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洪侃诗歌研究

2021-05-13 18:58沈思语
青年文学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

摘  要:洪侃是高丽时期的文人,所作诗歌多收集在《洪涯先生遗稿》之中。对于朝鲜汉诗的研究,可以拓宽我国古代诗歌的研究范围,不断丰富诗歌研究的方法,对东亚文化圈的汉诗研究具有借鉴作用,兹通过研究洪侃诗歌的体裁和主题,从而去探讨朝鲜汉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洪侃;汉诗;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沈思语(1995-),女,满族,吉林通化市人,延边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域外汉籍整理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03

引言:

洪侃,高丽忠孝国王时代的文学家,官至都佥议舍人,晚年就职于东那贤院,擅长诗文,所作作品基本收录在《洪崖先生遗稿》。《洪崖先生遗稿》现存有三种版本分别为原稿本、木活字本和木板本,其中原稿本的版式为四周单边,有界,没有鱼尾。李齐贤曾在《逆向回忆》中评论洪侃的诗歌讲到“每次他写一首诗时,每个丢失或不喜欢他的人都喜欢它,并通过相互传承来记住它。”许筠也曾在《诗话》中评论洪侃的诗歌为“它与大教堂的作品相同”。这足以看出洪侃的诗歌受到了朝鲜人民的喜爱,通过研究洪侃的诗歌可以不断拓宽我国古代诗歌的研究范围,可以丰富我国对于诗歌研究的方法,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东亚文化圈,历来中国与朝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研究洪侃的诗歌,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朝鲜汉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与韩国之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现存于韩国与朝鲜的汉诗是对这段交往历史的实物证明,随着域外汉籍研究的兴起,朝鲜汉诗的研究近年来变成了东亚文化圈研究的热门,经过各大学术网站的查询,国内没有关于洪侃的学术论文与专著,现多为“汉诗”研究或关于“汉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研究如论文有曲阜师范大学黄琳琳的硕士学位论文《朝鲜洪良浩汉诗研究》、严明等人书写的《朝鲜、日本对陶渊明诗文的接受》、曹春茹《论朝鲜汉诗对韦应物及其诗歌的接受》等。专著有:赵季等辑校的《新罗高丽朝鲜汉诗集成》、曹春茹与王国彪著《朝鲜诗家论明清诗歌》、南龙翼编《箕雅校注》等。

一、高丽洪侃诗歌的体裁

《洪崖先生遗稿》主要由5部分组成,分别为世系、诗歌、附录、跋和识这五部分,本文主要对诗歌进行探讨论述。汉诗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本文所讨论的为具有狭义的汉诗,即:从古代域外书籍中产生,并且用汉语书写的近体诗、古体诗、词或曲的诗文作品。“诗歌的体裁形式和思想内容、情感,有密切联系,但是体裁形式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一首七言律诗体裁,不同的诗人可以用它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1]这足以看出在诗歌研究中体裁的重要性,《洪崖先生遗稿》中共有33首诗歌,从格律上划分,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字数上划分可以分为五言、七言和杂言。古体诗一共17首,近体诗为16首,其中近体诗中有七言绝句10首,五言律诗1首,七言律诗4首,七言排律1首。根据对诗歌体裁的統计,可以看出洪侃诗歌创作种类之丰富,涉及范围较广,兹着重讨论绝句与律诗,从而去感受汉文化在高丽的魅力。

“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了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诗的影响”[2]因而对《洪崖先生遗稿》中的绝句不进行细分,兹举《太白醉归图》:

天子呼来不上船,醉吟风月几千篇。三山鹤驭寻常事,故跨青驴作地仙。

三月杨花满店香,金龟换酒酒盈觞。四明狂客真相识,物我俱忘醉一场。

荡荡乾坤是我家,醉宜即止醉归何。记他今夜醒时节,黄鹤楼前月似波。

从这首绝句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丽文人洪侃眼中李白的形象,“天子呼来不上船,醉吟风月几千篇。三山鹤驭寻常事,故跨青驴作地仙。”“金龟换酒酒盈觞”这几句对于李白的性格、才华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进行了描绘,与我们眼中那个高力士脱鞋、杨贵妃研墨、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太白基本一致。诗歌整体玩转回环,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颇有句绝而意不绝的意味,给人深思。

律诗,因格律严密而得名。正所谓,“近体之攻,务先法律”[3]律诗在创作上经常讲究章法、对仗以及诗意表达,这种严格规范的模式,使得文人创作上变得有能力把握,因此在洪侃的诗歌中,律诗所占比例较大,兹举《诸郎席上次韵》:

