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罗马军团为线索的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学设计

2021-05-12 07:55张羽丰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21年4期

摘 要 随着高中统编教材的普遍使用,如何充分利用好教材进行有效教学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将教材与史学研究相结合,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连接,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经验和思维水平、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带领学生进入历史场景,努力使学生体验历史过程,体会唯物史观分析视角,在让学生喜欢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本文尝试以“罗馬军团”为切入点探寻古代世界帝国文明交流的方式与影响,以破解新教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罗马军团,罗马公民,罗马文明

中图分类号 G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457-6241(2021)07-0025-07

罗马帝国是初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在初中要求“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①高中则要渗透文明史观,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认识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和碰撞,强化时空观念,深化历史理解,提升历史解释能力。②《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叙述了罗马的扩张、罗马帝国的繁荣、基督教的产生、罗马帝国的灭亡以及罗马与汉朝的联系。本设计以罗马军团为线索,通过材料和提问,将学生带进历史场景,并激发积极思维。教学对象设定为高一学生,知识基础为初中教材水平。一般来说,古代战争的组织、形式和军队的战斗力是学生的兴趣点,且正是罗马军团促进古代罗马的区域扩张,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世界。因此,以罗马军团贯穿本课有可行性。

一、罗马的崛起与罗马军团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后,先后通过三次维爱战争、三次萨莫奈战争等统一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与迦太基)和四次马其顿战争后,罗马控制了整个希腊;之后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赠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从共和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总人数最高峰达到1.2亿, 罗马帝国成为在一个统一政府统治下的,土地面积最为辽阔、人口最为众多的社会。

设问:是什么促使罗马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邦”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呢?

材料1:王政时代,罗马军团中的士兵一般都必须是罗马公民,所以罗马军团中的士兵又称作公民兵。按照公民的财产组建军队,公民有足够的财产为自己提供武器装备可以成为士兵,根据财产多寡配备不同的武器装备,分别承担不同的军事义务,一般在夏季作战,遇有战事,公民兵应召出征,战后即卸甲归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①

材料2:公元前2世纪末期,马略进行兵制改革,实行募兵制,宣布“任何公民都可以作为志愿兵参加军队”,武器和装备由国家提供,公民服役年限为16年,期间可以领取固定的薪饷作为生活补贴,服役期满的老兵可以从国家那里领取一块份地作为养老保障。

——魏凤莲:《罗马军团》②

设问:根据材料1、2,分析罗马军团的征兵制度、军团士兵的身份和军队性质的变化,推论军队的战斗力。

解释及意图说明:王政时代罗马实行公民兵制度,罗马的公民兵具有部族兵性质,依靠罗马平民,也就是公民组建。公民就是士兵,士兵必须是公民,士兵还需要有一定的财产自备武器装备,战时出征战后从事耕作——战时是兵,战后是民。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广大罗马公民破产,失去土地,沦为无产者,丧失当兵资格,有财产限制的公民兵制度面临兵源枯竭的威胁。因此,罗马共和国后期改行募兵制,取消了征兵的财产限制。军团士兵服役16年的时间限制,这不仅使罗马军团成为一支职业化的常备军队,使大量具有公民权的无产者参军入伍成为职业军人,为罗马继续扩张提供大量兵源;而且提升了罗马军团的战斗力,比对手的雇佣兵更富荣誉感和勇敢精神,还保持了士兵对国家的忠诚和家庭的义务。忠于国家高于其他一切,为了国家的利益,公民不仅必须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且必要时,还要牺牲其家属和朋友的生命。③

罗马军团士兵在奥古斯都时期,1年的薪饷大约有225第纳尔,图密善时达到300第纳尔,到塞维鲁时达500第纳尔,卡拉卡拉时达750第纳尔,相当于一个中等阶级的收入,士兵靠薪饷就已经能生活得相当舒适。④军团士兵在退役时可以获得相当于13年薪饷的退役金,这是一笔非常丰厚的报酬。另外,士兵还有新任皇帝的赏赐、战利品等。

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战争日益频繁,伤亡不断增加,仅仅依靠罗马公民参军已经无法满足征兵的需求,扩大征兵对象迫在眉睫。

