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2021-05-11 10:53王家祚
地理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概念大气

王家祚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借助学科大概念,通过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统筹设计和优化处理教材。文章以“大气”为例,在剖析其大概念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地理课程目标—地理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线索解构确立单元教学目标,以此重构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同时采用行为目标陈述的方式,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并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将单元教学目标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教学目标;“大气”

新版高中地理教科书采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形式出版,同一个主题教学内容分散在不同模块中,以“大气”为例,必修一和选择性必修一中都有不少篇幅。如何在初中地理基础上将高中教材中与“大气”相关的内容重组优化为一个主题单元,使相关内容体系化、结构化,按照学生的认知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教学水平和难度水平,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原理,达到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大概念与单元教学目标

1.基本概念

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麦克泰格(Jay  McTighe)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到,大概念相当于一个车辖,车辖是一种配件,能够使车轮固定在车轴上。由此看出,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既是各种条理清晰的关系的核心,又是使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有用的概念锚点,它具有吸附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概念性工具,大概念用于强化思维,连接不同的知识片段,以大概念作为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具备应用和迁移的能力,知识掌握会更加牢固[1]。当然,获得学科核心大概念是个缓慢过程,学生需要通过教师引导的探究学习和反思才能获得。单元教学克服了传统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弊端,打破了学生碎片化的知识状态,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建构知识、技能与素养之间关联性、结构性的认识[2]。逆向教学设计从“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步骤完成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可被看作学生经过单元学习后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师在地理新课标、新教材以及教学方法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凝练出的单元学习预期结果就是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由课程目标—章(单元)目标—节(课)目标—课时目标等构成。任何下一级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上一级教学目标为依据,下位目标是为上位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章(单元)目标的设定开始,总览全局,层层细化,构成一个“纲举目张”的教学目标“网”[3]。教师要制定单元教学目标,需要先找准单元“大概念”,而“大概念”的选取必须以课标教材为依托。教师在钻研课标教材的过程中要挖掘教学内容的实质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依据教学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整合,适当地调整教学顺序,删减不必要的知识,增加相关的拓展性课程资料,形成具有整体联系的单元,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中学地理教学要围绕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展开,由区域认知、綜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确定的地理大概念包括位置与分布、地理特征与差异、地理过程与变化、地理联系等,涉及“大气”单元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2.大气单元内容分析

与原有课程标准相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增了一些内容(表2)。新课标强调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地理实践力层面,强调运用图表、结合实例进行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综合思维层面,突出全球性自然地理过程和基本原理,强调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层面,强调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强调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大气”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成因。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与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且对人类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体现着系统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综合思维。大气与其他单元内容有着密切联系,有些知识是建立在其他单元基础上的。大气单元的大概念所反映出的地理过程与变化,要求教学过程中注意时空转换,强调空间相互作用以及具备一定的尺度思想,大气单元内容之间的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3.学生学习新知起点分析

“大气”作为新知学习,要以其他学科知识为基础。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移动、锋前和锋后的确定、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等重点核心内容,大多是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概念、原理,学生需要将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教师除了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还应充分运用图解、地理建模、演示等教学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图2)。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鉴于大气单元的内容特点以及学情基础,教学目标设计可按照“地理课程目标—地理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线索进行纵向衔接分析,逐渐具体化。教师依据课时设计教学目标,往往难以把握核心素养的整体分布情况,但从课程或学段目标层面设计教学目标又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因此,从单元出发,整体把握单元内部核心素养的分布状况,然后结合课时教学内容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1.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流程

地理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整体性、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从地理核心素养的整体角度出发,地理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分解目标体系。地理单元教学目标层次要适度、恰当,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际,明确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从操作层面看,地理单元教学目标能明确表示可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

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水平,结合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单元内部各知识点侧重培养的核心素养与能力类型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由此设计出单元教学目标的流程(图3)。

2.单元教学目标的形成与分解

中学地理单元教学目标的凝练可采用认知观的描述方法,认知观描述强调用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教学目标,往往使用只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如“懂得、理解、掌握、领会、欣赏”等[4]。在单元教材教法分析的基础上,获得目标特征成为编制单元教学目标的依据,使用认知观描述法陈述的“大气”单元教学目标如表3所示。

[目标编制依据(目标特征) 单元目标陈述

(认知观的描述法) 人地协调观:通过大气污染事件,体会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建设宜居城市 知道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原理,知道气象灾害的类型及成因,观察常见天气现象,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常见天气系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掌握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防灾、避灾措施 综合思维: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原理、气压带风带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区域认知:分析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地理实践力: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表3 认知观描述“大气”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单元进行的整体规划,与课时教学目标相比不够具体,只有将其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教师的操作性才更强,核心素养下各课时教学目标应与单元教学目标相匹配。教师需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将教材内容分解成教学内容,再根据各课时素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单元教学目标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的分解通常采用行为目标陈述的方式。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ABCD模式”是基于行为目标陈述法的一种教学目标陈述技术。在运用“ABCD模式”表述单元教学目标时,单元教学目标强调行为主体(A)是学生,通过调整行为动词(B)、行为条件(C)或表现程度(D)来实现。例如,落实同一知识点时,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可以在“说出”“写出”“画出”等相近的行为动词中加以甄别选用。同样,不同图表、情境的运用也能通过改变行为条件(C)或表现程度(D)来调整单元目标的表述。其形式与要求如表4所示。

在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地理核心素养,运用认知观描述法凝练单元目标。为了促进单元目标的落实,再结合教材教法分析获得的内容特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三维视角分解单元目标。最后分析学情,通过行为目标陈述法形成一套具体的单元目标—课时序列目标。运用“ABCD模式”分解“大气”单元教学目标如表5所示。

三、结论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要求教师运用系统论思想,重组优化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其首要任务就是基于单元对课标进行重构。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目标最重要、最基本的依据。单元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时教学,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分析与本课时相关的课程标准即可,但在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单元角度出发,以地理课程目标为核心,根据单元的“大概念”对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整体把握,明确课程标准中与本单元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进行章节的调整或者教材的整合。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目标是地理三维教学目标的进阶发展,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不是对三维目標的取代,更不是否定,而是对三维目标的完善与发展。任何学科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都有一定的设计依据,单元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目标大概念下的具体目标,在进行设计时首先要明确依据因素,即依据什么来确定一个单元以及单元下每个课时的具体目标。教师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时,主要的依据(目标特征)有课程标准、地理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教材及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教师要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对目标依据进行研究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是学生经过单元学习后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在地理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地理教师要从传统的“三维目标”中走出来,转向“地理核心素养目标”,从单元的角度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进而在课堂上全面落实四大核心素养。地理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全面发展。在叙写教学目标时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程菊.大观念视角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写在前面的话[J].地理教育,2020(10):25-26.

[3] 韦志榕.与中学教师谈谈课堂教学目标[J].地理教育,2019(05):1.

[4]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学地理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大概念大气
揉以成器,大气悠远
大气光学现象系列之云隙光
大气光学现象
围绕“大概念”设计STEM课程
以“大概念”主题开展科学教师参与式培训
微趣图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大气
大气的小“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