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钰斌
血液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在临床中属于一种重要的临床资源,对于血液存在的安全问题,临床上具有较多的研究和讨论,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目前世界上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临床用血供应管理工作,有研究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虽然近20年在促进血液安全和患者输血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在未来10年也将面临着用血量增长和献血者招募保留困难的挑战。[2]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我国临床用血总量逐年上升,供求矛盾日益突显。广州市作为华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地,全市各级医疗单位血液用量在逐年增长。2019年广州市年采供血总量约为88吨,居全国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北京)。以广州血液中心为例,2019年发出675804袋合格血液制品,供临床使用。每周工作日的日发血量不少于2500袋,周末及节假日的日发血量在400~500袋之间。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相继爆发,我国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疫情。和国内外其他医疗资源密集城市一样,由于隔离和防控原因,广州市采供血量急剧下滑,临床用血资源紧张。加强新冠疫情下的血液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如何进一步做好采供血机构贮血发血部门的日常管理,对打好抗击新冠持久战,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初期,随着临床医疗重心的转移,我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临床住院患者大幅减少,造成用血量急剧下降。北京市2020年第一季度采供血量为2019年同期的1/5。[3]重庆市2020年1月20日-3月5日的用血量同比下降80%。[4]随着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政府复工复产的政策下,临床医疗重心开始逐渐转移,医疗机构逐步恢复正常秩序,血液供应开始紧张。广州市第二季度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采供血保障的前提下,通过发动单位集体献血、派发双份献血纪念品等方式,基本保证血液制品供应基本满足临床用血需要。2020年上半年,广州市血液采集量能基本保证不低于2019年同期的70%(表1)。
表1 广州血液中心2019和2020年上半年采血人次和采血量对比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医院内感染和个别社区爆发转向全球大流行的状况下,西方多个国家的医疗卫生部门都注意到血液供应下降的问题。[5]
输血疗法对于确保人民健康至关重要。面对广泛的疾病,必须要有安全可靠的血液储备。美国纽约大学的专家2020年4月在《Transfusion and Apheresis Science》中明确指出,新冠疫情导致了血液供应的减少,珍惜血液资源,加强血液质量管理,是应对社区健康问题的关键。[5]。印度学者也在《The blood supply management amid the COVID-19 outbreak》表示,“由于政府的早期干预,例如大规模封锁和削减群众集会的策略,在COVID-19爆发期间,自愿献血者的组织已暂停运作。对采供血机构的最大影响是献血者数量的急剧减少。因此,我们的血液储备几乎已枯竭,使我们的库存处于危险的状态。”[6]
贮血发血部是广州血液中心贮存、发放血液制品的关键部。和大部分采供血机构一样,广州血液中心贮血发血部,分为待检库和合格库两部分。待检库日常工作:①接收和贮存采血、血液制备部门交付的未检测血液制品;②接收、处理、报废不合格血液制品。合格库日常工作:①接收、贮存、发放合格血液制品;②接受用血单位预约用血、紧急用血服务。
加强血液供应管理,提升采供血能力建设,构建确保血液供应与质量的采供血服务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与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7]2019年4月,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完成对原有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新修订工作,形成2019版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于2019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运行。新版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血站的贮血发血部门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更好的落实新版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有必要加强和完善对贮血发血部门的日常管理,从而更好的保证血液的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血站是国家医疗体系重要的职能机构,贮血发血部门不仅要为医疗单位发放血液制品,还需要24 h保证在库血液制品最佳的贮存条件,所以贮血发血部的日常工作责任重大,部门的工作质量水平直接与采供血机构的整体工作水平相关,通过采取相应的部门规章措施提高贮血发血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尤为重要。有研究指出,为临床提供优质,安全的血液制品,能够有效的降低临床的治疗风险,避免出现不良事件[8]。