江湖数载谩为州,蓝袂西垣又滞留。龙尾蛇头安敢择,牛溲马渤幸容收。

空濛柳色层城晚,浪籍荷花太液秋。物色恼人人不会,百年宦海苦沈浮。

附热嫌他柳柳州,乘流遇坎信行留。东方阅世身将老,贾谊伤时涕不收。

野雀苦肥车下粟,小虫空咽草间秋。沈吟坐待扶桑晓,海阔天长一色浮。

这首律诗整体上对仗整齐,韵脚一致。洪侃的这首诗歌从整体上来看表达出了宦海生活的是是非非,其中采用了用典的手法,用于告诫自己,贾谊也曾坦然接受了这些苦难,自己怎么又不能承受呢?感慨在这官场之中,要始终怀有一颗可以随时遨游天空同时也可以去泥潭中找寻快乐的心,颇有几分告诫之意。

二、高丽洪侃诗歌的主题

《洪崖先生遗稿》中所记录洪侃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内容繁杂。叶嘉莹先生在《迦陵论词丛稿》中谈到:当我们对于诗歌鉴赏时,不该只是简单地把韵文化为散文,把文言变成白话,或者只做一些对于典故的诠释,或者将其勉强纳入某种既定的理论套式之内而已,更应该透过自己的感受把诗歌中这种兴发感动之创作生命的真正完成。[4]由此可知对于探讨诗歌的主题才是诗歌鉴赏的灵魂,通过了解诗歌的主题可以知道诗歌创作的背景、知道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一部分思想感情也会在诗歌体现。在《洪崖先生遗稿》中大致可以将诗歌分为送别诗、怀古诗以及写景诗。

宋人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怀古类》序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可以为法而不之法,可以为戒而不之戒,则又以悲夫后之人也。”[5]怀古诗重在凭吊古迹,缅怀古人,在《洪崖先生遗稿》中也有怀古诗,兹举《次韵李蒙庵西京怀古》:

镜里山光菡蓞斜,古人长使后人嗟。始封箕子名空在,远徏秦人跡转赊。

鳷鹊观倾松栎暗,凤凰台没草莱多。时时峡雨飞成雹,岁岁江槎卧放花。

觳觫拖春耕野烧,钩辀隔叶和村笳。隐儒能说红绫啖,桑女犹传玉树歌。

城郭鹤身来又去,古今蜗角靜还哗。兴亡衮衮何时尽,欸乃声中水自波。

洪侃的这首怀古诗多为触景生情,走在箕子曾生活的地方,由感而发。箕子作为中朝友好交往的枢纽,历来朝鲜古代文人多喜欢去拜谒与箕子相关的遗迹,大部分诗人都会在箕子遗迹执笔挥洒,褒扬了箕子的功德,感慨了时间飞逝,即使箕子去世上千年,但留下的忠义文化源源流淌,这彰显了双方之间历史渊源深厚,是两国友谊友好的实物象征。全诗通过感慨箕子名声犹存,可万事以和从前不同,感慨人世间的沧桑变化,逝者如斯夫,抒感慨国家的兴亡就像桑海一瞬,瞬间万物就换了天地。

自古以来,文人爱好交游,古朝鲜一直处在我国的文化熏陶之下,文人的习性也多相似,时人交流面广,交游风气盛行。刘勰曾在《文心雕龙·知音》这章谈到:“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6]历来与朋友道别是诗歌创作的一个热点,兹举洪侃的《送友人扈驾从军》:

铁骑嘶风浅草碧,阵云蔽日惊沙白。臂弓珥笔扈君王,盘?胆气安边策。

叠鼓催槌剑未血,吞尽阴山一羽檄。功成他日画麟台,斗印金符光赫赫。

从这首《送友人扈驾从军》中可以看出双方之间的情谊,该诗开篇讲了从军期间环境恶劣,塞外风沙弥漫,黄土漫天,中间鼓励朋友,即使环境艰苦恶劣,但只要努力锻炼自己的技能,在军队听从命令,发挥自己的才能,定可在从军期间有一番作为。全诗既有对于友人处在恶劣环境的心疼又希望朋友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天地下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在从军期间实现自己的价值。洪侃在送别诗中表达了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说文解字》中对“景”的解释为“景,光也,从日京声,居影切。”景本为太阳光可引申为自然风光,写景诗既包含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还有具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洪侃在《洪崖先生遗稿》中的作品多为诗人所见之物的描绘,既有自然景物也有旧时遗迹,多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兹举《雪》:

花开玉树静无风,顷刻春光满东海。记得烂银堆上月,五云深处访壶公。

晚来江上数峰寒,片片斜飞意思闲。白发渔翁靑蒻笠,岂知身在画图间。

《雪》为《洪崖先生遗稿》中关于自然风光描绘的写景诗,全诗应该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看到雪花飘落的喜爱之情。雪花落在树上,如图万树开花,给人置身春天的感觉,雪的静谧、美好,让人感觉处在一幅美丽的冬日风景图当中。通过对于写景诗的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对于所见事物的感慨,从而赏析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

