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国梁
(郑州陇海医院 骨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中老年群体多发疾病类型,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剧及社会工作压力增大等诸多因素影响,发病率持续增高,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功能受限、疼痛,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1]。影像学/体征不吻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重要类型,主要是因一侧椎间盘髓核突出,可将硬膜囊及马尾推向对侧,且突出椎间盘引发椎管狭窄或自身存在椎管狭窄,致使对侧神经根间接性遭受压迫刺激,发生炎症水肿、疼痛等,推拿按摩及口服镇痛药物等为当前临床治疗影像学/体征不吻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整体效果不佳[2]。近年来,侧隐窝阻滞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价值得到普遍关注,主要是通过注入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等药物,以此促进腰椎间盘向内回缩,改善受损神经营养供给,而利多卡因能对局部神经根产生麻醉作用,迅速缓解疼痛感[3]。本研究选取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探讨彩超引导下侧隐窝阻滞的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郑州陇海医院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研究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6~68岁,平均(52.12±6.33)岁;体质量46.9~76.3 kg,平均(61.59±5.98)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级29例,Ⅰ级19例;病程6.3~23.9个月,平均(15.08±3.32)个月。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35~70岁,平均(51.44±6.01)岁;体质量45.6~78.7 kg,平均(62.20±6.11)kg;ASA分级Ⅱ级25例,Ⅰ级22例;病程5.6~25.1个月,平均(15.35±3.19)个月。性别、体质量、ASA分级、年龄、病程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陇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4]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②经体格检查及询问病史,影像学/体征不吻合(腰椎MRI和腰椎间盘CT表现突出节段和临床体征不吻合);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腰椎病变;②合并肾肝等器官器质性病变;③存在重度骨质疏松;④存在骶管囊肿;⑤过敏体质;⑥存在骨性椎管狭窄、马尾综合征。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腰椎牵引治疗及功能训练,首先实施腰椎牵引治疗,选取FRD-YZ-ⅡA型牵引床(河南富瑞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调节牵引力至40%体质量,每次30 min,每日1次,疼痛缓解后采取功能训练,包括仰卧抬腿训练、单桥/双桥运动、俯卧撑训练,共干预3周。
1.3.2研究组 接受彩超引导下侧隐窝阻滞,设备选取美国Sonosite公司MicroMAXX便携式超声仪,设定探头频率至6~13 MHz,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经探头长轴和骶正中嵴垂直明确骶骨角,调节探头方向,使探头长轴平行于骶正中嵴,标记皮肤穿刺点高度,经标尺测定距脊柱棘突垂直距离,以患侧棘突旁0.8~1.0 cm作为穿刺点,采取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法,经5 mL利多卡因实施局部浸润麻醉,经7号穿刺针(8 cm)向下经皮肤略向后外倾斜8°,进针3~5 cm,于小关节内侧缘进针,待针头穿透黄韧带停止进针,若回抽无血、脑脊液,注入1 mL曲安奈德、3 mL利多卡因(2 g·L-1)、5 mL生理盐水,每周1次,共治疗3周。
1.4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依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改善率评估,疼痛、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消失,JOA改善率≥90%为临床控制;JOA改善率达75%~89%,疼痛、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为显效;JOA改善率达75%~89%,疼痛、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改善为有效;JOA改善率<35%,疼痛、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无效;临床控制、显效、有效纳入总有效[5]。(2)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依据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JOA分值与腰椎功能呈正相关、ODI分值与腰椎功能呈负相关;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6]。(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I型受体(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type i receptor,sTNF-RI)、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
2.1 治疗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ODI、JOA、VAS评分治疗前ODI、JOA、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O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JO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ODI、VAS评分、JO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ODI、JOA、VAS评分比较分)
2.3 sTNF-RI和PGE2治疗前血清sTNF-RI、PGE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血清sTNF-RI水平高于治疗前,PGE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TNF-RI、PGE2水平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腰部与下肢剧烈疼痛,与自身免疫反应、化学性因素、机械性因素等密切相关,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严重者无法翻身[7]。而对于影像学/体征不吻合患者治疗难度更大,因此,如何保证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仍是临床研究热点。
传统临床多通过后正中、旁正中入路进行硬膜外腔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但药物仅可注射至硬膜囊后间隙,药物需经扩散作用才可到达病变局部,导致起效缓慢、药效较弱,故整体效果难以达到临床预期。侧隐窝为硬膜囊侧壁到椎间孔间隙,内部分布较多神经根,为椎间盘最易突出位置。研究表明,髓核通常突向侧隐窝,经穿刺于侧隐窝内注入镇痛抗炎药物,可使药物和受压神经根密切接触,从而有效镇痛、减轻炎症与水肿,缓解神经根受压及临床症状[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ODI、JOA、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sTNF-RI水平高于对照组,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致使炎症因子水平增高,加剧疼痛感,PGE2能于炎症初期异常增高,且和疼痛程度密切相关,而疼痛能刺激机体、增加炎症因子分泌量,造成恶性循环,sTNF-RI则属抗炎因子。因此,上述结果可提示,采取彩超引导下侧隐窝阻滞治疗影像学/体征不吻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轻疼痛程度,恢复腰椎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并从血清因子微观角度证实彩超引导下侧隐窝阻滞在影像学/体征不吻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缓解炎症反应程度及疼痛感。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通过向侧隐窝注射相关治疗药物,可保证病变处药物维持较高度水平,最大限度达到镇痛抗炎及缓解水肿等目的。同时,本研究所注入药物中,曲安奈德能抑制组胺、前列腺素及其他致炎物质生成,减轻局部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缓解神经根粘连及水肿;利多卡因能对疼痛恶性循环产生阻断作用,实现神经支配区域血管扩张,抑制感受伤害性信息传入,以此迅速达到止痛目的。
综上所述,彩超引导下侧隐窝阻滞治疗影像学/体征不吻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