材料3:在罗马国家兵源紧缺时,自愿加入罗马军团的非罗马人在入伍时即被授予罗马公民权。在偶尔情况下,如公元前32年和公元88年,罗马政府还授予老兵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以罗马公民权。

——Paul Erdkamp,

A Companion to the Roman Army⑤

材料4:作为罗马公民可以在税收、司法、婚姻、遗嘱、继承、签订契约等方面享有许多的特权。获得罗马公民身份“不只是一个名誉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实在和非常重要的利益问题。凡不是罗马的公民在法律上不被认为是丈夫或父亲,不能成为合法的业主或继承人……被置于法律之外,只有拥有公民资格的人才能进入到正式的社会里。于是这种公民资格便成了民众极力追求的对象。”

——库朗热:《古代城邦:

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⑥

设问:据材料3、4,分析非罗马人参加罗马军团可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吗?这些人加入罗马军团有何社会意义?

设计思路:厘清罗马军团征兵对象的变化,有助于理解罗马国家的演变史。

解释及意图说明:从最先赋予意大利人公民权,然后是其他行省人公民权,再到赋予蛮人(非罗马帝国人)公民权,从公民权的赋予顺序中,折射出罗马版图的动态变化过程。罗马国家的历史就是不断扩展公民权的历史。①对于外邦人来说,要获得罗马公民权,服军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更为重要的是,退伍士兵可以获得各种荣誉和特权,有资格担任官职,参与当地的政治事务。退伍士兵甚至还拥有某些刑法特权:涉及判处死刑时,地方当局不敢草率审判;还可以免除残酷的刑罚,如鞭打或兽刑等。

设问:根据罗马国家人口调查显示,从公元前28年到公元13年的41年期间,罗马公民人数由400万增加到500万。而到公元48年时则增加到600万人。②通过公民权的扩大,罗马把被征服者变成了休戚与共的朋友,能够与被征服者分享征服的成果。罗马公民权的扩展加强了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为罗马提供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力资源,为罗马帝国的巩固奠定了基础。然而,士兵勇于作战不等于军队就有战斗力。打仗讲究战术,冷兵器时代的罗马军团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

材料5:王政时期罗马军团仿效希腊的方阵模式,一个军团就是一个整体,作战时实行整个军团同时进行,依靠密集队形对敌方进行震荡冲击。

公元前4世纪,罗马在军团和百人队之间设置了新的战术单位——中队,中队是能独立行动和单独作战的单位,不同的军事任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一个或几个中队来完成。罗马共设4个军团,每个军团4200名士兵,另有300名骑兵。军团由3个战列组成:第一列是年轻的士兵,称为“枪兵”;第二列是壮年士兵,称为“主力兵”;第三列是后卫,由罗马军团中最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兵组成。

公元前2世纪末期,马略进行战术改革,以联队制代替中队制,在中队之上、军团之下设立了联队的编制。整个罗马军团由10个联队组成,一个联队辖3个中队,一个中队辖2个百人队,罗马军团的正规编制扩大到6000人。联队和中队都是能够独立执行军事任务的战术单位,10个联队可以单独调动,能攻能守,具有綜合作战的能力,指挥官可以根据战斗情势的需要将其分成1列或数列军阵,可以在任何地形作战且能够迅速变换队形。

——魏凤莲:《罗马军团》③

设问:根据材料5,概括罗马军团作战方式的演变,分析为什么要调整作战方式。

解释及意图说明:罗马是个尚武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创新的民族。在学习希腊的方阵模式后,发现军团整体作战只适用于平原地带,在复杂的山地和丛林地带难以抵挡敌军机动部队的袭击。将军团改组,实行较小的作战单元——中队,实行三列队伍作战:枪兵、主力兵、后卫。三列队式使军团的中队之间能相互支援,前后呼应,阵线更为巩固。这样还可各自为战,作战时较为机动灵活,可以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即使在统一指挥失去联络后,各中队仍可以继续作战。

为了使军队更加灵活机动地作战,马略在军团和中队之间设立联队,联队可以单独执行战术任务、独立进行军事活动。每个联队还配备轻装步兵和骑兵,使得联队的军事装备力量更为齐全,可以在任何地形作战且能够迅速变换队形,极大地增强了罗马军团的战斗力,在历次对敌战斗中胜多败少。

