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技工学校 陈 静 明立平 陈 超
技工学校致力于培养集知识与技能于一身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了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既可以为企业培养适应需求的技术人才,又可以为学校提供更优就业渠道,进而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为双方铺设更好的发展道路。因此,提高校企合作中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由学校到企业的转化效率,培养合格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要素都至关重要。校企合作中学校是知识学习与积累的重要阵地,要把握好学校这一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夯实基础,为以后在企业中的实习、工作做好准备。
首先,在专业设置方面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校、企业双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应先充分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可以提供的教学资源,再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合理设置。以我校同潍坊滨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投”)的校企合作办学为例,在专业设置方面充分结合学校与滨投的共同需求,协商制定。滨投以国有资产为运营主体,立足于城镇建设,涉及金融、建设、文旅、农业、新能源五大领域。滨投能源主要负责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热力供暖等。我校是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化工工艺专业被评为山东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电工、焊工专业被评为名牌重点专业,我校除语数外等基础理论课外还开设计算机应用、机械制图、化工安全等应用型课程。我校的专业设置虽未明确到热力、燃气管理运行,但与能源应用关联紧密。在此前提下,学校同滨投进行多次座谈讨论,共同制定招收专业为机电一体化技术。
其次,在教学模式上要敢于创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以前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课堂,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我们可以开展现场教学、演讲教学、师徒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现场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能更真实地理解知识,并且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教学方式改为演讲形式,可以邀请企业内部优秀员工、获奖代表等先进模范典型为学生开展职业演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徒制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因材施教的优势,企业中的优秀老师傅可以作为学生的老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就做好师徒结对分组,在师傅的指导下,学生能有目的地学习。
再次,要以企业需求为重点,辅助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校企合作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培养适应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岗位需求,根据岗位需求确定相关课程。以我校同滨投的合作办学为例,我校在开课之初同企业相关领导召开座谈会共同敲定课程的设置(具体课程设置参考下表)。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保证学习效果,就要充分考虑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水平。例如,在课程中开设相关化工类课程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初中时期化学基础较差的情况,特别开设化学课,再次系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
寒亭区技工学校同滨投合作办学班级课程表
下午第五节 数学 机械制图 数学机械制图 化学第六节 体育 劳动 体育第七节 体育 劳动 体育晚上第八节德育 班会第九节计算机应用 化学化工安全与环保
最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技工学校要求教师不仅懂教育、有理论,还要求教师懂专业、会实践。然而,在合作办学班级中所涉及的燃气专业科目,校内教师可能不具备专业课授课能力。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校同滨投研究讨论后,特别邀请企业内优秀技术人员承担相关专业课程。例如,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抢险技术与管理、锅炉水处理作业、锅炉及其附属设备等专业课程由滨投负责安排授课教师人选。这样,企业能够更多地参与学校教学工作,企业讲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理论基础的掌握水平,为后期学生实习、实训项目提出针对性建议。同时,校内教师经过实地学习、同企业讲师的交流研讨,也可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工匠精神是指一个工作者对待职业的态度。工匠精神要求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做到专注、敬业、坚持、专业、严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可以引导技工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人生观。
结合学校德育课、班会开展“工匠精神”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的《工匠精神读本》是我们常用的教学素材。《工匠精神读本》包含当代各行各业优秀工匠的案例,他们中有工程师、剃头匠、雕刻师、面点师等,这些工匠在自己的行业中勤勤恳恳、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他们的优秀事迹可以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拼搏奋进。
在实习过程中也要融入“工匠精神”学习。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将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具备成为一名真正工匠的潜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工匠精神读本》众多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工匠都有自己在行业中的显著优势,而这些优势来源于他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引导学生在基础技能掌握后要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的理论技能体系。最后,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现今企业大多是流水线生产,一环扣一环,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者具备较高的团队合作能力。尤其是在师徒制的教学中,学生要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互助,在师傅的帮助下,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近几年,世界技能大赛获得者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2019 年的第45 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获得16 枚金牌、14 枚银牌、5 枚铜牌的优异成绩。这极大地鼓舞了技工院校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也使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技能学习的信心。同时,技能大赛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参加技能大赛有很多好处,例如,能够增强责任感和自豪感,建立独立的技能操作体系,提高应变能力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技能大赛是提高和检验操作技能的优质平台。以山东省第十届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化工总控工的竞赛为例,竞赛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化工单元虚拟现实3D 仿真操作考核和精馏操作考核项目。在考核形式上既有个人项目又有团体项目。在准备过程中,要求参赛者将理论知识与实习操作反复熟悉,并加以融合,逐渐形成自己在技能中的操作习惯、操作思路。参赛也是对自己知识掌握、技能操作的很好测试,在参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是下一步重点改进的方向。
技能大赛也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赛前准备可以锻炼学生的韧性,日复一日的练习需要坚持和努力。相同的着装、不同的工位、随机抽签,参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考验,沉着、冷静、从容的心态也非常重要。参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也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高效的学习方法、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大赛的历练,学生终能蜕变,成为一名高素质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