停在枝头,丝毫没有受到惊吓。故事讲完后,我问了一句:“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只见他们争先恐后地说:“知道,知道,那个人看到的是画,不是真的在大山里。”下课后,孩子们还在走廊里兴致盎然地给其他班的同学讲起了这个小故事。瞧,这么简单的一个小故事,就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记住了这首诗。
讲故事只是我在一年级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小尝试,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如果老师在谈话时多用空洞的大道理,时间一长,学生耳熟能详,就会感到厌烦,教育的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在工作中,如果我们针对孩子爱听故事的天性,用小故事教育学生,就能指导学生的言行,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