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力学教学

2021-05-11 16:15李燕
关键词:力学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摘要: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实现终身性学习的教学目的。物理教学中,力学是重点单元,力学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运用创新性教学进行力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碎片化的力学知识进行结构化归纳,并在大脑中形成物理知识体系,有利于以后的物理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6-080

初中物理力学章节是整个初中物理学习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热衷于搞“题海战术”,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知识点繁杂、规律性不强使力学成为学生物理学习中很头疼的一个章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能在学习上“越俎代庖”,应该在引导的基础之上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1.重知识、轻能力

片面的追求成绩是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的教学现状之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教学压力很大。在教学中,知识点的掌握比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尤其是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动手能力,更是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成绩“好看”,但是,所学知识并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中去,最终的学习只会变成“纸上谈兵”,对学生的终身性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课堂效率低下

新课改之下,初中物理教学尝试了很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中,这些创新方法只是“昙花一现”,说到底还是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造成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实行“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为灌输的知识太多,学生成为了记录笔记的“机器”,并没有动手实践以及动脑思考的机会与时间。这种教学模式长久的占据物理课堂,并延续至今[1]。

3.学生依赖性太强

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学这一学科,有好奇也有畏惧心理,因此,好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在一开始遇到学习困难时就畏缩不前,甚至放弃学习。现在互联网资源丰富,学生一遇到难题就可以网上寻找答案,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并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师长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渐渐地对网络或教师产生一种依赖心理。

4.缺乏趣味性实验活动

在初中阶段,当学生接触物理学科时,由于该学科的难度,他们通常对学习缺乏兴趣,这时,有必要引入有趣和创新的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活动方面仍然非常“保守”,缺乏创新,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重理论、轻实践

在中学物理力学课程讲解中,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大多通过理论的掌握程度来衡量学生是否已掌握所学知识,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缺点是由于纯粹的理论学习,学生无法灵活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学习中缺乏变通思维,在考试中一旦变化题型,解题就会出现困难。物理不是单纯理论背诵就可掌握学习技能的一种学科,它是自然学科的一种,具有生活性与现象性,需要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并自行内化的一门学科,缺乏实践技能不利于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2]。

二、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方法探究

1.微课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型课堂是当今课堂上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设计旨在通过10至15分钟的课堂视频向学生展示具有关键知识点的课堂内容,作为初学者进入中学物理和力学实验。在课堂上,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有关于重力、压力等知识时,教师使用微课教学方法以视频格式记录关键知识点和实验。视频主要关注重力、压力等典型示例,视频长度主要保持在15分钟左右。它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到15分钟之内,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以视频形式显示学习内容,使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参与学习[3]。在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课中,该节课的教学知识点较为抽象,必须辅助实验现象进行概念阐释,微课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实验现象中总结概念。首先教师在微信群中推送微课视频,视频中表现的是不同物品在液体中呈现的状态也是不同的。有漂浮、悬浮、下沉等几种状态,视频中清晰的影像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辅助问题引导:“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在液体中呈现的状态不一样呢?”学生在微课视频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学生会依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测:“沉的东西就下沉,轻的就漂浮。”还有的学生会回答:“大的就会下沉,小的会漂浮。”这时,教师再播放第二个微课视频,是一个小铁块被一根绳子拴着,在最开始用手提铁块,使其在水中静止,但是没有触底,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种状态下的铁块进行受力分析。随后,放手,铁块沉入水底,此时再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对比,学生会自行探究出液体中一定存在一种力,可以使物品漂浮或者下沉,这样就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过度自然,并不会引起学生反感,并且兴趣盎然的继续课堂教学探究,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4]。

2.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力学知识抽象、复杂,将思维导图用在教学中,把一个知识的多个层面聚合在一起,让学生对知识有全面认知,或者把多个知识在新情境中综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思维导图中形象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更能突出重难点,避免盲目学习。尤其是在力学新课教学中,新知识的传授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新课知识点探究,并绘制思维导图,将思路进行系统化整理,达到“新课不新”的境界[5]。例如,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及其作用效果》的新课教学中,好的开头往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好的引入,调动学生本堂课的学习兴趣,因此,引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作为力学学习的基础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思维结构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可以借用思维导图模式对整个力学进行梳理,形成逻辑思维的清晰化吸收。首先,教师先进行实验导入,在讲台上放一个小钢球,并用手推动,球开始滚动,再次用手接触钢球,钢球停止滚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球为什么滚动,又为什么停下。本节内容知识点较多,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很容易遗漏,加上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点不同,由知识点联想到的生活实例也不同,因此呈现出的思维导图也各有特点。学生在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思維导图向组内成员讲解本节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对预习结果查缺补漏,找出问题所在[6]。

3.抛锚式教学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力学中的概念性课程是高中物理知识系统的核心内容,物理概念的定律很多,逻辑性强,应用问题也很困难,中学生一般学习起来都很吃力。抛锚式教育模型是基于目标的上下文教育模型和面向问题的学习模型组合。抛锚式教学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一个故事或活动,主线很清楚。由于故事或活动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更易于介绍,而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较小。并且,在抛锚式教学中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实验情境,使一些难以在课堂上展现的实验现象通过高清的影像资料进行教学,在课堂之上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照顾到各个学情阶段的学生,在教学中不留死角,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7]。例如,在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压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播放一首歌曲《脚印》,并在多媒体上播放下雪的图片和在雪地上留下脚印的图片。歌曲播放之后进行问题引导:“人在雪地上走过为什么会留下脚印?雪地中的脚印为什么会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之上,教师再放出第二幅图片,是用手在墙上按图钉,在以上两个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压力概念总结:“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之为压力。”这时学生只是总结出压力定义中的一个,这时教师可以继续抛出问题:“压力与重力是一种力吗?”学生:“当然不是,如果是,就会叫一样的名字了。”教师:“那么,压力与重力的不同点在哪里呢?”学生此时会进入深入思考中,回想刚才两个情境中力的不同,并进行自主探究式总结:“只有物体垂直放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传统教学强调理论而非实践,而抛锚式教育则以中心主题为中心,并以与人类生活实践相近的方式进行某些活动。学生有更多的亲身实践机会,实践更有价值。加强了课堂参与,展示了更多的机会,学习的困难减少了,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强,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乐趣[8]。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提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不应该束缚学生的天性,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之上“思绪飞扬”,实现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初中物理教学中,力学是物理学习的开端,也是与学生关联最为密切的一个章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初中生在力学学习中的困难、疑惑点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模式选择。微课、思维导图、抛锚式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在各学科上广为试用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在运用时不能实行“拿来主义”,要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创新性改革,实现新课标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杜秋萍.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34):138-139.

[2]黄光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20(48):30-31.

[3]周月红.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理解与培养途径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0(11):62-63+67.

[4]柴晓庆.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初中物理课堂讨论交流的有效性[J].基础教育论坛,2020(31):49-50.

[5]刘正宝.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3):121-122.

[6]梁彩清.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9):210-211.

[7]胡绍霞.提高综合能力培育核心素养——论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J].读写算,2020(27):176.

[8]罗卓君,许溜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初探——以“力与运动”的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21):5.

作者简介:李燕(1970.12—),女 ,汉族 ,山东淄博人,学历,本科. 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课堂教学。

(作者單位:淄博市淄川实验中学,山东 淄博 255100)

猜你喜欢
力学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一道力学综合题的多种解法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力学中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