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妮
【摘要】 “互联网+教育”是各项教育课程迎合复杂人才需求培养而进行的更新改革中的主要特征,其中,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在各个学校尤其是职业院校早已广泛普及,但由于双创教育起步较晚,课程体系、评价体系都亟待完善和构建,本文从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出发,进一步明确构建这项教育相关评价体系的意义和作用,阐述当下双创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互联网时代高职双创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双创教育 评价体系构建
引言
近些年,尤其是今年疫情的爆发,给社会的就业状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许多实体行业纷纷倒闭,创新科技受阻,整个大环境下创新创业现象极为低迷,其中,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更令人堪忧,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率逐年下降,传统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于学生的双创素养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在时代中寻找创新创业培养的新方式和新模式,而“互联网+”就是给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透明复杂,创新点增多,创业机遇增大,但同时也给学校培养“双创”人才的模式带来了新的考验。
双创教育目前在各大高校培养课程中广泛存在,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但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双创”人才队伍仍未壮大,也暂未形成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鉴于双创素养在时代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结合时代特征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指导双创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意义
与双创教育开展初始所处环境不同,现在是一个大数据、互联网络的时代,秉承着“与时俱进才能进步”的理念,高职院校开展的双创教育也应不断更新改革,从而培养出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队伍,除了跟上时代步伐的要求,本质上说,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
1.1适应时代的需求,响应国家引导政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总理结合时代的特色总结提出的一种社会趋势,随着许多创新科技不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创业创客取得成功的案例给人们带来的冲击,创新创业理念的教育成为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项必备课程,传统上创新创业由于受到时间、地点和人本身精力的限制难以成功,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变得更为开放,眼界拓宽,信息获取更为便利,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使得学生活跃的思维和独特的个人能力得以发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响应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繁荣经济,提高人们就业率的政策引导。
1.2夯实学生就业基础,培养“双创”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目前我国高校扩招后,学生的就业压力陡然增大,社会上的职业职位也繁杂多样,许多学生自身拥有创新创业意识,却无法实施,而在高校就进行双创教育培养,能够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有相关理念,为学生就业多提供一条道路,工作做在前面,有了心理和实践的双重准备,能提高学生的双创成功率,也能培育形成一批具备成熟的创新创业素养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即使并不走创业道路,创新创业意识和相关实践的培养也能有助于学生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岗位的要求。
1.3支持学生完成人生的自我实现,构建良好社会、教育氛围
在校学生思路开阔,灵活多变,许多青年人对于自我实现的展望就是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想到的点子用于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在赚钱的同时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因此,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本身掌握一定的社会职业技能,若能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培养学生走自助创业道路,那么不仅学生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的幸福感会增强,也能够改善社会的就业压力,构建良好的社会就业氛围,学生在校有目标、有激情,高校教育管理也会更加和谐。
二、构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评价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根据上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也为了未来建设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的双创教育工作是紧迫的、有必要的,但双创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教育工作完成的质量标准暂不明确,因此,构建相关的评价体系是具有其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双创教育是指向创新性人才的培育,而双创教育课程是这种类型人才培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双创教育培养体系进行评价和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目前双创教育在实际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的效能,保障未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更好地进行。积极构建相关评价体系,能够给教育工作人员提供标准,有利于课程的深入和改革,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双创项目的坚实落地。
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现状和问题
