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动力、障碍与路径

2021-05-13 13:27代先华黎红张子航
老龄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老龄养老智能化

代先华,黎红,张子航

(1.华中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79;3.武汉工程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205)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发展老龄产业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回应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大经济机遇和严峻的经济挑战,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着力发展老龄产业”和“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等一系列指示精神,做好“新时代中国老龄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这一重大经济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动力、障碍及路径,抓住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发展机遇,改善银行养老金产品的保值、增值能力,以促进银行和老龄产业融合发展。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老龄金融

老龄金融又称“养老金融”,但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界定,比如,Blake(2006)、胡继晔(2016)、党俊武(2013)、郑秉文 等(2016),董克用(2016)、姚余栋 等(2016)、吴楠(2017) 对其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本文认为,老龄金融与养老金融有所不同,老龄金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吴国玖,2016),而养老金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养老”。老龄金融既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龄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微观上,崔香芬 等(2019)、邓骞(2015) 指出,老龄金融是指年轻人在资产上的准备,是其在年轻时将这些资产置换为可供长辈享用的产品或服务,或在进入老年期后将这些资产置换为可供自己或长辈享用的产品或服务的金融运作机制。在宏观上,高爱芳 等(2018)、杜亭亭 等(2019) 认为,老龄金融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根本目的,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及相关产业为主体,以金融为根本手段。在狭义上,老龄金融是指养老金的投资、运作,养老金可投资于不动产、期货等衍生品以及信托产品等(王漪,2016;童晖,2017)。在广义上,老龄金融是指养老金融产业的活动与发展,如为老年人提供金融消费产品和服务及老龄产业融资等。

(二) 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大数据环境下,老龄金融产业逐渐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根本目标,以老龄金融产业为载体,以智能技术为手段(林长秀,2017;黄茉莉,2018;李雪娇,2018)。其分类大体如下。

1.智能化养老金金融产业

以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资产管理为基础,拓展投资渠道,如基础设施、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等(王语嫣,2017;刘建宇 等,2018)。利用大数据技术,设计养老金的资产组合,使养老金的投资风险降低,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开展养老理财等智能化养老储备活动(孟玲,2016;张澜天,2017)。

2.智能化老龄服务金融产业

围绕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财产管理需求,提供相关智能化金融服务。我国老龄服务主体具有多层次的特征,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老龄金融服务需求存在差异(姚余栋 等,2016;张素勤 等,2019)。智能化老龄服务金融产业以不同人群为目标,基于老龄金融服务产业大数据,为服务对象画像,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马海龙,2015;刘晓岚,2017;娄飞鹏,2019)。

3.智能化老龄产业金融机制

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根本目标,科学选择智能化老龄产业和企业融资对象,创新智能化的担保方式,拓宽老龄产业的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老龄产业,完善银行、保险等多主体的智能化合作机制,实现多元化、个性化融资,推动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快速发展(侯成晓 等,2017;李超,2018;李思遥,2019)。

三、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动力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养老金融服务意识不断增强,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拥有多重动力。在外部动力方面,本文考虑了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环境因素;在内部发展动力方面,本文考虑了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外部环境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给养老保障制度带来了挑战。当前,我国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其规模和利润空间与传统金融业务存在差距。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国家对养老保障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银行开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业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我国老龄化速度快

依据联合国的标准,我国已于1999 年步入老龄社会,并且将大致经历四个老龄化发展阶段(见图1)。预计到2053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87 亿人的峰值,社会抚养负担持续加重并达到102%,我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国家(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2014)。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从而对养老服务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不仅改变了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也改变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格局,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将面临深刻变革。未来“银发经济”将得到蓬勃发展,这将为我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成为银行探寻多重途径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的直接动力。

2.养老基金市场发展潜力不断增大

养老金金融逐步发展。首先,大众逐渐接受补充性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得到逐步推广,银行社会保障基金获得持续、稳定增长。其次,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化投资运营和多元化发展,使巨额资金通过长期运营投资有效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这些均给养老金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表1 为2013—2018 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状况。最后,随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及目标基金等的试点与推广,大众不断加深对养老基金的认识,逐渐接受养老金的投资管理服务,其个人养老金资产得以增值。社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为银行资产管理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图1 我国老龄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表1 2013—2018 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单位:亿元)

