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业伟
在经历了漫长的滥用快乐教育、赏识教育,导致学生行为脱轨、教育教学质量严重滑坡以后,教育惩戒又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教育需要“惩戒”。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当一个人在任何方面做错了事的时候,他应该受到惩戒,因为人除了行事正直之外,其次的好事情就是他能够在得到惩戒处罚后,趋于归正。”适当惩戒,可以让违纪学生“改邪归正”,可以让教育秩序得到有效保障。璞玉雕琢的过程虽艰难,成器之后却是熠熠生辉。“小年狭劣,荷先生教诲,痛加榎楚,使某得成立者,皆先生之赐也。”北宋丞相丁谓从小顽劣,他的成就得益于授业先生的惩罚(痛加榎楚)。适度的惩戒,让学生不会“旁逸斜出”,让学生知敬畏、懂规矩,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惩戒,需学习“寿镜吾”。2021年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为教育惩戒下了定义,明了边界。这不仅是适时之举,更是明智之举。教师需要惩戒权,需要拥有一把“维护教育”“保护自身权益”的尚方宝剑。
但是在使用惩戒权时要铭记,教育惩戒的原点和终点都是教育。“惩”是手段,“戒”是目的。今天的惩戒权又重归教师,我们要依据《规则》,要“会用”“敢用”,更要“慎用”。这里,笔者建议不妨学学鲁迅的启蒙塾师寿镜吾老先生的惩戒法:有一把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划,但也不常用。两个“不常用”的背后,是先生惩戒分寸拿捏得精准,更隐藏着老先生的一颗菩萨仁慈心。一次,鲁迅因为上课迟到,被博学且严厉的老先生用戒尺去打手掌。此后,鲁迅便用小刀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用它来警醒自己要守时,上学不要迟到。一次戒尺打手掌,让鲁迅一生铭记,一世“守时”。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更是缺了“钙”的“软骨”教育。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说得好:“纪律的出发点不是惩罚人,而是保护人。”换言之,惩戒的出发點不是处罚人,而是教育人。尽管今天的惩戒权重归教师,但教师不可忘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核心精神。唯有有温度的惩戒,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护航灯,才能成为学生及家长心中爱的“保鲜剂”。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城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