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文涛,张怀江,岳 强,仇贵生,孙丽娜,王雅偲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 125100)(2 河北农业大学)
美国白蛾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以幼虫蚕食叶片进行为害,严重发生时,仅残留表皮成网幕,致树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慢慢枯死。该虫除了可以为害梨树外,还可以为害苹果、桃、李、杏、樱桃、核桃、柿、杨、柳等多种果树及林木。现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地。
叶片间常有网幕,在网幕内美国白蛾低龄幼虫群集为害叶片,只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随虫龄增大,幼虫逐渐将叶片食成缺刻或蚕食成仅留叶脉;同时,网幕也逐渐扩大,有时可长1.5米以上。幼虫4龄后,食量剧增,出网分散为害,严重时将整株叶片吃光。虫量多时,幼虫可转株为害。
美国白蛾幼虫
美国白蛾成虫
成虫白色,体长12~15毫米,翅展23~34毫米,复眼黑褐色;雄虫触角双栉齿状,黑色,越冬代雄成虫前翅背面有较多的黑褐色斑点,第1代成虫翅面上的斑点较少;雌虫触角锯齿状,褐色,前翅翅面上很少有斑点,甚至没有。卵近球形,直径约0.5毫米,有光泽,初产时淡黄绿色,近孵化时变为灰褐色,常数百粒排列成块状,单层。幼虫体色变化较大,黄绿色至灰黑色,头部黑色;低龄幼虫体色较浅,老龄幼虫体色较深;背部两侧线之间有一条灰褐色至灰黑色宽纵带,背中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为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为橙黄色,毛瘤上生有灰白色长毛;老熟幼虫体长28~35毫米。蛹长纺锤形,体长8~15毫米,暗红褐色,腹部各节有凹陷的刻点。茧褐色或暗红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
美国白蛾在北方果区1年发生2~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中、墙缝、表土层、树洞等处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现成虫,成虫发生10~15天后开始产卵,卵多呈块状产于叶背,每卵块有卵300~500粒。卵期7天左右。幼虫孵化后不久即吐丝结网,群集网内为害,4龄后分散为害。幼虫期35~42天。幼虫耐饥饿能力很强,且龄期越大,耐饥饿时间越长,7龄幼虫耐饥饿时间最长可达15天,这一特性使美国白蛾很容易随货物或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幼虫老熟后下树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末代则开始越冬。
第1代幼虫发生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发生期比较整齐;第2代幼虫发生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逐渐出现世代重叠现象;第3代幼虫发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辽宁地区一般6月上旬至7月中旬开始出现幼虫,田间发生点比较少时可人工剪除,发生点多时应在幼虫从网幕扩散之前或扩散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喷药2~3次,具体依发生情况而定。
美国白蛾各种虫态在一定条件下均可通过交通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因此必须做好各项检疫工作,防止其发生范围扩散蔓延。首先划定疫区,设立防护带,严禁从疫区调出苗木、木材、水果等。一旦从疫区调入苗木,必须严格检疫,发现有美国白蛾必须彻底销毁。
利用幼虫结网为害的习性,经常巡回检查,发现幼虫网幕后及时彻底摘除烧毁,消灭网内幼虫。美国白蛾分散为害后,从9月底10月初开始在树干上绑缚草把,诱集幼虫,进入冬季后解下烧毁,消灭越冬虫蛹。
在幼虫发生期内喷药,杀灭幼虫,每代喷药1~2次。对天敌较安全的药剂有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50克/升氟虫脲可分散液剂1000~1500倍液、5%氟啶脲乳油1000~1500倍液、5%虱螨脲乳油1000~15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1000~1500倍液、240克/升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500~2000倍液、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4000倍液、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1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1500~2000倍液、30×108PIB/毫升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800~1000倍液等。另外,广谱性杀虫剂还有48%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水乳剂1500~2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000~4000倍液、24%灭多威水剂800~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200~1500倍液等。喷药时,除防治果园内美国白蛾外,还要注意对果园周围的林木进行喷药,以防止其向果园内蔓延扩散。
有条件的梨园,在果园内设置美国白蛾性引诱剂诱捕器,诱杀成虫。每亩设置3~5个点即可。
*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项目(NAES049PP10)。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