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魏欣,彭先锋
(潢川县人民医院 心内科,河南 信阳 46515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迅速疏通梗死的动脉,但仍有部分患者PCI术后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预后较差[1]。以往临床上主要通过监测患者心肌标志物评估病情程度及预后,但心肌标志物并非心脏特异性,且敏感性较低。外周血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与其配体结合后可诱导炎症损伤,使斑块不稳定性增加,加重患者病情[2]。本研究就外周血TLR4表达与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潢川县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中男63例,女34例;年龄55~82岁,平均(67.43±3.85)岁;病程2~12 h,平均(6.84±1.33)h;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23.25±0.98)kg·m-2;合并症为糖尿病17例、高血压26例、高脂血症31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3]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②入院后行早期PCI;③靶血管直径≥2.25 mm;④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急症、恶性心律失常等危重症;②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③近期有巨大创伤或手术史;④生存期<12个月;⑤30 d内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⑥存在出血风险或出血性疾病。
1.3 预后判断方法对97例患者通过门诊随访1 a,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复发、血运重建、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若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则判定为预后不良。
1.4 评价指标
1.4.1外周血TLR4水平 统计患者PCI术后24 h外周血TLR4表达。于PCI术后24 h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加入肝素钠抗凝,室温下静置20 min,采用流式细胞仪(贝克曼库尔特生物科技,型号DxFLEX,苏械注准20182400262)测定单个核细胞内TLR4水平。
1.4.2心肌标志物 统计患者PCI术后24 h血清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yocardial,CK-MB)水平。采用离心机(湖南湘智,型号TDZ5-WS,国械注准20163251398)将抗凝静置后的静脉血离心,离心半径3 cm,3 5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TnⅠ、CK-MB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1 预后情况97 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中预后良好者72例,占74.23%;预后不良者25例,占25.77%,其中心绞痛复发9例,血运重建3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4例,心律失常9例。
2.2 外周血TLR4及心肌标志物预后良好组患者外周血TLR4和血清cTnⅠ、CK-MB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与外周血TLR4、血清cTnⅠ、CK-MB的相关性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与外周血TLR4、血清cTnⅠ、CK-MB呈负相关(r=-0.529、-0.278、-0.318,P<0.05)。
表1 两组患者外周血TLR4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
2.4 外周血TLR4、血清cTnⅠ、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PCI预后的预测价值将外周血TLR4、血清cTnⅠ、CK-MB作为检验变量,将急性心肌梗死PCI预后作为状态变量,ROC曲线显示血清cTnⅠ、CK-MB预测急性心肌梗死PCI预后AUC>0.7,外周血TLR4预测的AUC>0.9,外周血TLR4对急性心肌梗死PCI预后的预测价值高。见表2。
表2 外周血TLR4、血清cTnⅠ、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PCI预后的预测价值
PCI可在短时间内开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目标动脉,恢复损伤心肌的血供,挽救濒死心肌,疗效确切。但PCI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97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不良率为25.77%,说明PCI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因此,早期评估患者预后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cTnⅠ、CK-MB为常见的心肌标志物。cTnⅠ属于肌钙蛋白复合物之一,因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当发生心肌梗死后易弥散通过受损的心肌细胞膜进入血液循环[4],因此,可早期诊断疾病病情程度,但cTnⅠ检测的特异性较差。CK-MB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心肌细胞内,正常状态下其水平极低,当发生心肌损伤时其可释放至血液循环中,特异度较cTnⅠ好,但敏感性较差[5]。
TLR4为Toll样受体之一,在细胞系上广泛分布,如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参与机体防御的细胞,也可在心肌上皮细胞上表达,当机体发生缺血损伤时可识别内源性分子,起到调节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的作用[6-7]。急性心肌梗死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当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因低氧、缺血而发生坏死,诱发炎症反应;受到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调节,炎症因子释放增多,加重对组织造成的损伤[8]。本研究中预后良好组患者外周血TLR4、血清cTnⅠ、CK-MB低于预后不良组,说明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与外周血TLR4、血清cTnⅠ、CK-MB相关,且进一步经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析证实。分析原因在于,TLR4在结合配体(如成纤维连接蛋白、热休克蛋白等)后可使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激活,导致该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的发生,并对其下游的炎症因子起到调节作用,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使炎症反应持续发生并加重,从而加重对心肌细胞的损伤[9]。因此,外周血TLR4越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更差。此外,TLR4/核因子-κB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TLR4信号传输使核因子-κB激活后,可诱导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黏附分子,促使脂质在血管壁内沉积,同时TLR4可启动适应性、固有性免疫应答,引起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并增加斑块不稳定性[10]。本研究中ROC曲线显示,外周血TLR4预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的AUC>0.9,说明外周血TLR4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价值,且当达到63.490%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与外周血TLR4表达密切相关,且可根据外周血TLR4表达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