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晗 朱珈仪 徐欢 李红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人们对于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这种需求更多地是基于地域文化的表达,园林小品不仅是大众观赏的景物,而且应该作为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承担表达城市文化、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重担。
正所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一方经济发展一方社会”[1]。园林小品作为精神文化传播的载体,受到地域特色文化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小品。并且与周围植物、景观相结合,成为土地上具有独特记忆的印记。
江苏省徐州市是一座有着6000a多的历史文化名城,留存着徐州人民数千年来创造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楚韵汉风,南秀北雄”是徐州最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质。徐州拥有汉楚王陵墓群、户部山古建筑群、京杭大运河徐州段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徐州剪纸、徐州琴书和徐州香包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如此,在历史上更涌现出了不少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如彭祖、刘邦、马可等。
在优秀的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是特色的体现,是整体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依托,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最深沉的精神传承,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积淀成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园林小品作为景观设计必不可少的方面,是地域文化元素的载体,充分诠释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徐州古称彭城,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徐州市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积淀留存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景观设计的形式多样,特别是园林小品对于文化的诠释。如,楚王陵景区的汉代编钟路灯、汉文化景区的玉龙样式指示牌、汉桥栏杆的装饰、汉文化景区的象棋小品和彭祖园的福寿地刻和九龙照壁等。这些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园林小品不仅生动形象,为庄重的建筑增添了一份趣味,为整体空间丰富了层次,更是一个城市特征的展现,承载着展示和传承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的使命。
本文以徐州市城市公园现有园林小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走访徐州市市区内园林小品得出结论。通过对照片、文字等资料的收集进行分类整理,调查地点包括汉文化景区、彭祖园、淮海战役纪念塔和戏马台等4个公园,如图1所示,共计867个园林小品,其中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小品203个,具体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简介表
图1 调查对象分布图
园林小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作多种类别[2]。园林小品通过材料的选择、色彩的运用和造型的样式等方面来体现地域文化的精髓,侧面反映了徐州市的文化特色,也向人民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同时也使得人们对徐州的地域文化和小品形式有了更深层次地的了解和认识。
2.2.1 材料的选择
园林小品的构造在选材方面除具有重要性和普遍性外,还具有多样性[3]。而材料的应用成为园林小品的一种表现方式正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多样性。材料从多种方面来保留与传达地域特征,利用这些细部来保留地域印记、传达地域文化。另外,材料也通过形式来表现园林小品的艺术性。体现园林小品的美感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园林小品的形式。经调研统计分析得出,徐州地域性园林小品中石材、木材等被广泛应用,名人雕塑、指示性园林小品等通常为石材材料,木材应用较多的是在坐凳、廊亭等小品上。而向汉文化景区的玉龙栏杆造型因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耐久性的需求更多的是运用新兴的合成材料。
2.2.2 色彩的运用
园林小品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而色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色彩在空间氛围的营造方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在园林小品的设计中色彩的选择极为重要。徐州市地理环境独特,是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方城市四季景色分明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的结合。城市色彩主色调为“黄灰雅调”。
2.2.3 造型的样式
园林小品造型的样式体现了城市公园的主题,是艺术手法的体现,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小品中,造型样式反映了这个区域的文化和历史,所表达的主题是传承的体现,是对地区文化特色的反映,具有着地域特色、不可复制性、记忆性和时代特征等特点。
