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优化设计

2021-05-12 19:54林振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方案笔者过程

林振文

摘要: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方案设计为先,方案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以“地形模型制作”的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为案例,尝试探索出材料变“易”、步骤调“序”、教师多“导”、评价化“简”等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的优化设计策略。

关键词:地理实践;活动方案;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079

实践是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学科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地理实践力的认知,地理实践活动达到从未有过的战略层面的高度。自“地理实践力”提出以来,其内涵及表现同样正在刷新着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经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本着“策划在先,方案先行”的原则,在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前,应做好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方案是对实践活动的预设,其好坏直接影响实践活动的质量。在2018年福建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初中地理学科项目便提出了“根据指定内容设计一节课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活动方案,包括资料搜集加工、行动方案及方案实施、方案评价等。”可见,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且不断引起重视。但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是动态的,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万全之策,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案,有的只是随着活动逐步开展需要及时调整、改革创新的优化设计过程。笔者结合“地形模型制作”的实践活动方案的开展情况,尝试找寻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在设计上的优化策略。

一、材料变“易”

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情,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地理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地理实践活动的准备上,应尽可能地权衡难度,保障不同学习能力层级的学生需求,而在实践素材的选择上,应立足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易取得”“易操作”的地理实践活动材料,真正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标要求。

例如,在制作地形模型的过程中,笔者预设的“材料准备”如下:

【材料准备】

1.蓝色、绿色、黄色等各色超轻泥、硬纸板(差不多A4纸大小);

2.铅笔、尺子、小标签、小刀等。

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初,笔者试图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因此统一规定了“超轻泥、硬纸板”等制作材料,主要考虑所规定的“超轻泥”制作地形模型应该更能突显地形类型的特征,制作也会更为美观精致。但在制作中期,便有部分学生反映可不可以用“泡沫”“橡皮泥”,甚至“黄泥巴”。笔者与几位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反映为了更好地突显地形特征,所需的超轻泥量较大,且花费价钱比较高。出于部分学生的考虑,笔者及时调整方案设计,改用“建议”,学生上交的地形模型作品既有超轻泥材質的,也有泡沫、面粉、黄泥巴等,作品丰富多彩,而且各有千秋。因而,基于学情设计的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上应多倾听学生的想法,真正释放学生动手操作的好奇心和实践欲。

二、步骤调“序”

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有序的,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即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因而,在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上也应注意知识体系的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地查缺补漏,完善知识体系。不仅如此,地理实践过程中一步接一步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难免出现操作步骤与预想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候适当的“调序”也是必要的。

例如,在制作地形模型的过程中,笔者预设的“制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铅笔在硬纸板上规划好地形区;

第二步,用蓝色、浅蓝色超轻泥在预定好的区域内铺出“海洋”;

第三步,用浅绿色、深绿色、浅黄色、橙色、白色等依次在预定区域内铺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制作过程特别注意用尺子把握不同的地形区相对高度处于合理范围内;

第四步,根据不同的地理事物,贴上小标签做好标注。

笔者发现,学生在“第三步”制作地形模型过程中,容易出现陆地五种地形类型分开制作再拼凑的现象,这就导致个别学生的作品甚至出现在“海平面”上孤立存在着“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类似岛屿的现象。为确保所制作的地形模型在五种类型上构成一个整体,笔者将“第三步”划分为如下两步。

第三步,用浅绿色超轻泥在规划区域铺设好“陆地基底”,并标注好“平原”地形。

第四步,用深绿色、浅黄色、橙色、白色等超轻泥组合在预定区域内捏造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制作过程特别注意用尺子把握不同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处于合理范围内。

通过调整,避免学生对五种地形类型的孤立看待,有利于学生对于陆地地形的整体把握。因此,在地形模型制作方案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方面使得方案的指导性增强,另一方面也使得方案更具完整,更具参考价值。

三、教师多“导”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理念的提升,更要有各种实践技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指导能力以及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所需要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身份与作用可以分为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三个阶段。活动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预判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尽可能在“活动准备”上做好设计。特别是在活动中,教师更不能沦为“旁观者”,对于学生实践过程的跟踪指导、及时纠错等也是必需的。在活动后,还应对于学生作品完成度、活动过程的参与度等进行评价,并对活动方案进行反思再设计。

猜你喜欢
方案笔者过程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老师,别走……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明确题目要求 寻找适合育种方案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稳中取胜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