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冬梅
刘梦溪 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2020年12月定价:128.00元
王国维和陈寅恪两位先生是20世纪极具学术魅力和思想影响力的学者,他们由学术思维构建而成的精神世界,就其大者而言可以烛照当下社会,就其小者而言亦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不过,要想真正了解二位先生的学术精髓,又谈何容易。如今,刘梦溪先生的《王国维与陈寅恪》,可以说是带领我们走进二位先生的学术世界、领略他们思想魅力的绝佳凭借。
刘梦溪先生是当今学界少有的真正“王陈并治”的学者,称此书为刘梦溪先生研究王国维、陈寅恪持续三十年的倾心之作,当毫不为过。该书不同于一般的旁观式学人研究,而是通过宏观叙述与微观透视的双重结合呈现王国维、陈寅恪两位大学者的内心世界,探究他们之所以会如此的真正心理动因。陈寅恪的著述中无疑弥漫着“家国旧情”和“兴亡遗恨”,这是阅读其诗作及重要学术著作(如《元白诗稿笺证》《柳如是别传》)都能令人产生的极强印象,但要真正了解陈寅恪“昼思夜想,萦回不散,吟咏之间总要自觉不自觉地流露于笔端”的“内心深处幽忧牢结不得摆脱的什么‘情结’”,还要从“义宁之学”讲起。该书先于前一章“陈寅恪的家学渊源与晚清胜流”中把 “义宁之学”予以全景式的描述,从其曾祖陈琢如、祖父陈宝箴到父亲陈三立,阐释了其家学形成的过程、内容,以及祖父辈的遭际。在作了如此宏阔的背景描述后再释读陈寅恪内心深处所幽忧牢结者,遂得出其“家国旧情”之“家国”不是单一的政治内涵,而“兴亡”则是“文化—历史概念”,“实具有非常丰富的精神历史的内容”的结论。较之陈寅恪先生所提倡的“探河穷源,剥蕉至心,层次不紊,脉络贯注”的阐释标格洵为吻合,彰显出作者逐步引导读者进入陈寅恪的精神世界的用意。当然,这一特色也体现在对王国维的研究中。“王国维思想学行传论”以述、考、论相结合的书写方式,依据划分的六个时期为主线描绘了王国维一生的思想学行过程,洋洋洒洒五万余言,带读者阅尽了王国维富有传奇的一生,同时也似乎触摸到了他痛苦的脉搏跳动。而随后的“王国维的诸种矛盾和最后归宿”,则是具体而微地带领读者感知、体味王国维“精神世界和人生际遇”中所难以解决和超越的十个层面的矛盾,理解他最后理性而不乏哲人色彩的选择自我了结,及其中所彰显出的伟大人格。
立足于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和心理原因,是该书的另一大特色,正因如此,该书总会有意地去穿透文字表层的意思,探究其背后的寓意。平实如话而满布理性之光,为该书的另一显著特色。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及绕来绕去的拗口长句,几乎是当今多数学术专著的标配。而该书作为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倾心打造三十年的佳作,却读来让人感觉如话家常,语语平实且不乏风趣。
毋庸讳言,作为汇编十篇文章而成册的该书,难免不同章节会有一些内容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显现作者治学前后一贯的印迹的同时,还具有相辅相成之功用,在助益主题表现方面,类似于诗歌的“复沓手法”。如同是述及王国维自沉鱼藻轩的原因探析,在第一章中重点分析了陈寅恪的“殉文化说”,同时提及了吴宓的“殉清说”,在第二章中又分析了“逼债说”、“殉清说”、“思想的冲突与精神的苦闷说”、“殉文化说”,不过此处的“殉清说”剖析较前文更为详细,而“殉文化说”则相对较为简略了一些。两相参照,正可以把当时后世有关王国维自沉的各种心理解读全面了解。同时,这些文章无论是单独撰写之时,还是汇编结册之后,都因对同一研究对象的解读而有着结构的内在自洽。于此不难看出,这些文章撰写之初,内容即已紧密关联,于今汇编成册,真可谓是水到渠成,结构成了一条导引读者走进学术大师精神世界的平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