二、帝国衰亡的祸首——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曾是国家的荣耀,军团领袖秉承国家利益至上、忠于国家高于一切,士兵忠勇爱国、有着强烈的民族荣誉感,让“罗马的名字在地球最边远地区的民族中也受到极大的尊敬”,④强大的罗马军团缔造了伟大的罗马帝国。出于罗马帝国不断征伐、巩固政权、维护疆土的需要,罗马军团的地位不断提高,军团领袖的地位举足轻重,加之和平年代,军团领袖思想、军队职能和社会风气的变化,曾经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无力护卫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帝国。军团成为制造内乱和争夺权力的筹码,是帝国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

材料6:3世纪末期,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帝国共计有72个军团,共约60万人,为了支付士兵的薪资和解决军团退伍士兵的补贴,实施新税法扩大税源。其中土地税率超过共和国后期税率大约3倍,国家收取的税额占全部农业产量的1/4到1/3。公元368年,不列颠发生纳税人的暴动,此后在西班牙、北非等地,隶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起义不断,烽火燃遍帝国各地。

——佩里·安德森:

《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①

材料7:意大利目前所遭受的苦难却比战争灾祸更加严酷,更加可怕。分布在各自治市和移民地的维提里乌斯派军队劫掠、盗窃、残暴、淫乱,无所不用之极……他们熟悉当地情况,就把那最殷实的农庄和最有钱的财主划出来作为掠夺的对象,如果对方稍有抵抗便杀掉了事。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②

材料8:从奥古斯都到君士坦丁364年间,军队杀戮皇帝一共有三次“高潮”,第二次发生在192—193年,两个皇帝被杀,称王称帝者先后达5人之多。192年,康莫都斯被杀。为了争夺皇位,罗马发生一场长时间的、可怕的内战。参战的罗马军团分成了三个军事集团:一支部队由派西森尼乌斯·尼格(从前的近卫军长官,曾经在康莫都斯时代权倾朝野)率领;一支以不列颠行省为主力的部队由克劳狄乌斯·阿尔比努斯指挥;一支由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斯则带领多瑙军团参战。

——张晓校:《军队堕落与罗马帝国

三世纪危机》③

材料9:在3世纪,罗马军团中已经介入了日耳曼人、摩尔人以及来自多瑙河、伊利里亚和达尔马西亚地区的蛮族人。到4世纪下半叶,大部分身居高位的军人都是日耳曼血统。由于这些部族是罗马帝国征服的对象,长期受罗马人歧视,从思想意识上敌视罗马,并且长期觊觎罗马的财富,公元476年,蛮族攻陷了罗马,西罗马帝国灭亡。

——杨燕:《军队变化对罗马帝国

灭亡的影响》④

设问:根据材料6、7、8、9,分小组讨论概括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尝试从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军事危机等方面分析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罗马帝国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国库亏空,只能扩大税源,税制改革迫在眉睫。戴克里先在农村和城市征收以实物税为主的人头税,并且颁布法令将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市议员等各行各业进行固定。新税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这种做法对帝国经济的破坏性不亚于战乱和灾荒,它加剧了社会矛盾,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人民起义,动摇了帝国统治的基础。

解释及意图说明:恩格斯指出,“军队是国家为了进攻或防御而维持的有组织的武装集团”。⑤但随着征战范围的扩大,财富和外来移民的涌入,罗马军团原有的爱国主义道德标准遭到破坏,拜金主义成为一种潮流。军团士兵参军不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为了从中攫取利益和金钱,以满足个人的贪欲。士兵们并不在乎是否是劫掠国库,还是屠杀同胞,这成为罗马军团后期恣意掠夺、贪污贿赂等一系列腐化堕落的根源。由此可见,罗马军团已由国家的支柱变成了社会的渣滓,他们原先强烈的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已消失殆尽。

