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模式口地区地理实践考察”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

2021-05-11 10:53张爱弟程硕
地理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校本素养评价

张爱弟 程硕

摘 要:本文立足地理学科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为目的,依托学校周边资源环境,主要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设计与课程评价、案例设计与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效果及改进方向等方面讨论了“模式口地区地理实践考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路与方法,可以为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校本课程;地理实践考察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鼓励学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设与地理相关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等需要[1]。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腹地,所在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为地理实践课程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笔者与一线教师共同开发了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地理学科特色课程——“北京市模式口地区地理实践考察”。

一、课程设计思路

1.区域概况

“北京市模式口地区地理实践考察”校本课程是以地理学科为基础,以学校周边资源环境为载体的地理学科综合实践课程。模式口地区为北京小西山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多样,地层典型,周边丘陵原始次生林密布。附近区域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除此之外,本区域内形成了以磨石文化、古道文化、乡贤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2.课程目标

①学生能够运用工具进行相关地理测量,通过考察、實验、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环境中遇到的地理问题;②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到模式口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考察、调查,从中获取当地的地理信息,提升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能力;③在考察和小课题研究中深刻思考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2]。

3.课程总体框架

课程框架结构设计为三个维度、五个主题、十个小专题(图1)。强调立德树人、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充分体现学科的地域特色、自然与人文综合特色。

二、课程内容及评价设计

1.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开设可根据实际情况贯穿高二学年,包括课内学习研讨、实践基地考察研究和研究报告撰写汇报共28课时,具体课程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2.课程评价设计

课程实施以学生的活动、体验和研究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合理有效地分工合作,设计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进行自主探究、角色扮演(小地质工作者、小记者、小导游等)、调查研究,并以讲座、展板、小报、论文、表演等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课程的评价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地理实践力水平层次划分为主要依据,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有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有对活动过程的评价;既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自评。学习成绩评定中学习成果占50%,学习过程占50%。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参照地理实践力水平层次划分标准设计学生评价量表,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进行分层评价(表2)。

[等级 评价内容 合格 能在他人指导下,使用地理工具对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和相关自然现象进行初步观察;能够搜集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人文地理信息,开展社会调查;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合作的意识、求真的态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良好 能够独立使用地理工具,通过合作的方式对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和相关自然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做出简要解释;能够对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人文地理事象进行社会调查,做出简要的解释;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独立思考意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优秀 能够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考察方案,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相关自然地理事象;能够搜集相关区域发展规划,参与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能够查阅相关政策法规文献,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构想;能够在地理实践中保持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表2 校本课程学生学习评价量表]

三、校本课程实施案例——以“模式口大街改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

在“模式口地区地理实践考察”校本课程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模式口地区改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小课题研究,本课题共分为准备、实施、展示交流、延伸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首先,学生确定选题,课题发起人介绍选题来源及相关背景材料,介绍模式口大街改造的背景和改造的蓝图。其次,依据所选内容进行课题讨论,根据课堂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结合改造蓝图,将本次课题分成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小组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分组,细化课题,明确研究的具体内容。

2.实施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采访调研等方式形成考察报告,并在第三阶段进行展示。本文选取生态组作为案例,介绍小组考察过程。学生通过查阅老照片,发现改造前巨大的人流量和本地居民生活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市政设施不完善导致污水排放不畅等问题。小组决定从污染物处理和污水处理两方面进行考察。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确定地区污染物处理和污水处理方式,对比前后情况,小组认为改造颇有成效。小组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在改造中提出了“拆除违建、还绿于民”的口号,随即开始对其落实情况进行考察,通过采访居委会负责人、采访居民、拍摄景观图片等方式,分析街道环境的变化,另外也发现了改造中还需更加关注的细节问题。

3.展示交流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改造蓝图与实地考察情况,思考目前与蓝图差距最大的是哪一条?给出宽窄巷子改造实例、《北京市石景山区“十三五”时期西山八大处文化景区建设规划》摘要以及两幅示意图,小组讨论,对模式口大街未来的发展提出想法。

4.延伸阶段

将学生提出的想法转换为课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合理的解决措施,为课程中期的模式口地区可持续发展做铺垫。

课题组同学能自主设计研究方案、选取研究方法、撰写研究报告,不仅分析了模式口地区环境治理的举措,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课题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主要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分析模式口大街改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和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及原因。特别是学生在调查中能够独立设计考察方案,分析处理相关数据与信息,对地理事象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

四、校本课程实施效果及改进方向

1.实施效果

(1)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落实,体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学生通过到学校周边进行地理学习实践,在课堂知识与实际情况的相互交融中 “识乡土、懂乡情、化乡愁”。 通过实践活动,本地区的地域文化深入学生心中,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了基础。课程实施也让更多的学生深入了解学校周边环境,在模式口这样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地方留下乡愁。教师勉励学生利用课堂所学为所在地区发展建言献策,承担起作为高中生的社会責任,成为有抱负、有担当、有品位的现代公民。

(2)充分利用区域教学资源,优化地理教学内容,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程开发挖掘校园周边的课程资源,立足于真实的地理环境,优化地理教学内容,以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切入点,并兼顾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人地协调观在真实情境中的生成和提升。本课程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与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相结合。虽为校本课程,但所设课程内容均为国家课程的延伸,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课堂教学中,受场地和课时所限,大规模开展地理实践课程比较困难,本课程的实施能够很好地改善此问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指导,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需要,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其在地理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在课程实施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学生访谈时逐步由胆怯变得大方、展示时由慌乱变得从容、遇到困难学会自己寻找解决方法,教师见证了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了学科知识、对原理理解更加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开阔[3]。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仔细研读课标,将区域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扩展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技能。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多次到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借助学校平台请教相关专家,查阅相关文献,学科专业知识得到提升。课程开发相关成果在国家级、市区级地理教研活动进行交流和推广,获得各方肯定;课程组老师受邀在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综合学术年会做“素养导向下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优化处理与教学资源深度整合”专题报告;课程组老师在北京市地理教学研讨活动上进行“模式口地理实践课程建设成果”的交流发言与课例展示,撰写的课程开发论文获北京市第六届“智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2.改进方向

“模式口地区地理实践考察”校本课程实施已近三年,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全员参与不足,研究问题不深入;对核心素养的分水平、分层次培养研究不充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学习评价定性表述较多,通过数据量化分析较少,研究效果还需进一步通过调查实验验证等。因此,需要在下一阶段进一步转变观念,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地理实践素养,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与实践,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进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分水平培养与评价的研究[4],进一步提升教师地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姚炳华. 中学地理野外考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地理教育,2020(07):10-13.

[3] 尹厚霖.以校本选修课程为依托的研学旅行探索[J]. 地理教育,2019(04):55-57.

[4] 张爱弟,王双. 地理实践力不同水平层级的培养策略——以“正午太阳高度及应用”为例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8(11):16-18.

猜你喜欢
校本素养评价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