加强和规范贮血发血部整个工作流程的目的就是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减少和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由于当前广州市区各个用血单位在科学规范合理用血方面水平仍然参差不齐,有待提升,加强采供血机构中的贮血发血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更显重要的。[9]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广东省血液质量控制中心专门制定《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看防控期间采供血工作指引》,全力保障疫情期间采供血工作的顺利运行,保障人民安全和生物安全。[10]本文同时对照2019版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关于贮血发血部规定内容,以及参考国内同行的管理经验,以及欧美主要国家对血站的管理体系文件,结合广州血液中心贮血发血部日常工作,发现部门日常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体现在部门工作人员在进行血液制品日常管理工作中未对工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加之对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足,导致少数人员的工作能力较差和经验不足,从而为部门的血液制品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部门质量管理文件的实施性较差,部分血液质量监管方案缺失,指令不畅,导致血液制品质量问题容易受到影响[11]。广州血液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待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完善的对内部监管机制。缺乏细节管理,如部门存在部分标志不完善的情况。
根据我国新版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看防控期间采供血工作指引》、广州血液中心质量体系文件,结合贮血发血部的日常工作,梳理出以下贮血发血部日常管理的关键点和重点。
3.1.1 环境 非授权人员禁止进入部门。需要进入部门的授权人员,均须佩戴相应的防护措施并且经体温检测正常,方可进入[10],有相应的操作规程,照明充足、无霉斑,防火、防盗、防鼠、防止动物昆虫进入,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等。[12]
3.1.2 血液制品交接入库查验核对 每一袋血液制品交接进入待检库或合格库时,均需对其外观,条码标签,进行目视检查和核对。必须做到每批交接血液与交接单账物一致。在血站管理系统中确认信息时出现异常提示,应立即查找原因处理,并对异常血液制品进行隔离处理。
3.1.3 血液的贮存 合格库红细胞类、冰冻血浆类血液制品贮存应按照A、B、O、AB四种血型按采血日期的先后分别存放在合格库贮存冷库内,并做好相应的日期标识,合格库血小板类血液制品按采集日期先后存放在合格库血小板震荡仪内。待检库红细胞类、冰冻血浆类、血小板类血液制品应按采集日期分别存放在相应的贮血冷库和血小板震荡仪内,并做好日期标识。每班按时查看计算机温度监控系统数据和冷库、贮血冰箱、血小板震荡仪等仪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重点关注仪器设备上的电子温控装置温度读数是否正常,并按要求进行记录填写表格,若仪器设备发出报警,应立即查看,查找原因,通知设备维修部门人员到场处理,并作记录。定期对库存血液制品进行盘点,做到电脑记录和实物相符,确保所有库存血液制品保存条件和状态达到国家标准且在有效期内。
3.1.4 血液的贴签包装 待检库工作环境应干净整洁,贴签包装过程中拿取血袋时应轻拿轻放,实行逐袋扫描逐袋贴签,并注意冷链保护。贴签岗位工作人员须核对成品标签上的献血序列号是否与血袋上的原始献血序列号一致,产品码是否正确,检查成品标签清晰完整、无缺损。若出现不清晰、有缺损标签情况时,需要重新打印成品标签,贴签前必须再次核对条码是否一致,同时销毁问题标签,防止误贴。包装岗工作人员操作自动化血袋包装机时,应注意用电安全、规范操作机械设备,防止身体意外受伤,尤其是手和前臂。包装岗工作人员在包装血袋前须再次对成品标签上的献血序列号、血袋上的原始献血序列号、产品码进行核对,对血袋外观、热合情况,有否渗漏等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标签错误,立即对血袋进行隔离处理,纠正错误,重新贴签。若发现血袋渗漏,应及时隔离并对机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将渗漏血袋及时移交核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报废处理。
3.1.5 血液制品的不合格血液报废处理和血液制品批放行操作 由授权的待检库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在血站管理系统中对同一批次的不合格血液制品集中、统一进行核对报废。核对报废完成后,血液制品按批次进行放行。核对放行全过程由血液中心质量控制管理部门进行监督,与成品库做好血液交接。每天产生报废血液按要求进行包装隔离、与医疗废物处理工作人员进行签字交接,做到无渗漏、无遗漏。
3.1.6 血液隔离与召回 将需要隔离的血液制品做好标记,连同相关单据物理隔离存放在已做好标识的复检冷库或低温冰箱内,及时通知负责的核对人员进行处理。
在新冠疫情期间,献血者回告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症状或被要求隔离时,对相关血液采取的措施:①对未发出的血液进行隔离。②血液发往临床但未输注,紧急召回后将血液隔离。③清查与该献血者有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安排隔离。④在献血者隔离期满后对其进行回访,如排除感染,血液解除隔离,方可放行。[10]
如献血者被确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①对未发出的血液作保密性弃血处理。②如血液已发往临床但未输注,紧急召回后作保密性弃血处理,并上报部门。③清查与该献血者有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安排隔离。[10]
3.1.7 工作区域清洁和消毒 所有工作人员应能熟练掌握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和使用要求。在工作前后应对工作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对冷库、贮血冰箱、血液制品运输箱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及时对污染物和污染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做好防护用品的穿着使用和佩戴,防止职业暴露。新冠疫情期间,每天工作完毕用75%乙醇或500 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消毒液须新鲜配置,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仪器表面每天工作前和工作完毕用75%乙醇擦拭。加强对送血车辆的消毒,每次出车回单位后均应使用含氯(戊二醛)消毒剂或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特别是方向盘、门把手、和座椅等重点位置,定期消毒清洁车辆空调系统(每月至少一次)。加强对血液运输箱(送血至医院)的消毒,每日回单位后运输箱内外应使用含氯(戊二醛)消毒剂或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10]
