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蕾 胡永胜
摘要:当代社会中人们对衣食住行有一定的追求,这要求餐饮空间不能只满足单一的就餐功能,更应从就餐者的心理入手,注重大环境中的体验与共鸣,本文从老子“有无相生”的美学理念出发,探究该美学思想在餐饮空间中的文化体现,并从灯光、空间围合、陈设三个方面深入挖掘文化意象的体现方式,与空间意境会话,缔造出蕴含意象文化的餐饮空间境域。
关键词:“有无相生”;虚实相生;餐饮空间;文化设计;意境
中图分类号:TU2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2
0 引言
本文在深入理解道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老子的“有无相生”思想进行美学角度的解读,说明“有无相生”的美学思想在餐饮空间中可以从灯光、空间围合方式、陈设三个方面运用空间留白、表达空间精神内涵、空间系统衔接的手法体现道家文化内涵。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分析,研究老子美学中延伸出来的空间文化,为未来餐饮空间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1 “有无相生”的美学内涵
《道德经》第二章中写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1]事物都是相互对立出现的,有一即有二,没有好坏之分。这句话阐述了“有”与“无”的关系。其一,二者不是对立的矛盾体,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正是由于“有”与“无”相互制衡,世间万物才得以平衡。其二,强调了“无”的重要性。道家强调无中生有,世界的发展便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无”乃世间万物之本源,是老子口中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阐述了“无”的重要性。其中,“有”并不是指某一个绝对的实体,而是在“无”中产生的不可触、不可听、不可视,“道”首先是在“无”中,继而才产生“有”的无限韵味,而这种韵味体现在书画中称为“写意”。中国美学通常会以意境的高下来权衡艺术作品的价值[2],画家更重视书画中的意境表现,而忽略外在艺术形象的逼真性,更强调内在精神实质。空间中的写意为空间意境,情感会赋予空间实体使其具有艺术感染力,使两者融合统一形成空间境界。要研究空间文化设计,意境就是表现道家文化的重点切入点。空间文化由浅到深具有三个层次,表层形态是肉眼可以看到的物;中层形态是结合面,指精神形象的浮面,如种种标准规范等[3];深层形态是精神思想,是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内涵与共鸣,即空间意境中所蕴含的文化表征。在文化设计方面意境的体现十分重要,研究空间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研究其文化情景氛围,也就是研究审美深层的空间意境问题。
“有无相生”在室内空间中表现为“虚实结合”,阐述“无”即阐述“虚”,“虚”是空间意境产生的根源。其一,虚与实相互成就循环往复。例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通过对小舟与水波实打实的描绘衬托出了画面空白处的烟波浩渺,满幅皆水,这是虚与实的相互成就,通过对“实”的设计来成就空间中“虚”的意境。在室内设计中则表现为通过对软装、灯光、色彩等实体的设计来衬托意境美。其二,虚空间与实空间是相对形成的[4],室内空间围合方式达到虚实交替能在格局划分的潜意识中满足顾客内心情感需求,通过空间交替的“实”来达到就餐者内心“虚”的标准。
2 文化设计体现在餐饮空间中的原则
2.1 空间留白原则
自古以来书画名家都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画留三分空”,这“三分”留给赏画人用自我情感与共鸣将其填满。从中国传统中国画的审美层面来看,“留白”是创造意境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构成画面形式美不可或缺的因素,观赏者本身的人生阅历成为画面的一笔重墨使得这幅画有了上升的灵魂空间。平面美学中的留白是控制幅面上黑与白的构图比例,给读者打造和谐均衡的阅读感以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5]。而在空间中表达留白时同样需把握好黑与白的分寸,遵循适度原则。家具摆放太散、留白太多会使空间单薄没内涵,装饰堆砌则会使空间过于拥挤,造成视觉上的压抑感,因此要从空间整体出发掌握空间节奏,突出空间主题与艺术韵味。
2.2 空间内涵原则
