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芽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1例临床观察

2021-05-12 05:57:02胡正进姜莉云吴文笛董月秋许云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黄芽上腹汤加

胡正进 姜莉云 吴文笛 董月秋 许云姣 李 垚

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早饱感中的一项或多项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不振等相关症状,经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系统性、代谢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占消化门诊的20%~50%[2],且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3],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明显,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黄芽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FD,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脾胃科收治的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51.2±13.2)岁。治疗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 21~65岁,平均(49.3±1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世界胃肠疾病会议确定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4],包括下列1项或多项: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疼痛或上腹烧灼感,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且缺乏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存在的证据。

1.2.2 中医证候标准 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5]诊断标准,即主症:①胃寒隐痛或痞满;②喜温喜按。次症:①泛吐清水;②食少纳呆;③神疲倦怠;④手足不温;⑤大便溏薄。舌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功能性消化不良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脾胃虚寒证标准,且年龄在18~65岁之间者。

1.4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品过敏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老年痴呆等患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温胃舒颗粒[党参,附片(黑顺片),炙黄芪,肉桂,山药,肉苁蓉(酒蒸),白术(清炒),南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生产厂家:合肥华润神鹿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g×6袋;国药准字:Z34020733],开水冲服,每次2袋,每日2次,疗程为4周。

治疗组服用黄芽汤加味治疗,黄芽汤方:人参15 g,炙甘草10 g,茯苓10 g,干姜10 g。加味:嗳气加陈皮15 g、杏仁10 g;手足不温加附子10 g、花椒10 g;神疲倦怠加黄芪30 g;大便溏薄加肉豆蔻10 g、炒白术15 g;食少纳呆加焦三仙各15 g、炒鸡内金15 g;泛吐清水加丁香6 g,肉桂子10 g。中药汤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餐后1h温服1次。疗程为4周。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主症评分:即主要症状,上腹疼痛、餐后胀满、早饱、上腹灼热感,评分为0 分(无)、2分(轻度)、4分(中度)、6分(重度);次症评分:即次要症状,嗳气、手足不温、神疲倦怠、大便溏薄、食少纳呆、泛吐清水,评分为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同时观察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相关文献[6]拟定。治愈:症状积分减少超过90%;显效:60<证候积分减少≤90;有效:主要症状积分减少30<证候积分减少≤6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病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变化比较 (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症状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上腹疼痛、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灼热感、嗳气、食少纳呆、泛吐清水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手足不温、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后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较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西医治疗为对症治疗,常难以收到满意疗效,且容易复发,中药在调理胃肠功能方面优势明显[7]。FD上腹痛综合征可归属为中医的“胃痛”,餐后饱胀不适综合征定义为中医的“胃痞”,脾虚气滞、胃失和降为FD基本病机[1]。清代名医黄元御认为中气关联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轴,亦包含了脾胃等脏腑对饮食受纳运化,升清降浊等功能,并指出“胃阳衰而脾阴旺[8]”则中气病,故据黄氏中气理论可将FD病机总结为脾胃虚寒、中气衰败、升降失调。

黄芽汤出自清·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由人参、干姜、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物组成。黄氏在其另一著作《长沙药解》中谓:人参“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除太阴之腹满而痛”;干姜“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茯苓“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炙甘草“培植中州,养育四旁”。全方功能补火燥土利湿,使水暖土温、中气轮转、升降有常,故而能较好的治疗FD。温胃舒颗粒可温胃止痛,现代药理研究[9]表明温胃舒颗粒能够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消化功能,故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治疗作用。比较两方可知,黄芽汤重在温阳燥土利湿,使中气得以斡旋,体现了黄元御“中气之治、崇阳补火[8]”及湿去则中气健运的学术思想,区别于温胃舒颗粒温补脾肾之滋补。本研究结果发现,黄芽汤加味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温胃舒颗粒对照组;经治疗,两组各临床症状均得明显改善,但黄芽汤加味组在改善手足不温、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症状方面更有优势。说明黄芽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FD疗效显著,较温胃舒颗粒优势明显。

本研究首次以黄元御中气理论为指导,使用黄芽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取得满意疗效,为FD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黄芽上腹汤加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1:54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42
早春黄芽
安邸AD(2019年3期)2019-06-11 05:29:27
和胃化湿汤治疗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观察
黄芽韭菜畅销节前市场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霍山黄芽 鲜醇回甘
右上腹瘢痕粘连下左上腹两新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改进策略
右胸上腹两切口中段食管癌根治术60例的分析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3:23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