雇佣兵制的实行提高了罗马军团的战斗力,但也导致了士兵只需对军团将领忠诚,而不必对皇帝和元老院负责,使得军团将领的权力足以左右国家政治,军团将领成为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军团成为将领们争权夺利的工具。3世纪,罗马社会动荡无序,助长了军队的有恃无恐,甚至形成了“军权至上”的局面。军团将领凭借手中的军事力量,以自己的好恶废立皇帝,破坏了原有政治秩序,从内部削弱了帝国的实力,为帝国平添诸多祸乱。罗马军团从帝国的征服者,变成了保家卫国的戍边者,变成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工具,每一次变化都是对罗马军团精神的背离和腐蚀。①

恩格斯认为,蛮族大批进入罗马军队始于图拉真时代。②由于对外大规模用兵,大量蛮族人被吸收进罗马军团,在罗马军团中甚至占据50%,蛮族人参军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即获得罗马公民权和在战争中掠夺财富。军队的蛮族化使得军团的雇佣性质更加明显,蛮族人缺乏对国家的忠诚意识。3世纪末期,罗马帝国经济衰退,内战导致政治动荡,军队腐化,蛮族人的进攻使罗马帝国政权举步维艰,罗马军团中蛮族人的倒戈直接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这与其说是偶然,其实更带有必然性。

三、帝国文明的传播者

——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成就了宏伟的罗马帝国,罗马军团除了作为政治工具,也是罗马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罗马军团征兵对象、作战方式等方面的演变,也映射了罗马文化的演变。同时,罗马军队也是罗马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在国家或者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武装冲突和战争经常是最初的文化交流媒介,所以军队往往能够最先接触各种陌生的文化;也同样是军队,由于它所固有的实用主义特性,能够最先吸纳陌生文化中各种有利于自身的部分。

材料10:恺撒时期,为了安置退伍老兵,在帝国西部行省的战略交通重要地点、土地最肥沃的地区建立了许多老兵殖民地,在高卢、西班牙、阿非利加等行省建立了40个殖民地。老兵退伍后,常常出于个人情感而在曾经服役地区的殖民城市定居,这样,他们通常会和心仪的当地女子结婚,从而使她们获得罗马公民权。

——A. K. Bowman,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③

设问:根据材料10,指出恺撒建立老兵殖民地的目的是什么。这些老兵殖民地的建立有何影响?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从募兵制、移民政策、通婚等层面进行分析。

解释及意图说明:从战略交通要点的角度看,老兵殖民地的建立是为了巩固对占领地区的统治。从地区角度看,是为了在土地最肥沃之地安置退伍老兵。根据募兵制的规定,服役期满的老兵可以从国家那里领取一块份地作为养老保障。这些退伍老兵给各安置点地区带去资金(丰厚的退伍金)、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生产经验、罗马的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等。老兵与当地妇女的通婚也促进了罗马人与当地居民的融合,有利于罗马文化和习俗在当地的传播。国家将罗马公民(退伍老兵具有公民身份)安置到各行省,实际上是移民政策的一种,是一场大规模的民族融合运动。老兵殖民地的建立“对当时罗马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阶级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殖民地便成为后来的罗马化的基本单位”。④

材料11:在征服领土的过程中,军团推动了行省城市的兴起。到2世纪中叶,帝国境内的城市星罗棋布,其中仅西班牙就有690座城市,高卢有近1200座,阿非利加有650座,希腊有950座,东部亚洲行省则有城市5000多座。每一个城市都有比较正规的市政组织、有公认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剧场、竞技场、圆形剧场、公共图书馆、辩论和演讲使用的讲堂等供公共娱乐和教育事业使用的建筑。

——王鹤:《罗马军队与西部行省

罗马化关系研究》①

设问:根据材料11,分析行省城市的特征。探讨罗马在行省广泛建立城市有什么影响。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从行政管理机构、法律规章制度、娱乐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角度分析出行省城市的特征。认识城市的推广也是罗马文明传播的过程,城市化是罗马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解释及意图说明:罗马建立城市一开始是基于战略目的,相当于在征服区域建立一个前哨基地。城市管理模式也是按照罗马城的行政管理制度来实施,由于罗马公民和退役老兵的迁入,对各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以及其完备的生活设施吸引了大批的当地居民,各城市人口得到较快增长。随着罗马公民与当地人接触增多,罗马的政治、经济、习俗等观念被当地人所接受。

