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军,郭增元,姜楠
(内蒙古中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与人们生活工作环境,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多,且有发病人群不断年轻化的趋势。自发性颅内出血是指非外伤性因素所致的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Sanders首先于1881年根据病解资料用“突然昏迷、脑干受损、迅速死亡”来形容此病的临床过程,可见自发性颅内出血疾病如不能及早发现并有效处理,很可能导致脑卒中等,不久对神经功能造成损伤,而且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1]。在自发性颅内出血中,多数原因是高血压,少数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2],由于自发性颅内出血的患者中有相当高比例的患者仅存在短暂性脑出血和小卒中,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在脑血管发生严重狭窄、闭塞之前即有效检出血管狭窄改变,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我院神经内科自发性颅内出血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内蒙古中医院院收治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自发性颅内出血疾病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45-75岁,平均(52.23+3.74)岁。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给予CT检查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具体如下:CTA检查采用日本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患者取平卧位。先行常规CT检查后,将造影剂以静脉输入方式注入患者体内,给予患者CT薄层扫描,并将扫描资料进行血管重建处理并诊断。全脑血管造影检查:CT检查后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呈仰卧位,穿刺点选取腹股沟韧带中点下端2厘米处,给予局部麻醉处理后,再实施穿刺技术,置入动脉鞘后,在造影导丝的导引下置人造影导管,进行造影检查。
按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剥脱试验来判断血管狭窄程度[3]。计算公式:狭窄率=(狭窄远端正常直径一狭窄段最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100%。血管狭窄程度分级如下:<50%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100%为血管闭塞。
(1)颅内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栓塞、闭塞性疾病、动脉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静脉窦血栓形成、动脉夹层形成、moyamoya病、外伤性脑血管损伤等;(2)反复头晕、头痛,寻找病因,评估颅脑血管情况;(3)寻找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4)怀疑有静脉性脑血管病者;(5)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6)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7)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8)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9)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10)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观察脑血管循环状态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1)老年性动脉硬化者需慎重;(2)有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者;(3)造影剂过敏者;(4)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0例自发性颅内出血疾病患者中,血管狭窄患者42例,血管闭塞患者18例,血管畸形患者6例,血管动脉瘤患者4例。其中经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CTA)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血管狭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和97.6%;血管闭塞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9%和100.0%,血管畸形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和100.0%,血管动脉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0%和100.0%,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CT和全脑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比较
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出现腹股沟皮下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及时给予热敷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脑血管疾病,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等,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出血或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疾或死亡,发病率占神经系统总住院病例的1/4-1/2[4]。脑血管疾病是一个综合征,可以由多种原因造成,能够及时准确的识别脑血管问题的所在,控制脑血管疾病的进程,对临床医生至关重要。
临床上检查判断自发性脑出血脑血管病的检查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颈动脉彩超、CT血管成像、磁共振(MRI)血管成像及全脑血管造影术等,及时准确的检查以及确定脑血管疾病的类型、狭窄程度、范围,对于选择合适的干预治疗方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脑卒中二级预防,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使用CT和全脑血管造影术对70例自发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诊断,发现在血管狭窄、血管闭塞、血管畸形、血管动脉瘤的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均高于CT检查。CT检查虽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检查快速的优点,但在检查时其采用计算机薄层扫描并进行血管图像重建,容易受到注射造影剂后,何时扫描启动的影响,造影剂充盈不足、造影剂过度充盈、CT扫描提前或延迟等情况,都会影响检查结果。而全脑血管造影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方法,能全面向术者显示导管导向的位置、脑循环结构、血管内血流和管腔结构等有关信息,因此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检查中不仅能多角度显示血管影像,而且利用数字减影的技术可以在图像处理的过程中去除多余影像,血管检测敏感性很高。检查中,可以通过x线机直视下操作对血管情况进行有效观察,图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检测准确率高。
本文分别使用CT和全脑血管造影术对70例出血性脑血管患者进行诊断,发现血管狭窄、闭塞、动脉瘤、血管畸形的诊断率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均高于CT检查。脑血管造影是在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在X光下观察脑动脉走行、粗细、有无狭窄以及动脉瘤的检查手段,是脑血管诊断的金标准。它能实时向术者显示脑循环结构、血管内血流等信息,图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检测准确率高。
然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属于一种有创检查,操作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避免造成皮下血肿、周围神经损伤,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对出现的并发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0.6%-1.9%,在有经验的医疗单位中,检查相关的风险更低。因此,全脑血管造影的风险远远低于疾病本身的风险,对疾病的治疗利大于弊。因此,对有问题的脑血管患者及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准确地评价颅内血管不同程度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指导卒中的二级预防,并帮助患者判断是否可行血管内治疗[5],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可推广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