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睿智,张理涛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
患者女,28岁,右手中指甲下肿物10年。患者10年前发现右手中指甲缘下出现1个绿豆大小肿块,质地较硬,无疼痛及痒感,患者未予重视,随年龄的增长,皮损渐进性增大,发展为1个樱桃大小肿物,挤压或触碰时疼痛,甲板变形,影响外观,于2019年5月16日来我院就诊。
患者既往糖尿病病史4年,否认其他疾病及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部检查均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检查:右手中指指甲前端隆起,甲缘下见1个樱桃大小肿块,同肤色,皮损边界基本清楚,周围组织皮色正常,无分泌物,皮温不高,挤压中心质硬,疼痛明显,见图1。门诊X线提示“右手中指末节指骨外生骨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目:10.2×109/L、中性粒细胞数目:6.71×109/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抗体均为阴性。病理组织检查:真皮纤维组织增生,可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纤维软骨层,见图3。表现为典型四层结构,见图4:最表面为纤维细胞层,其次为成纤维细胞层,再次是纤维软骨层,最下层为骨小梁。影像学检查:指骨远端骨性肿物隆起,密度不均,无明显骨质破坏,见图5。结合临床诊断为:甲下外生性骨疣。于我院皮肤外科行手术切除肿物。术中见右手中指指甲边缘向上隆起,切除远端半甲后可见甲床有1个3 mm×5 mm肿物,外层由软组织包裹,质硬,界清。自甲床内侧缘纵形切开,可见1个软骨帽覆盖肿物,骨刀切除肿物后将骨面修理平整,切除范围包括骨疣基底周围部分正常骨组织,而后缝合甲床。术后予以常规换药,2周后拆线,甲床愈合良好,见图2。
图1 右手中指甲板前缘下方可见一肤色结节,表面角化,甲板远端被顶起
图2 拆线1个月后甲床愈合良好,未见复发迹象
图3 真皮上中部纤维组织增生,中下部可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HE 染色×40)
图4 由上至下依次为纤维细胞层、成纤维细胞层、纤维软骨层、骨小梁(HE 染色×40)
图5 可见指骨远端骨性增生物,密度不均
甲下外生骨疣又名为 Dupuytren外生骨疣,1947年由Dupuytren首次报道。本病好发部位为拇趾远端甲缘下,呈单个结节,有压痛,直径数厘米或更大,甚至引起整个指(趾)末节肿胀[1]。X线检查可见末节指(趾)骨远端有骨性肿物隆起,密度不均匀,形态大小不一,顶端可呈圆形、杯形、不规则形,基底可呈蒂状或较宽与趾骨皮质相连续,肿块基底部为松质骨,骨小梁清楚,与正常骨结构相同,骨膜皮质未见溶骨性破坏及骨膜反应[2]。临床特点为:①多见于儿童和青年,足大拇指和第2趾多见;②表现为甲周或甲下结节性损害,可致局部甲破坏;③X线检查可见与跖骨相连的外生性骨结构[3]。病理改变:镜下可见成熟骨组织,骨组织上方为成纤维细胞及软骨样结构,可为透明软骨或纤维软骨[3]。由表向里最外面的是纤维层,相当于骨膜;往下是一层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再往下是纤维软骨层,最下层是软骨化骨形成的骨小梁[4]。本病应与甲周纤维瘤相鉴别,后者是指(趾)甲周围或甲下无痛性缓慢生长的淡红色结节,形态不一,大小不等,质地柔软,单发或多发[5];而前者是发生在甲下的软骨疣,质硬,无活动度,一般单发,影像学检查可见指(趾)骨远端肿物,故可鉴别。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与慢性创伤、长期刺激、慢性感染、软骨囊激活、遗传异常有关[2]。本例皮损特点为发生在右手中指且发展时间较长,患者常用电脑办公,打字时皮损常受到挤压摩擦刺激,可能与本病发病相关。皮损虽在未受挤压时无疼痛等自觉症状,但皮损仍渐进性增大。结合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甲下外生性骨疣诊断。治疗上应完整切除病灶及部分周围组织,否则术后易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