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抗体可能起反作用

2021-05-11 20:59叶晟
看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轻症粒细胞中度

叶晟

2020年9月10日,西班牙马德里,痊愈的新冠患者接受康复治疗

科学家们发现,新冠病毒对部分患者产生了多种深远影响。“新冠后遗症”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研究人员在新冠轻症患者细胞内,发现了“干扰素诱导基因表达”的模式。而这一模式并没有在新冠重症患者身上发现。与轻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产生了异常高的、会抑制“有效抗病毒反应”的抗体。

重症患者的血清检测显示,他们身上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抗体,足以阻断在轻症患者身上发现的“干扰素诱导基因表达”细胞的生成。在很多新冠重症患者体内,过激的抗体反应使得免疫系统进行自我对抗。在其他类型的病毒感染中,很可能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此研究将聚焦于重症患者免疫疗法,以帮助疫苗的研制。

中性粒细胞成为关键

为了研究新冠患者的免疫生物学,研究人员将新冠患者与没有患上新冠但呈现出相似呼吸病症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人员选取了21名新冠确诊住院患者、11名患有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症的住院患者。另有14人为对照组。

中性粒细胞出现的频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与淋巴细胞群呈负相关。

根据他们完整的临床记录,研究人员将其分为轻症、中度患者与重症患者。因此,研究对象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新冠肺炎患者,和轻度、中度和重度非新冠肺炎但具有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

在住院期间,除一人外,其他所有患者的症状都维持在原有的情况,即轻症或中度患者依然表现为轻症或中度,而重症患者依然表现为重症。这表明,病症程度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不是患病的短暂阶段。

大部分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都出现了呼吸窘迫综合征—其特征是来自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旺盛的免疫反应。因此,研究人员主要收集其他群体中的以上细胞。研究人员对所有个体的红细胞缺失血样,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经过处理后,研究数据包含了116517个细胞。

其中,研究人员鉴定了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单核吞噬细胞、T/NK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出现的频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与淋巴细胞群呈负相关。无论是否新冠肺炎患者,对于他们的研究都呈现出相似的发现及结论。

2020年7月29日,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患者的肺部CT片

研究人员还发现,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相比,在轻、中度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中,单独的嗜中性粒细胞脱粒基因程序都存在。这表明,所有呼吸感染病症,无论其致病原因是什么,都共享同一个脱粒程序。

这也证明了,在轻、中度新冠患者的所有中性粒细胞中,存在一个干扰素诱导基因程序,而这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体内是缺失的。

抗体抑制“干扰素基因表达”

在作为重症患者代替组的G组,中性粒细胞高度集中。同时,重症患者体内被发现存在大量的α干扰素生成物。

血清α干扰素水平检测,无法解释为何重症患者体内的干扰素诱导基因细胞减少。然而,干扰素诱导基因数量与新冠肺炎轻、中度病症、血清α干扰素浓度和较低血浆SP-D水平(预示着肺泡上皮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人员认为,重症患者身上存在更高水平的潜在中和抗体,这是一个悖论。病患接受治疗时,两种抗体免疫特异性与鼻拭子获取的病毒载量呈负相关,但与未被确定的中和性一致。研究发现,抗体滴度的增加与病毒载量的减少,是病情后期的特征。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假设:轻、中度症状是重症前的一个阶段。然而,与轻、中度患者相比,重症患者的抗体滴度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高,特别是在两周后开始出现症状。在19名轻、中度患者中,只有一名患者病情加重并成为重症患者。

研究无法得出病症时间和“干扰素诱导基因表达”细胞数量之间的数据关联。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对血清分离进行系统病原学研究,发现在重症患者免疫细胞中的“干擾素诱导基因表达”,其免疫抑制效应,相当于干扰素α/β受体通过抗体发出的信号。

然而在研究中,7名重症患者中,只有一名患者的抗体对α干扰素细胞因子做出排斥反应。科学家还发现,抗体有可能与免疫细胞混合物结合。

研究新冠肺炎中的抗体特异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弄清楚这些免疫球蛋白亚型及其特异性的相关作用,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轻症粒细胞中度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小米手表
万万没想到,你的身体也用84消毒液杀菌
7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新癀片治疗轻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配单侧助听器 选中度那一侧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
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