3.老年人可支配收入及金融服务需求同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因物价水平总体上趋向平稳,从而不断增加了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使其金融服务需求获得同步增长。首先,网络支付技术不断渗入餐饮、医疗等日常生活领域,老年人对手机银行、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的需求日益增长。其次,除对交通便利的需求外,老年人也日益关注银行在社区、医疗方面的增值服务。最后,老年人对理财产品、智能化的养老金融产品、托管式的理财服务等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8)》,伴随养老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2013—2017 年,我国养老金产品的数量与规模均持续增长(见图2) (董克用 等,2018)。

4.老龄产业的发展模式有待开发

在整体上,我国的商业化养老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商业化养老的支持政策,但银行应进一步明确其市场定位,使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个性化、吸引力,自主或合作运营,优化资源配置开发老龄产业。

图2 2013—2017 年我国养老金产品的运作规模及运作产品数

(二) 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必要性

目前,金融行业逐渐市场化、多元化,银行转型发展的压力逐渐增大。与其他金融业务相比,银行发展老龄金融业务的目的是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低风险、低成本是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老龄金融产业向专业化、智能化发展,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转型压力,因此,在银行内部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有其必要性。

1.抢占老龄产业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深化,老年人甚至中青年人日益关注养老问题。除社会养老保险外,一些补充性养老保险及老年投资业务尚待开发。银行应顺应潮流,把握市场契机,扩大老龄金融业务,抢占老龄金融市场先机(黄林 等,2017;李祥,2017;刘海宁 等,2017)。

2.增强现有客户黏性

银行业开发新的养老金融产品,在稳定老客户的同时培育新的优质客户,有助于发行长期金融产品(黄茉莉,2018)。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有利于为客户提供一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项目,推动银行业务协同发展(张亮等,2016;张爱民,2017;游江天,2019)。

3.进一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在整个金融链中,银行处于中间环节,更多地依赖中间业务收入。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其业务范围,促进产品销售,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谭伟斌,2019)。

4.提高智能化业务水平

顺应技术革命潮流,推动老龄金融产业的智能化发展需要银行引进互联网、智能化技术等方面人才,从事对用户产品的智能化选择、对交易策略的智能化推荐及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托管理财等业务,拓展其智能化业务范围,为客户提供更为多元、更具个性化的优质老龄金融产品(牛红霞,2016;王昭正 等,2018;刘彤 等,2019;何鑫,2019)。

(三) 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可行性

1.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技术

全球的银行业正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全新的数字化平台,对核心业务进行重组和变革。我国部分银行开始推动其业务的智能化发展,将生物识别、数据挖掘等智能科技成果应用到银行服务业中,并深入整合了对VR、AR、人脸识别、语音导航、全息投影等科技的应用(周昊 等,2018;李文来,2018;仝秀珍,2019;李敏,2019)。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2.原有客户为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提供了基础客源

我国银行业对公、对私业务多样,客户范围非常广泛,几乎覆盖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遍布社会各行各业(雷舒雯,2016;龚艳阳,2019)。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银行更直接快速地了解客户的现实需求,有更多机会为客户提供养老金融产品(赵鑫,2018;张鹏君,2018;张细松,2019)。与银行的其他金融产品相比,老龄金融产品同质性较强,易被客户所接受,有利于银行更好地挖掘客户需求,为其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提供更多的客源(黄月阳,2019)。

在一些大型商业银行中,银行业务的客户总量在不断增加,且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的客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见表2)。

表2 2017 年、2018 年中国银行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客户数变化情况

3.良好的资产管理提供了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能力保障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拥有更好的资产管理能力,良好的资产管理、基金保值增值经验及经营理念,使其老龄金融产品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从而可以保证客户的投入收益稳定。从风险抵抗能力来看,银行比其他金融机构更适合发展老龄金融产品。