一个优秀的餐饮空间设计一定要有美学理论、文化底蕴以及品牌历史等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作为支撑,体验者就餐的过程也是体会文化氛围的过程。要通过空间引导人们感受与传播文化,注重消费者的体验价值[6],這类设计内涵最终都会反映在外在装饰形式上。外在形式是内在精神的表露,内在精神的“无”最终会体现为肉眼所见的“有”,“有”与“无”的相互反应形成的空间意境则供人探寻。在空间设计中,品牌文化、当地特色、传统文化、餐饮主题都是内在的、不可直接以感官感受到的,是隐藏在外在表征之下的意境源泉。如唯想国际茶文化主题空间中,设计师在表现茶主题时并不仅在山水、屏风、挂画等浅显的角度体现,更是抓住茶的文化来源、产茶基地,用写意手法呈现了“云山”这一设计母题,连绵的山形在垂直与水平内自然延展,又借由倒影的意象幻化成了云,两种自然符号恰如其分地描绘出竹叶青的自然生态基地。这样的茶文化空间虽满眼不见茶形却可闻茶意,整个空间抓住了茶的意蕴,留下了茶的精神供顾客回味无穷。
2.3 空间系统原则
空间系统性原则体现为将空间联结为一体,成为一套区间。餐饮空间的文化系统体现在将主题抽象概括成为某一视觉符号[7],由符号形成纽带使每个空间每个角落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有了从整体到细节的一脉相承,观者进入空间中才能一目了然,才会去探寻小到细节、大到整个空间所透露出的空间文化或空间主题。在空间地域文化的体现中,符号的应用是设计师的惯用手法,例如,通过在装饰图案或装饰家具中采用抽象符号,将社会文化以及地域历史文化相关联,通过个人的视知觉与想象探索符号下的文化含义[6]。另外,整体性还表现为设计师对空间重点的把控,在重点照明、材质体现、色彩对比等方面想要突出表达的空间主题与文化,通过一放一收的设计手法把握空间重点,更好地表现空间节奏。
3 “有无相生”在餐饮空间中的意境体现与应用
老子的“有无相生”理念是营造意境的一种手段,它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延展为虚实相生,其中,“实”为可听可见的外在造型与设计,“虚”为不可触的内在情感与共鸣,两者循环往复、相辅相成。
3.1 餐饮空间中灯光的虚实结合
光能够在引导人们的视听动线、视听重点与视觉意象的同时表达空间文化主题,餐饮空间的光照来源不外乎天然光、装饰光、照明光三种,大多开设在综合体中的空间进光机会少,多以人工照明为主。与围合形式、光色、灯具排列方式等相结合营造的光影环境就可以引发使用者的內心想象与情感共鸣;同时,装饰光的重点照明可以达到丰富空间层次、增强纵深感的作用,多个点光源有秩序地排列投射在物体上明暗的层次变换增加了空间的可探究性。这种由不同光线的组合设置所形成的光影变化状态即餐饮空间中的“实”,参观者置身于场景中对空间的审美感受即餐饮空间中的“虚”,人为掌控灯光效果达到空间情感的抒发即餐饮空间中的“虚实相生”[7]。例如,在佛山川隈杂谈餐饮空间设计中,在大环境上并没有采用大面积的照明光将空间尽收眼底,而是将装饰光与竹编材质弧形造型相结合,投射出有序列的斑驳光影,其洒在地上、桌上,营造出了神秘迷人但不昏暗的空间氛围,给了参观者强烈的探求欲;同时光与竹编造型的结合也划分了走廊与就餐区域,在表达空间意蕴的同时无形中规划了空间却不生硬促狭。灯光的虚实结合在餐饮空间意象的表达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可以重点突出空间文化、渲染空间气氛、影响就餐者的心境、划分空间区域等,在一明一暗中尽显老子“有无相生”的大智慧。
3.2 餐饮空间中空间的虚实转换
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虚实转换体现为虚空间与实空间的结合运用,以满足体验者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需求,表达手法包括空间围合方式的虚实转换。
实空间以墙体实体围合成全封闭空间,从五感层面来分析,实空间将声音、视线、气味绝对地阻隔开来,使之成为两个完全独立没有交流的实空间,对空间的功能分区及人流动线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划。而虚空间则相反,首先它处于实空间内[7],其次各个虚空间之间仍可以传播声音、气味与视线,可以通过人为潜意识中的联想来规划空间功能区域与人流动线,私密性较弱。在餐饮空间中虚空间具有多种围合方式。
空间虚拟围合:私密性非常弱,通过人的五感主动地规划空间。视觉是最直观的规划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灯光明暗、灯光色彩达到聚焦重点、视野分区的作用,如地面装饰通常会与顶面造型结合形成围合意识进而规划空间区域。声音同样是规划空间的良好方式,餐饮空间中常分动静两区,其中,儿童活动区、点餐结账区等通常嘈杂热闹,而就餐区、休息区则较为安静,因此可以以安静程度来划分区域。虚拟围合在餐饮空间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区域划分。
