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龙 黄晓亮 胡 伟 冯丽芬 李慧敏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服务的前沿阵地,门诊人次反映医院的规模、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及病人对医院的信任程度,也直接影响住院量,是医院经营的关键性指标[1]。对医院门诊人次的变化趋势及季节变化规律分析有利于合理配置卫生健康资源、动态安排医护人员、调配相关财物,最终提高门诊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目前国内对门诊人次季节分析研究仅限于单个医疗机构或单个科室的小样本研究[1-3],尚未见文献报道一个地区所有医院全样本的季节分析。本研究通过对2011-2019年广东省辖区内所有医院门诊人次的时间序列分析,采用平均移动法,找出门诊人次的变化规律,为门诊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发展规划、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等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的数据资料来源于广东省所有医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中的卫健统1-8表(医疗服务月报表)报送的门诊人次数。研究的数据期为2011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医院通过国家卫生健康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报送数据,并在数据质量审核平台经过县区-地市-省-国家多级卫生行政健康部门审核把关,数据真实可靠。
统计描述:数据的平均水平主要采用算术均数进行描述,增长情况采用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指标反映。统计分析: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用移动平均法剔除长期趋势和周期变动,再用按月(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指数,分析门诊人次的趋势和规律,用线性回归拟合年度增长模型。
2011—2019 年广东省医院门诊人次逐年增长,由2011年29 378.4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40 131.7万人次。从增量上看,2019年增量最大(2 647.4万人次),2017年增量最小(141.1万人次),累计增长10 753.3万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 344.2万人次。从定基发展速度来看2019年门诊人次为2011年的1.37倍,环比发展速度在100.4%至108.2%之间。从环比增长速度来看,2012年增长速度最快(8.2%),2017年增长速度最慢(0.4%),年均发展速度4.0%。2011—2019年度门诊人次动态发展变化见表1。
表1 2011—2019年广东省医院年度门诊人次动态变化
结合相关文献报道[4]及门诊人次散点图(图1)并可知,门诊人次数与时间存在线性关系。以 ^Y为应变量,年份T为自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可得 ^Y=-2 699 297.8+1 356.9T,P<0.001,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图1 2011—2019年广东省医院门诊人次散点图
分季度门诊人次中,最大值为2019年第二季度10 444.2万人次,最小值为2011年第一季度6 179.7万人次。平均每季8 810.7万人次。
用移动平均法[5]剔除季度实际门诊人次数(Y)的长期趋势和周期变动,然后再用按季平均法求出季节指数。由于一年有四个季度,因此移动平均项数取4,因项数4为偶数,再取居中平均得到不含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变动因素的序列TC(四项移动平均也消除了不规则变动)。将Y除以TC,即得到只含周期因素和不规则变动因素的序列SI,各季度门诊人次及计算见表2。
将序列SI重新排列,采用按季平均法,即可求出各年的同期平均数,由于四个季度平均数之和400.08不等于400,因此需要用400/400.08=0.999 807 8进行修正。修正后即得到调整后的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门诊人次季节指数,分别为 92.2%、105.9%、101.6%、100.3%,第一季度小于100%,是门诊季度工作“淡季”,其余三季度均大于100%,是门诊季度工作“旺季”,其中第二季度最高。各季度指数详见表3。
表2 2011—2019年广东省医院各季度门诊人次
表3 2011—2019年广东省医院门诊人次各季度季节指数
月度门诊人次总体上呈平稳上升趋势,最小值为2011年2月的1 682.7万人次,最大值2011年12月的3 801.9万人次,平均2 936.9万人次。2011—2019年月度门诊人次数见表4。
采用季度季节指数同样的方法,取移动平均项数为12,测算月度季节指数。月度门诊人次季度指数最小值为74.9%,最大值为106.7%。1月、2月、9月、10月四个月份的季节指数均低于100%,为门诊月度工作量“淡季”,其中最低的是2月(74.9%)。3月、4月、5月、6月、7月、8月、11月、12月八个月份的季节指数均大于100%,为门诊月度工作量“旺季”,其中最高是5月(108.4%),各月季节指数详见下表5。
表4 2011—2019年广东省医院各月门诊人次数
表5 2011—2019年某省各月门诊人次数季节指数测定
2011—2019 年广东省医院门诊人次呈逐年稳步递增的趋势,居民门诊服务利用持续增加,这与国内单个医疗机构/科室研究结果类似[2-3,6]。一方面是各种因素导致居民患病率提高,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结果显示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由2011年6.8%上升到2019年9.0%,提升2.2个百分点,快速老龄化导致的居民卫生门诊服务需要迅速增加。现代人工作压力加大,生活方式的变化,饮食习惯的改变,环境污染[7]等问题也是导致居民患病增加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条件改善导致居民更多就医服务需要转化为就医服务需求。数据显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 689元提升至2019年的48 118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 234万人上升到4 376万人。城乡(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 533万人上升到6 408万人,就医经济可及性增强。《2011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2019广东省卫生健康统计信息简本》数据显示,每千人口健康体检人次数由2011年的321.5次,提升至2019年451.6次,居民健康意识增加导致居民门诊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
季节指数的变动提示广东省医院门诊人次存在明显季节特征,这在单个医疗机构/科室中也有报道类似结果[8-9]。季度季节指数的大小与其所对应月份的月度季节指数关系密切。第一季度季节指数为92.2%,为四季最低。这与第一季度对应月份中1月、2月季节指数均小于100%有关,且2月季度指数为12个月份中最低。应琪、刘银华等人在单个医院、郭风等人在单个科室中也发现类似特征[2-3,10]。第二季度季节指数为四个季度中的最大值(105.9%),与其所对应的4月、5月、6月三个月份均大于100%有关,且5月季度指数为12个月份中最大值。第三、第四季度均大于100%,都是有两个月月度季节指数大于100%,另一个月度季节指数小于100%。
从月度季节指数来看,2月为所有月份中最低,可能与2月本身天数不超过29天有关,且2011-2019年间有6年春节都在2月,有2年春节横跨1月和2月,说明中国农历春节及元宵节均大都集中在本月。按照国人习俗,此为家人团聚、亲友聚会的时间,非急性病患者一般会避开此时就诊[11-12]。这也导致经过两个月的积累,3月诊疗人次出现一个小高峰[3]。3~7月月度季节指数持续保持在105%以上,可能与气温高有关[13-16],大量细菌活跃,相关疾病增多。9月、10月略低于100%,可能与该时间为中秋、十一国庆节有关[17]。11、12月在经历了2个月份的相对低位后医院诊疗人次再次开始攀升100%以上,门诊患者出现小幅回流。
医院门诊人次呈现逐年稳步增加态势,提示需要不断提高门诊收治病人能力,加强门诊医疗服务水平,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门诊服务需求。
除了提高门诊收治能力做大“增量”外,还需根据医院月度和季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及需求,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合理安排医院相关医疗资源的配置和调度,做好“存量”调控。在“旺季”月份和季度前,制定应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适当增加医院门诊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科学调配出诊医生,加强门诊导医指引,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确保门诊工作顺利开展。在 “淡季”月份和季度,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医务人员轮休、进修、培训、科研等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后勤部门安排建筑修建、设备更新维护、医疗器械保养等工作,进一步改善门诊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