国家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构建非常重视,教育领域改革也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但落实到目前各高校实际开展的创新创业课程当中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评价体系不完整。这是目前各高职学校双创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工作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双创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来说已经广泛存在于各大高校培养方案之中,同时国家重视、学者争相研究的环境促使之下,创新创业理念已被学生所熟知,教育模式和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也非常火热,和教育体系紧密相关的评价体系却建设缓慢,甚至在许多高校中对于课程的评价和建议成为一种流于形式、应付性的工作。
2、评价体系主体缺位。对于校园双创教育的评价,在国外相对较为完善,国外已经形成了政府、企业、创业者和教育行业专家多维主体评价引导的教育培养体系,而在我国,创新创业的教育评价往往仅由政府和教育行业进行测评,仅有的面向学生的评价系统也只是对创新创业活动之外的教师和氛围的评价,这就造成许多专业性的评价主体的缺失,如真正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和创业者以及学生创客,他们若无法纳入到創新创业的评价体系之中的话,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最终无法与实际结合,造成这项教育的逐渐边缘化。
3、评价指标过于单一。由专业评价主体确实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双创教育评价体系的指标变得单一、“肤浅”。当下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多数是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和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组成,实际上,这些评价指标没有触及创新创业的内容本质,无法促使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4、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许多评价体系的构建都仅仅注重结果的实现,虽然创新创业取得好的结果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更能激励学生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但失败的经验和过程的教育对于这些未出校门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现有的双创教育评价体系重结果因素方面的统计占了极大部分,如多少学生参加了创业,有多少个成功的创业项目,甚至连进行创业案例教育时也仅仅是请来某个创业成功的创业者进行简单讲座分享,实际上,创新和创业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资金、人力和创业机会的组合集成都是双创教育培养需要注重的内容,重结果而轻过程将会使得双创教育培养变成一场“成功学演讲”。
5、评价体系缺乏反馈环节。由于创新创业是一个耗时较长,结果呈现不定的过程,许多院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和最终结果缺乏追踪和反馈,双创教育本身目的就是促使学生从接触创新创业理念到产生创新创业行为的转变,若缺乏对已经产生创新创业行为的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跟踪和反馈,缺乏对教学后的效果和实际评价的反馈,学校的双创课堂将难以进步,可惜的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不仅只是对教育课程相关的“无关”指标进行评价,而且对相关教育课程进行评价之后就束之高阁,缺乏反馈环节,无法指导后续双创教育培养的进步和改革。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不仅仅是院校和学生对于该项教育不够重视引起的,更是因此双创教育本身的特点和体系构建的落实具有较大阻力和难度造成的。
四、对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和建议
在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双创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重存在的问题之后,本文结合互联网时代特色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双创教育评级体系:
1、开通网络教育评价平台,完善评价体系。双创教育评价体系整体上的不完善是最为明显的问题,而互联网时代,开通一项网上评价平台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不仅能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弥补评价体系的不完整性,还能存储评价内容,使得整个评价体系更为完善、不断丰富进步。
2、接触社会企业创业者,聘请校外创客进入评价系统。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之快,相较于以往信息闭塞的时代,企业创业者的创业历程不会被人们所熟知,校园和企业的“天然壁垒”使得创新创业这项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无法有效沟通,一些创业者也无法联系,而互联网能够打破这项界限,使得校外的创业者和学校往届的创业学生能够分享其创业过程和经验,能够在不影响其工作的情况下对校内学生的创业活动予以指导和评价,使得院校双创教育的评价更贴近现实,更有实际意義。
3、增设创业过程评价指标。重结果轻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是不合理的,本身其评价指标就较为单一,而增加一些过程性评价指标之后,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在进行双创教育课程中有直接指向性的内容可以参考,而且有利于创业评价指标体系的丰富,能够对高职双创教育给出更为真实的、可信的评价。
4、总结评价内容,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在构建双创教育评价体系时不仅要注意部分问题的解决,还要注意整体体系的提升和改善,在搜集和积累了评价内容后,应该总结里面的理论和规律,形成适用于一般教学教育的评价标准,系统性地加以推广和应用,这样才能保证这个评价体系能够得以长时间存在,而后,也要根据时代的不同需求,及时更新这个体系内容,形成可持续性的应用于评价高职双创教育的评价标准。
结语:互联网时代环境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以时代新的要求和准则来更新完善评价体系,及时总结和反馈评价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支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工作不断进步和提升。
参 考 文 献
[1]高苛, 华菊翠.基于改进AHP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J].现代教育管理, 2015(4) :61-64.
[2]王珞.三螺旋视阈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化,2018,5(23):57-59.
[3]何梦昕,崔玲玲.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高职双创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智库时代,2019(12):233-234.
[4]王石,田洪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7(0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