3.1.8 关键设备的维护保养 设备上各种标识齐全,使用前进行设备确认,按要求做好定期维护,联系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测。做好关键设备故障应急预案和演练。
3.1.9 网上预约用血和电话约血 用血单位通过网上平台预约用血需求或电话提出用血需求,预约岗工作人员根据合格库血液制品实际库存量,及时网上反馈或在通话中告知用血单位,若能满足用血单位需求量,则按约定量出库,待用血单位领取,若未能满足用血单位需求量,应做好解释说明,防止误会发生。预约的血液制品种名称、数量、血型应及时记录备案,打印或转抄在预约血记录单上。
3.1.10 合格血液发出和血液运输 合格血液的发放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拿取,血液发出是应做到轻拿轻放。对血液制品作外观检查,无血迹、破损、热合口漏等情况才准予发放。对血液状态进行检查,无乳糜,溶血、凝块、气泡、白色絮状物、黄疸等情况才准予发放。核对成品标签上的献血码、血型与血袋上原始献血码、血型是否一致,产品码是否正确,是否在保存有效期内,无异常才准予发放。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做隔离处理,交相关工作人员处理。在血站管理系统出库过程中,应注意血站管理系统的各个提示,仔细核对相关信息,若提示出现,应该停止出库,查找原因,确保发出的血液制品符合血液中心和国家相关标准。系统确认前应核对用血单位、发出血袋数量是否正确,无误后打印血液出库单。发血岗工作人员与用血单位的领血人共同点清血袋数量,无误后由领血人签血液出库单。部门司机在送血前应检查血液制品运输箱外观、温度监控是否工作、血袋是否破漏、渗血等情况,血液出库单是否完整,检查无异常情况后在交接记录和温控记录上签字装车,血液运输箱装车时应注意避免箱体撞击,箱体在车内应固定牢靠,防止意外发生。
3.1.11 交接班管理和记录填写 每班交接时及时填写交班记录、交接清晰无遗漏,每班如实填写相应工作记录和巡查记录。
3.1.12 员工带教培训和科室生产物料管理 加强对新进、轮岗员工的岗前培训,使其在上岗前熟悉贮血发血部日常工作的重点和掌握各类设备的操作,培训结束后进行相应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准予上岗,避免日后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生产物资分类存放,作明显标记,定期巡查盘点,确保关键物料、检测试纸在有效期内。新冠疫情期间,部门人员培训重点是,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的技能、工作场所、车辆的消毒方式方法和紧急情况应对措施。同时需要部门物资管理人员根据相关要求领取,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品(如消毒物品、乳胶手套、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工作服、鞋套、帽子等)。
3.2.1 健全和持续改进贮血发血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一个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单位来说,健全和对质量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13]。部门领导要调动部门工作人员积极性,反映贮血发血部操作规程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对存在的管理漏洞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和提出解决措施,撰写操作规程。同时还要细致查阅其余的部门操作规程,与实际工作进行对比和分析,若发现操作规程已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则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以利今后的工作实践。
3.2.2 加强和完善部门工作人员培训制度 健全和修改部门质量管理规程后,应适时组织部门职工进行学习,在每一位工作人员心目中树立岗位的风险意识,明确以操作规程为纲,在每项工作中严格实施。定期组织部门职工开展单位部门规章制度和业务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巧,才能更好的为用血单位服务[14]。
3.2.3 落实管理制度和人性化管理的兼顾 做到管理制度落实,规范工作人员自身行为,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广大患者的用血安全。以各位贮血发血部职工为核心,做到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各位职工的责任感、归属感,发自内心的为保证光荣的采供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15]
3.2.4 检查与整改 对广州血液中心和贮血发血的规章制度和部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在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整改后要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查找原因,吸取教训,从而保证血液质量的安全。
综上所述,随着临床用血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质量和血液制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加强对采供血机构贮血发血部日常工作的管理,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保证血液制品质量,降低输血风险,提高临床用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6],保障患者用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更好的促进采供血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