半封闭式围合:通过分散墙体或者物体上下左右遮挡形成半私密的围合空间,声音、视线、气味都处于半穿透的境地。空间中的半封闭围合形式灵活多变[8],常见装置有折叠屏风、柜体、帘、有色玻璃等,它们通过阻隔观察者的视线与行动范围来进行围合;也可以将风景园林中的借景、框景、障景、水体等手法用于餐饮空间中,通过视野穿透墙体形成半围合形态,框定观察者的视线范围,进行虚空间之间的交流,使得各个空间相互穿透交融,以丰富空间层次。
封闭式围合:处于实空间内,私密性较强,用限定性较强的物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同样属于虚空间,具有较强的功能属性,在五感上具有较强的隔离性,能够给予体验者安全感。
实空间与虚空间往往会结合使用,其中虚与实主要以五感能否穿透空间来评判。往深层次探究可以发现,虚空间的设计可以对餐饮空间的氛围、就餐者的心理建设起到正向作用,环境行为学发现人们希望在不被观察到的地方观察别人[9],这正表明了人们来到不熟悉的场地对个人私密性是非常看重的,想要在保护自己的基础上感受或热闹或安静的氛围,与他人正常交往。由此可见,餐饮空间围合形式是“实”,就餐者在空间中所获得的隐私性与安全感即为“虚”,空间设计要做到关注就餐者心理活动情感满足的虚实结合。
3.3 餐饮空间中陈设的虚实相生
室内陈设是指除墙面、地面、顶面之外的处于空间内的所有软装设计,在陈设中最能够体现空间内涵。《老子》中提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8],空间本来是平淡空洞的,软装的使用则为其注入了内涵与诗意。将陈设的作用暗示得最为突出的手段当属以地域性氛围来概括其区域性的文化表征,比如具有原始图腾特色的非洲、浓郁与奔放的南美、清新宜人的云南,区域性的设计能使就餐者仿佛置身于当地风情,引起消费者内心情感世界的共鸣,使之达到心理和精神的双重满足[10]。这些都要通过色彩、材质、家具、陈设小品等软装因素的协同,以表现不同风格特色的文化氛围,比如具有中国特色的餐饮空间设计中通常会将传统建筑与园林带入室内,将藻井天花、亭台楼榭、屏风格门等典型设计语言通过抽象提炼形成具有民族特征的设计文化[3]。例如,汉川无意间茶舍中,空间色调以深棕色为主,增添了空间的厚重感,更显茶室余味悠长,影影绰绰的木格栅给了参观者超然物外的心境。而将枯山水引入室内则在满是东方哲学的空间中增添了一丝不拘一格的意味,枯山水以白沙代水、叠石成山,极具禅意,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境,营造出了雅致的意境氛围。
4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了解道家文化并在餐饮空间中恰如其分地应用它以表现空间意境传播了老子的文化精神。老子“有无相生”理念说明大道皆在“无”中,注重观察者处在当下环境中的主观感受。在目前的餐饮空间中,单纯的就餐环境已被时代抛弃,就餐者对餐饮空间环境氛围与其文化内涵的营造越来越看重。采用道家虚实相生的美学手法,可以引起就餐者的内心共鸣,在有限的空间内派生无限的想象,使体验者感受到空间深层次的氛围意境,从而达到传达空间精神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金凤.道家教育观发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 陈长录.意境——绘画作品中的灵魂[J].时代文学(下),2008(07):174.
[3] 任家玥.基于地域文化的餐饮空间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
[4] 刘艳.“虚实相生”——试论室内空间中的情绪体验[D].西南大学,2016.
[5] 李霞.出版设计中的“空白”意境[J].出版广角,2014(10):48-49.
[6] 杨怡博.餐饮空间的主题文化设计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7] 王婷婷.虚实相生理念在餐饮空间意境营造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8] 孙琰.简析道家的设计思想在有机建筑中的应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283-286.
[9] 聂媛博.有无相生——室内空间中围合形态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10] 李秀春.浅谈软装设计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西部皮革,2020,42(10):31.
作者简介:王艳蕾(1997—),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