城市作为罗马文化的伸展台,担负起传播罗马文化的功能,对所在区域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罗马化过程最引人注目的结果,乃是城市在整个帝国土地上扩散开来。②城市化成为促进罗马文明传播、加速各省罗马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式。

材料12: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的法律只针对罗马公民而言,居住在罗马城的外邦人不享受法律所提供的保护,此为公民法。随着接二连三的争霸与扩张战争的进行,罗马的统治疆域扩大,殖民城市的增多,臣民数量的递增,军团与当地民众矛盾的凸显,公民法已然不适用,因而逐渐形成了能够适用于罗马统治疆域内一切臣民的法律——万民法。

——肖丽:《罗马海外殖民城市的

建設及其影响》③

设问:根据材料12,指出罗马法适用对象的变化,并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设计思路:让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理解罗马法的发展变化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罗马法在维护帝国统治的同时,促进了罗马法在帝国范围内的传播。

解释及意图说明:罗马军团对外扩张是为了巩固帝国的疆域,随之建立殖民城市和老兵殖民地作为哨所基地。随着社会发展,他们与当地居民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交往的频繁对法律规范的要求就会更多、更具体,同时也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罗马法的适用对象从罗马帝国公民到罗马帝国的自由民,这就使得罗马法成为罗马帝国范围内最具法律效力、最为持久的法律性文件。

材料13:公元前2世纪中期,为了便于就近支付当地罗马驻军薪饷和向罗马缴纳贡赋,当地的铸币厂开始兴起。西班牙的银币以罗马的银币单位第纳尔为标准。公元前1世纪时,西班牙生产的货币上的伊比利亚字母改成了拉丁字母。公元前1世纪后半期,Segobriga和Segovia等城市发行的货币上印有奥古斯都的头像,以及用拉丁字母写的城市的名字。

——王鹤:《罗马军队与西部行省

罗马化关系研究》④

设问:根据材料13,分析罗马在各殖民城市发行罗马银币有何意义。

设计思路:让学生从罗马银币的标准、文字、图案等方面分析出货币、语言文字的统一是罗马化的重要标志。

解释及意图说明:罗马帝国范围内货币的不统一,严重影响帝国经济的发展,罗马铸币能力有限,严重影响帝国军团士兵薪饷的发放,货币统一迫在眉睫。军团士兵以现金军饷购买当地的产品和服务,使罗马货币进入流通领域。罗马货币在各行省或城市的生产和使用,以及货币图案和字母统一化,使罗马货币最终取代了当地某些城市发行的货币。在帝国范围内,不同地区的语言不同会导致帝国政令不畅,政策法律的实施也会遇到诸多问题。罗马帝国通过货币强制推行拉丁语,将罗马文明推向整个罗马帝国。罗马文明是统一的因素,它给整个欧洲打上标记,虽然在各地区深浅程度不同,但往往都是不可磨灭的。①这个标记就是拉丁语。拉丁语的普及使多种语言并存的分割局面逐步消失,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确保了帝国政令的畅通和法律规范的实施,加快了罗马化的进程。

四、小 结

本设计关注到高一学生历史知识的薄弱和部编教材概括性强的特点,以典型的“罗马军团”为线索,利用史料对罗马军团的征兵制度、军团士兵的身份、军队性质的变化、军团的作战方式变化等方面对罗马帝国的区域性扩张进行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历史演绎成一部形象、生动的战争史。学生从中感悟出罗马的发展壮大是罗马一代代杰出军事领袖的智慧结晶,是战争谋略的反思。战争仅是扩大领土的手段,盛久必衰是一个永恒的定律,罗马帝国也不例外,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出现的统治危机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衰亡。

罗马帝国已经逝去,但它给后人以启迪,罗马帝国对殖民区的有效统治更能体现政治家的睿智:退伍老兵的安置、行省的管理、货币的发行、法律的完善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更多的是推动罗马帝国的文明的傳播,促进了欧亚非地区文明的交融。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出罗马军团是罗马崛起的缔造者、罗马帝国衰亡的推动者、罗马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

【作者简介】张羽丰,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溧阳中学历史教师,溧阳市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责任编辑:王雅贞;见习编辑:钱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