4.广泛的营销渠道提供了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推广动力

在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营销快捷方便,其营销平台覆盖城乡,例如各经营网点、ATM、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移动互联网App、各种自助设备等(见表3)。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终端等设施、社交平台,构筑老龄金融产业的宣传平台以及线上线下业务平台,增强老年人办理相关业务的便捷性,增强老龄金融产品用户对银行的黏性,进一步完善银行的金融业务(高月,2017;郭晓蓓 等,2019)。

表3 银行营销平台推广

在我国银行的创新智能化网络金融业务中,手机银行业务增长迅速,功能体验持续提升(王昭正 等,2018)。2018 年,中国银行电子渠道对网点业务的替代率达93.99%,电子渠道交易金额达223.53 万亿元,同比增长16.18%。其中,手机银行交易金额达20.03 万亿元,同比增长82.68%(见表4)。

表4 2017—2018 年中国银行业务交易金额

5.模式众多的融资基础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银行具有更好的融资优势,可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老龄金融的支持,包括:构建老龄金融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推进养老产业金融服务;加强信贷,向养老产业中较有前景的企业贷款;发挥银行的主导作用,积极与信托、保险机构合作,对诸如养老基金、养老保险等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行业进行投资。

6.拥有客户信赖的品牌

长期以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仅发挥各自业务特长,还在人文、环保等领域持续贡献力量——比如,对贫困地区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对医疗环境落后地区进行金融扶持,对环保业务放款贷款,支持新兴产业及新能源行业,等等——品牌信誉良好,赢得了大量客户的信赖。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在客户需求及产品宣传方面,银行比其他金融机构的品牌基础更好。

7.原有的智能化产品基础

近年来,股票型养老产品、股票型基金产品、混合型基金产品等相继问世。我国众多商业银行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更新自己的运营理念以及运营模式,多角度扩大老龄金融产品的运营规模及增加其收益率,进一步创新智能化老龄金融产品(王科,2018;李婕,2018;王君,2019),结合客户需求更好地开发养老理财产品。

四、银行业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障碍

(一) 政治因素

首先,老龄产品需向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但国家对于银行业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尚有诸多限制。其次,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对国家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化的发展使监管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国家监督制度和监督技术需要随之进一步提升。最后,智能技术的应用或面临法律及道德风险。关于数据信息的所有权、使用权、隐私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尚待健全,信息安全、开放共享等标准尚待规范。人们对于银行自行收集并使用客户信息仍有争议,而从外部数据服务企业购买数据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一旦数据泄露,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信任危机或声誉风险。

(二) 经济因素

其一,随着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发展,相关行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广泛,这对银行规避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 提出了更高要求,给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带来了挑战。其二,与其他金融产业相比,养老金融回报周期长。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需保证一定的收益水平,而目前智能化老龄金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皆不确定,这也给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带来了挑战。

(三) 社会因素

首先,信息安全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银行在收集、运用和保存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因受到网络病毒或黑客的攻击而导致数据被损毁、泄露,甚或丢失,从而产生巨大损失。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时首先要解决的是信息安全问题。其次,我国银行在组织、管理、发展战略、客户资源和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建设等方面竞争激烈。智能化老龄金融产品设计必然实现多样化,这给银行智能化老龄金融产品的监督带来了挑战。最后,人们对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及其产品的认识及接受程度仍有待提高,这也给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带来了挑战。

(四) 技术因素

首先,数据运行的安全性。统一存储开发数据、经营数据等,可能会影响银行的安全管理。银行安防措施也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秘密性。采用常规的安全扫描技术扫描海量数据,则花费的时间较长。其次,目前银行的智能化技术水平有限。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发展不仅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智能化发展,也是养老金融服务业务的智能化发展,以及老年理财投资业务的智能化发展。这就从智能化技术上给老龄金融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挑战。再次,目前我国银行的智能化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数据少,风险低,客户的基本信息、偏好、行为方式,以及金融市场的相关信息等方面的数据都有待完善,这也使得系统对老龄金融数据的智能分析有限。最后,数据收集耗时长,成本高,缺乏最优收集方式。很多银行从业人员对人工智能了解不够,对其运用不熟练,对人工智能的应用缺乏信心。这些不足,均限制了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

