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合肥 230088)
城东湖位于安徽省霍邱境内,是淮河南岸支流汲河下游的天然湖泊,也是淮河中游的蓄洪洼地。汲河流域面积为2170km2,城东湖在设计洪水位25.40m时,湖面面积为384km2,库容为15.9 亿m3,蓄洪区人口13.21 万。城东湖蓄洪区是淮河干流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东湖闸建成后分别于1954年、1956年、1968年、1975年、1991年、2003年 等6次滞蓄淮干洪水,有效削减淮河干流洪峰,降低干流水位,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1]。
城东湖闸枢纽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蓄洪控制工程,为Ⅱ等大(2)型工程,距下游正阳关16km,距霍邱县城22km,S310 省道从闸上通过。随着一系列治淮工程陆续完工,城东湖闸运行的水文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暴露出了水闸过流能力低于设计要求、闸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和地基应力不均匀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进退洪双向消能防冲海漫长度及冲刷坑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加之建筑物自身逐渐老化,需对其进行加固扩建。
加固方案拟对老闸进行维修加固,扩建5 孔新闸,并对淮河侧长约3.0km 引河进行疏浚等:新闸闸址位于老闸西侧,顺水流向中心线与老闸平行,亦采用闸桥结合布置型式,共5 孔,其中中孔为通航孔。扩建后枢纽包含老闸、新闸、通航孔、分流岛,受边界条件的复杂变化影响,水闸出水流速不均匀性增加,出水流态较原单一老闸更为复杂。为保障枢纽运行安全,须对城东湖闸闸门进行规范开启,本文结合水工模型对城东湖闸新、老闸门开启顺序及闸门开度优化试验[2-4],分析闸门控制运用方案。
为满足上、下游、左、右岸水流流态的相似性,模型模拟范围淮河测取1200m,城东湖测取900m,横向以新老闸分流岛为中心,两侧各取550m。
模型顺水流方向总长约26m,最大宽度约25m,模型面积450m2,整体模型平面布置详见图 1。
根据试验任务及《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L155/2012)相似准则规定,模型必须保持与建筑物原型几何相似、水流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本试验主要作用力为重力,故模型采用正态模型,遵循重力相似准则,即模型与原型佛劳德数相等;同时满足阻力相似要求。模型几何比尺采用1 ∶80。
原型主槽糙率n主=0.0225,滩地糙率n滩=0.035;相应模型主槽糙率n模主=0.011,滩地糙率n模滩=0.012。水泥抹面糙率为n=0.01~0.011,满足主槽糙率相似要求。滩地经试验选用块石梅花加糙,块石经筛分,平均粒径d=0.02m,间距L=0.03m 梅花形排列,根据唐存本糙率计算公式,当d=0.02m,L=0.03m时,糙率为0.035,可满足滩地阻力相似要求。
图1 城东湖闸枢纽模型布置图
表1 正向进洪闸门控制运用实测值表(H城东湖=20.5m)
以枢纽轴线为桩号0+000,沿枢纽老闸中心线直线长度值作为断面桩号。淮河侧为0-XXX,城东湖侧为0+XXX。文中左、右岸或左、右侧均对应于正向水流方向(淮河→城东湖方向)划分,以下同。
(1)在老闸淮河侧的0-100m、0-150m、0-200m、0-250m 处分别布置水位测站;在老闸城东湖侧的0+150m、0+200m、0+250m、0+300m 处分别布置水位测站,总共8 个。用来测量淮河侧、城东湖侧水位。
(2)在新闸淮河侧0-150m 和0-200m 处分别布置水位测站;在新闸城东湖侧的0+150m 和0+200m处分别布置水位测站;总共4 个。
(3)在淮河侧航道的0-310m、0-120m、0-60m和消力池尾坎0-29m 处,城东湖侧的消力池尾坎0+47m、海漫0+80m、防冲槽末端0+125m 和航道0+175m 处各布置4 个测流断面,共8 个。
当淮河侧水位较高、城东湖侧水位较低、水位落差较大时,为保证闸室安全、稳定运行,初始阶段闸门开度不宜过大,且可以先行开启部分闸孔[5]。经过多组试验模拟,反复观测流速流态,按从东向西(老闸→新闸 )编号,正向宜采用分级开启,即第一档开启第1、3、5、6、通航孔、10 孔,第二档开启第2、4、7、9 孔。
当城东湖侧水位低于20.5m时,老闸开度宜从0.5m、1.0m逐渐开启至需要的开度;新闸由于出流流态较差,开度宜从0.2m、0.4m、0.6m 逐渐开启至需要的开度。
当淮河侧水位26.5m,城东湖侧水位20.5m、21.5m 或22.0m 时,上下游水位落差较大。由于新、老闸之间被分流岛隔开(分流岛高程22.0m),新闸、老闸、通航孔三处出流相互影响,流态较为复杂,沿闸宽方向流速分布不均匀;尤其是通航孔的设置导致新闸左、右侧各两孔出闸水流均产生不对称扩散,在通航孔闸室两侧形成较强的回流。
对这3 种淮河侧、城东湖侧水位组合工况进行了不同闸门开度组合的对比试验,试验成果见表1。结果表明,当所有闸门开度相同时,如工况1 和工况5,由于通航孔闸室的影响,新闸通航孔左、右侧的两孔出闸水流均产生不对称扩散,在通航孔闸室两侧形成较强的回流。
为消除或减弱工况1 和工况5 不良流态,采用适当加大老闸闸门开度、适当减小新闸闸门开度、关闭通航孔的闸门控制方式,优化成工况6。模型试验显示可有效消除或减缓新闸闸下(城东湖侧)水流不对称扩散影响,消除或减缓回流产生,达到闸下流态较为稳定,流速较为均匀的良好运行状态。
(1)通过控制闸门开启顺序和开度,可有效消除或减缓新闸闸下(城东湖侧)水流不对称扩散影响,消除或减缓回流产生,可达到闸下流态良好,流速较为均匀的良好运行状态。
(2)闸门分级开启顺序:第一档开启第1、3、5、6、通航孔、10 孔,第二档开启第2、4、7、9 孔。
(3)闸门开度:当城东湖侧水位低于20.5m 时,老闸开度宜从0.5m、1.0m 逐渐开启至需要的开度;新闸由于出流流态较老闸差,开度宜从0.2m、0.4m、0.6m 逐渐开启至需要的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