三、洪侃的诗歌与中国文化

通过对洪侃诗歌的分析,发现其中有很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意象,这证明了中国诗歌通过多种方式传入朝鲜之后,朝鲜诗人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与包容,同时也对中国传入的诗词文化进行了再创造。史学家吕思勉曾谈到中朝之间的文化关系,他说“貉介鲜卑、肃慎间。二族之文明程度皆低,而貉族独高。谓其自然发生邪?则其所处之地二族无异也。谓其与燕杂处,有所受之邪?则鲜卑、肃慎,亦未尝不与燕杂处也。今观其政教风俗,多极类华夏,又有可证其出于殷者。则朝鲜古国,必以貉为民可知矣。然则貉族古俗,不徒可见其族开化之迹,并可征殷之遗制。”[7]这足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洪侃的诗歌中会有中国文化因子,通过阅读诗歌,发现洪侃诗歌中既有对李白的崇拜之情同时还包含着大量的道教文化。

道教从我国传入高丽,在洪侃诗歌中出现大量的词语如“青鸟”“凤凰“西王母”等词均是道教文化的体现,兹举《右秋记张季鹰》:

王屋山下多仙草,天壇山南云屋小。景色不与人间同,长松清泉是素饱。

视之人间在火中,心未清涼有何好。驴耳那得听黃莺,午角元能抵翠鸟。

赤玉之舃远遊冠,异境恨不归來早。他时倘遇昆仑奴,万水千山访张老。

“王屋山下”“昆仑”这些字眼是道教文化的标志,在道教神话体系当中,故事情节玄幻缥缈,瑰丽多彩,从洪侃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洪侃对于道教文化的认同,描绘到王屋山下有仙草生长,景色美丽怡人,与人间的烟火气息确实有所区别,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洪侃对于这种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与青鸟为伴,与仙人为友,远离城市的纷纷扰扰,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安逸生活。

高丽末期已经开始推崇宋词,但对于唐诗的崇拜依旧不减,李白作为我国的大文豪,同样在朝鲜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洪崖先生遗稿》中的诗歌作品不算太多,但却关于李白的记录颇多,兹举《金尚书珣所畜山水图》:

千峰半入青天上,下有長江江水清。空翠生寒几千里,飕飕万壑松风声。

幽人隐间向何处,馱音陀騎也着蹇驢江路明。崖崩涧絶望不极,一边疏雨归云黑。

归云断处有楼台,吹徹玉箫紅日侧。君不見靑蓮居士謫仙翁,李白一鹤肯与群鸡同。列岳结轨不点头,言当时藩镇聘之者接迹。而白不应也,物外独伴东溪公。

李白詩:杜陵贤人淸且廉,东溪卜築岁將淹。

通过对于李白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出高丽诗人洪侃对于李白的崇拜以及认可,对于李白诗风的肯定,以及豪放性格的羡慕之情,通过对于李白的记录,可以看出東亚文人对于诗歌的理解,以及对待文人的态度基本与中国文人一致。通过以上分析足可以看出洪侃对于中国文化的吸收与认可。

注释:

[1]麻守中:《中国古代诗歌题材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页

[2]王力:《诗词格律》.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61页.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1版.第1页.

[4]姚明编:《古典诗歌鉴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页.

[5]陈伯海:《唐诗论评类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654页.

[6]黄叔琳注、李祥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591页.

[7]吕思勉:《中国民族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第126页.

参考文献:

著作

[1]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1版.

[2]吕思勉:《中国民族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

[3]麻守中.中国古代诗歌题材概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

[4]陈伯海.唐诗论评类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

[5]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6]黄叔琳注、李祥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论文

[1]曹春茹.论朝鲜汉诗对韦应物及其诗歌的接受[J].云南大学学报.2012年.

[2]刘清涛.朝鲜怀古汉诗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3]黄琳琳.朝鲜洪良浩汉诗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4]王克平.吴明济《朝鲜诗选》中的中国文化因子[J].延边大学学报.2016年.

[5]路庆帅.高丽诗话的流变及价值.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6]任贵菊.朝鲜李朝女性汉诗略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7]王杨、尹允镇.高丽时期韩国汉诗与中国文学的关联——以郑知常的汉诗为中心[J].评论外国文学.2018年.

[8]刘阳洋.汉诗对朝鲜时调创作手法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9]严明、谢梦洁.朝鲜、日本对陶渊明诗文的接受[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
中国江南音乐风格二胡作品演奏特点述要
浅议在印度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水天一色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探究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浅析汉风壶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