五、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路径

依据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逻辑,我们将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路径划分为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内容上相辅相成,贯穿于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发展过程。

(一) 顺应老龄金融产业的发展环境,明确发展目标及方向

1.在发展目标上,扩充业务边界,合作实现共赢

在机构形态上,向虚拟网络转移。以离行式自助银行、社区自助银行(自助终端) 为代表的自助银行,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银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银行,以远程视频柜台为代表的新型银行等,其自助服务、在线服务相继产生,金融服务逐渐虚拟化。

在业务边界上,不断扩大和延伸。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发展老龄服务业,金融业通过各种代理、代销涉入一般商业活动。在大数据时代,银行与其他商业活动的界限日渐模糊,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融合,银行的经营范围在不断扩大和延伸。

在发展模式上,向合作共赢转变。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群,积累了较为长期的业务数据,信誉度高,风控体系成熟,监管体系完备。互联网公司具备网络生态、商业和社交场景等,因此,银行可与其合作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在客户流量的基础上,合作尝试各类场景化的金融服务,增加消费者的黏性,优势互补,实现多元化发展。

2.在发展方向上,适应金融市场,发挥各主体的优势

在经济环境层面,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密切关注产业政策及市场信息,研判养老金融产业发展趋势,合理确定养老金融产业发展路径及其步骤,积极跟进基本养老保险及职业年金等的市场化运作,合理布局,完善养老金融的服务功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智能化老龄金融产品。

在社会层面,充分发挥银行的客户资源优势。在开展银行业务时,对目标客户宣传、普及养老投资信息,根据原有信息向其推荐个性化的老龄金融产品。在进行银行借贷业务时,适时推广新型智能化老龄金融产品。依凭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推介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

在业务层面,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充分发挥银行网点的网络优势,合理定位,积极研发零售型老龄金融产品。建立商业银行零售型养老金融产品销售线,并由此拓展更多的银行业务,推动银行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渠道层面,发挥银行的渠道优势。充分利用ATM、电话、手机、网银、微信、微博等渠道,建设有竞争力的智能化老龄金融服务系统。整合保险产品、基金产品、信托产品和理财产品,宣传与销售养老保障相关产品,为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提供咨询、运营等综合服务。

(二) 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平台及技术支持

1.在平台建设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在顶层设计上,构建智能化分析和应用框架。规划好数据应用,明确数据技术的利用方向和步骤。探索以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形式成立数据技术应用的专业部门,提高决策效率,简化工作流程,减少行政层级。融合金融与科技,打造新技术平台,发展智能化、老龄化金融产业。

在体系构建上,促成行业合作与构建互利体系。学会取长补短,银行与国际主流的养老金管理机构开展产品、服务、技术和资本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积极推动老龄金融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在平台背景上,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我国银行由国家控股或参股,利于资金的稳定和项目资产的配置,奠定了养老金融市场的基础。同时,我国基本养老金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统筹管理,移交国有银行运营。

在平台建设上,营造智能化的工作氛围。树立数据创造价值的理念,结合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理念与银行的整体战略,全员自觉养成基于大数据运用智能化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从大数据中寻找商机,挖掘客户需求和营销机会,化解风险隐患,重视数据安全。

2.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技术水平

引进人才和技术创新。智能化不仅体现在老龄金融产业的服务上,更体现在老龄金融产品的智能化研发上。银行对研发的人力、财力进行支持,引进人才或智力、技术创新成果,研发智能化老龄金融产品,实现“以质取胜”。

组建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团队。改进智能化老龄金融业务的激励机制,实现财务、人事、市场、投资等多部门联动,计算机、金融、经济、会计、市场营销等多学科交叉,组建专业化的老龄金融服务团队,创新团体产品、个人产品、团体渠道、个人渠道。

