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战霞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550001)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较为高发的一类急性心血管病变,患者发病较为突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以突发性冠脉血供急剧降低、中断为主要病理改变,近年来伴随各类慢性病变的高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呈现升高趋势,同时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2]。在临床诊疗及医学研究中针对本病的重视度极高,本病患者心肌细胞因急性缺血、缺氧会出现坏死,坏死程度将直接影响预后效果,同时还易诱发心绞痛[3]。中医学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绞痛的主要病机为瘀血内阻、气机郁滞,故而治疗须以行气活血、止痛化瘀为主要原则[4],而栝楼薤白半夏汤是行气剂,具有较好的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效果,我院近年来对部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开展了本方干预,为进一步提升诊疗效果,对部分患者开展了药学监护,应用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纳入我院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收治的接受栝楼薤白半夏汤干预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82 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5-6]且继发心绞痛者;(2)痰浊闭阻型心绞痛患者,舌苔边有齿痕,舌淡红,白腻苔或黄腻苔,形体肥胖;(3)对临床治疗配合度高者;(4)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5)凝血功能正常者;(6)我院为首诊医院;(7)认知功能、意识状态正常者。
排除标准:(1)合并肺、肾、肝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2)严重房颤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4)合并严重感染者;(5)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者;(6)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者;(7)精神状态异常者;(8)合并恶性病变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均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开展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给药,给药剂量分别为100mg/次,75mg/次,每日口服给药1 次。同时给予栝楼薤白半夏汤给药,主要组方:瓜萎、丹参各30g,薤白25g,芍药、桃仁各15g,降香、郁金、石菖蒲、枳实各12g,桂枝、制半夏各10g,心绞痛症状剧烈者加味檀香、沉香、三七,胸闷者加味紫苏梗。每日一剂加水煎汁,分早晚顿服。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2 周。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药学监护,主要包括:
(1)药学评估及药学监护计划制定:患者入院后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用药史、并发症病程等对患者进行药学评估,以明确用药干预的目的及药学监护要点,同时掌握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潜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医嘱进行审核,并查阅相关指南[7],协助临床医师进行用药方案的个体化调整,并制定药学监护计划。
(2)药学查房:临床诊疗期间,药师须参与临床查房过程,定期开展药学查房,就患者心绞痛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主要生命体征等进行监测与记录。
(3)药品不良反应干预:做好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监测,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给药的患者,须加强出血症状体征监测,这两类药物还易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不良症状,须予以重视,一旦出现药源性不良反应,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用药剂量调整,或给予针对性用药控制。
(4)用药指导与用药教育:患者开展药物治疗时,药师须一对一与患者沟通,向其介绍用药方案,并就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进行说明。结合患者具体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向患者说明常见药源性不良反应的自我监护,同时定期就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病情的转归,提升用药依从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常生活中多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吸烟、三餐不规律、脾气暴躁等,药师须结合其具体情况就改变不良习惯的迫切性进行说明。
(5)出院指导:患者离院前,药师须结合患者用药方案为其列明用药清单,明确用药用量、用药时间、常见药源性不良反应及自我监测方式等,嘱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随诊处理。
1.3.1 临床疗效评价[8]用药2 周进行疗效评定,显效:治疗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静息状态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静息状态心电图检查示显著缓解;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未见好转,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
1.3.2 心功能指标评定 于治疗前、治疗2 周后对两组患者心功能进行测定对比,主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等。
本次研究使用SPSS 21.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进行统计描述、t 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临床针对性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为82.93%,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心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LVEDD、LVESD 等心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研究组相比,#P<0.05。
组别例数(n)LVEF(%) LVEDD(mm) LVESD(mm)研究组对照组41 41治疗前59.10±3.51 58.46±3.18治疗后72.44±4.92*65.35±5.02*#治疗前48.13±4.95 47.85±5.21治疗后40.09±1.48*44.23±3.05*#治疗前32.18±3.53 32.06±3.17治疗后25.47±1.19*28.85±2.31*#
开展药学监护工作中发现,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均符合本病相关治疗原则,药师参与用药评估、查房过程,并基于药学专业提出相关的用药建议,能够进一步实现用药方案的个体化,且有助于协同提升药物干预效果。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多为中老年人,用药史较为复杂且基础疾病较多,而通过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工作,能够与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组成专业团队,及时发现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沟通解决,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的规范性,也有助于提升用药安全性。伴随临床医学发展,逐步重视个体化治疗的开展,药学监护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个体化用药,降低个体化因素对药物治疗造成的影响,从而协同治疗工作的开展。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时,需要掌握本病相关最新的诊疗指南,并明确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栝楼薤白半夏汤等药的特性,用药过程中须考虑患者肝肾功能,进行用药剂量的酌情调整。同类型患者之间均存在一定的个体化差异,在开展药学监护中,须重视个案药学监护经验的总结[9],并进行监护内容的完善,从而提升药学服务效果。
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开展了药学监护,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药学监护效果突出,研究组患者通过药学监护能够结合用药实际情况进行用药方案的调整,实现个体化给药。同时治疗期间加强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干预,提升用药安全性,用药教育等能够有效纠正患者不良行为,降低患者自身因素对药物治疗造成的方面影响,研究结果也证实药学监护有助于提升用药干预效果,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对栝楼薤白半夏汤干预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有助于协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应用价值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