徐州市地域文化特色园林小品复杂多样,结合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以“神”和“形”借鉴形式来诠释传统文化在园林小品中的延续与拓展,展现了对于文化艺术的传承。
“形”即具体形体的借用,以具体的形体为依托进行园林小品的艺术创造,主要包括两汉文化、彭祖文化和战争文化的历史遗存,利用形体的依托来展现地域的文化可以起到更直观的效果,在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1.1 编钟造型
编钟兴起于周朝,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是中国古代民族重要的打击乐器。编钟工艺精湛,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所以在城市建设中,也应该有更多的此方面的元素出现,才能表现出更深层次的文化特征,才能更突出与其它城市的不同[4]。如,汉文化景区中随处借鉴的汉代编钟造型的路灯,见图2,将两汉文化的元素巧妙的融入到灯具的造型之中,映衬着古徐州的历史氛围,古朴厚重,与景区文化结合别具匠心。
图2 汉代编钟造型的特色灯具
3.1.2 汉画像石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汉画像石在内容上包括了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具有题材广泛、布局鲜明的特征,因此成为艺术家青睐的创作元素。徐州汉画像石在园林小品中展现方式多样,主要包括浮雕墙、桥栏杆装饰和雕塑等,如,徐州汉桥的栏杆装饰、云龙湖风景区的碑石、市民广场壁画等,见图3。使得游客在驻足欣赏其外在美的同时,可以更多地欣赏到其内在的韵味,感受徐州从古至今的文化震撼。
图3 汉桥栏杆壁画装饰
3.1.3 战争元素小品
徐州市淮海战役主战场,留下了不可或缺的战争元素,淮海战役被称为“小推车”推出来的战争奇迹,现今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中,还保留着车轮样式的雕塑,使得人们由衷感到,一辆小小的独轮车,竟然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力量源泉。
“神”即精神的呈现,以地域文化所传达的精神元素来进行园林小品的艺术创作,这些赋有地域元素的园林小品又是对“神”的补充,在徐州市的城市公园中,对这些精神元素均有所体现。
3.2.1 “福寿”主题小品
“福寿”主题小品多出现于彭祖园中,结合花草建筑形成别具一格的景观。彭祖园中“福寿”文化突出,城市的文化气息通过很多地刻、雕塑等完整的体现,福寿广场中有一椭圆形喷泉,上刻“福”、“寿”二字,均用单块的青石板雕刻,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福寿石刻,见图4。其间,分布着104块各个书法家的“福”、“寿”石刻组成的方阵,分别以真、隶、草、篆等文字雕刻,喷泉与“福寿”字符的结合,寓意丰富,主要是“大福大寿,源远流长”。彭祖文化中“福寿文化”也是地域民俗文化的核心,福寿双全是人们的美好追求。
图4 彭祖园福寿地刻
3.2.2 雕塑小品
雕塑是指美化环境或者用于纪念而雕刻塑造的观赏物和纪念物,徐州集合了两汉文化、彭祖文化和战争文化的精神底蕴。彭祖园中的彭祖石像、汉文化广场的汉高祖的铜铸雕像和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中的领导人石像,这些造型雄伟、气势磅礴的雕塑,向每一位游客展示了徐州的内涵底蕴和文化的魅力。
3.3.1 功能齐全
好的园林小品是集美感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人们关注其美感的同时,更加会注重实用性,园林小品拥有休憩、装饰、照明、展示和服务等功能,在徐州市地域性园林小品中,拥有着非常丰富的使用功能,如汉文化景区的编钟路灯、玉龙样式的景区指示碑、彭祖园中的“福寿”地灯等。
3.3.2 造型多样
在园林小品的发展历程之中,在造型变化多样,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外观的展现。徐州市地域性文化多样,表现在园林小品上更加丰富了其外在的造型,如汉文化景区的司南、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中的飞机等战争元素小品和彭祖园中观鼎桥的“寿”字望柱等。
3.3.3 主题丰富
徐州市园林小品除功能齐全、造型多样之外,其与公园的主题的融合也比较贴切,如彭祖园中的“福寿”地刻,切合了彭祖园“福寿”文化的主题,与园中福山、寿山相呼应,也展现了彭祖的养生之道,戏马台的“项庄舞剑”壁画、乌骓槽等小品也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的精髓。
3.3.4 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地域性园林小品趣味性的表现方面,多数园林小品只是作为观赏的事物,而游客本身不可以参与其中,这在地域性园林小品的趣味性方面大打折扣,而公众参与又是人们体验民俗民风、感受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人们精神及物质财富的优良途径。对此,应该考虑拓宽设计思路,增加园林小品的互动功能,使游客参与其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地域文化之美。
一些公共空间园林小品丰富多样,但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与周边的花草树木搭配也不完善,缺乏设计感,园林小品作为功能、文化和美感的载体,应在公共空间规划时,从风格规划、造型设计、数量测算、设置地点等做出整体的规划布局[5]。
徐州市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具魅力的传统特色,为城市形象的建设和自身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作为城市形象较重要要素的城市园林小品在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与表达方面,也需要受到各方面的关注。通过对徐州市城市园林小品的研究,了解到其中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更能确保文化的保留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