规范人工智能在银行的应用。银行业协会应规范数据的采集,允许银行公开下载标准格式的数据,制定相关政策,以防止银行未经客户同意泄露客户信息及篡改客户信息。应用人工智能识别风险,估测客户偏好,助力银行发展老龄金融产业。

(三) 银行创新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

1.在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定位上,首先保证其收益

在产品组合上,稳定投资收益。银行在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时,关注固定类产品,并注重流动性和产品期限等,创新组合投资运营,做好风险控制,以保证养老金资产的收益安全。

在业务范围上,整合养老金融业务。利用大数据分析支持较有前景的养老产业及产业链完善的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其他类型的养老金融产品,实现多元化发展,打破存贷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

在业务营销上,从分散向集中转变。打造远程客户服务体系,将其作为对传统营销渠道的有益补充。搭建数字营销平台,设计推荐引擎,运用匹配算法,推送个性化的移动金融产品。对用户进行画像,挖掘潜在客户,精准营销。细分行业客户,研判区域经济热点,推广专项产品,推进营销指导。

2.在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内容设定上,力求多元化、个性化

在产品设计上,力求多元化。关注老年人的需求,结合“养老保障型”产品、“养老融资类”产品、“支付结算类”产品、“投资收益类”产品,开展股票型养老产品、股票型基金产品、混合型基金产品等类型的业务。应用智能技术,多元化发展老龄金融产品。

在产品设置上,投资定制化。挖掘银行客户信息的潜在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客户年龄的变化,分析其投资目标、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能力,为客户量身定制老龄金融投资计划,实现最大限度盈利。

在产品提供上,选择个性化。除“保障型”产品外,根据目标客户的受教育程度、对金融市场的了解程度、个人收入水平及风险偏好程度,利用智能技术设计一系列个性化产品以及各种混合型投资理财产品,以满足多层次的老龄金融需求。

3.在老龄金融产业的应用上,发展智能化

客户服务智能化。推出智能服务系统,在银行发展老龄金融产业的过程中,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大幅提高用户体验的满意度,降低服务成本。

风险控制智能化。运用新兴技术,挖掘客户信息,预判风险并减少风险。这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还降低了信息成本。

营销智能化。为客户画像,兼顾“长尾客户”,向客户定向推荐智能化产品,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网点智能化。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设备等,提升网点的智能化水平。发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的智能终端和远程柜员机的优势,实现远程办理金融业务。融入业务场景,让客户体验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进行渠道转型和服务创新。

(四) 构建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支持及保障体系

1.政策支持,实现有效行业监管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完善老龄金融产业的相关制度,对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进行规范和指导。并按银行标准授权开展养老金融业务,降低管理风险,促进老龄金融产业发展。

构建老龄金融监管体系。以业务和盈利为目标导向,建议构建老龄金融的审慎监管制度,从而确保政府对银行发展老龄金融产业进行有效监管,充分调动银行发展金融老龄金融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老年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信息辨别能力有限,政府应关注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为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提供动力。

2.构建稳定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

稳定宏观经济环境。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的风险及收益与宏观经济环境关系密切。长期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不仅有利于确保金融产品的稳定收益,有助于智能化老龄金融产品设计,还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中老年消费者。

构建良好的信贷支持体系。为养老机构个人或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增加老龄金融产业中的承贷主体。政府和企业联合建立基金平台,市场化运作,规避养老金融产业的经营风险。这既解决了信贷资金的杠杆问题,又有效控制了银行的授信风险。

3.提供文化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体系

营造推动发展的文化环境。设立老年金融维权服务机构或部门。在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向老年人宣传相关老龄金融知识,积极宣传,提前计划好养老事宜。让大众正确了解老龄金融产品,提前安排好老年生活,推动银行发展智能化老龄金融产业。

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充分利用银行后台系统,运用新科技搭建老龄金融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便利的电子信息服务。

猜你喜欢
老龄养老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养老生活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