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剑萍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地为了实现课堂的高效,都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学案式教学是其中一种比较成功的范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在学案制作及教学过程中的感想,学案式教学模式也将在教师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学案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利弊
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强调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不应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同时也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旧形式结构,搭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结构。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因而它必须从以“备教”为主,改为以“备学”为主,努力从传统的教师个人努力的成果“教案”走向引导学生的师生共同“出力”的“学案”。“学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此种“学案式”教学模式已在基础教育界被广泛关注和应用,尤其是现在一些中学的教师公开课和优质课评比都在使用。
二、模式简介
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方式,去除了旧式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成为主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在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师生双方都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适应到习惯,逐步实施。“对于教师也是挑战,教师要打破过去的教学定势,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新的教育改革理念。”[1]
学案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它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2]。“学案式”的课程是指教师依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因材施教,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量身定制的课程,它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即如何學习、探索、求异等,一般情况下包括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技能训练四部分。所以我们可以归纳其教学程序为:学生提出质疑—教师指导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教师重点讲解—学习效果检测—教师归纳小结—师生课后探究。
学案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提问,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为主的教学,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提问的思想和能力。但是,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问题的多寡就容易演变成“走过场”的演出,预期的目标难以实现。“一般来说,语言表达好、思维敏捷的学生发言较多,而不善于言谈的学生则容易失去发言表达的机会。”[1]
三、课堂教学实践
湘教版必修1《常见的天气系统》这节课内容,我采取了学案教学。我的学案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目标导学—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抓主干,梳理基础知识(课前预习)—案例教学,突破重难点(分组合作探究)—贴近实际,联系生活—知识拓展—知识回顾,梳理重难点(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分层巩固,能力具体化(巩固练习)—课后实践,能力提升。在学案指导下完成了这节课内容的教学,接下来我结合学案的制作及课堂的教学效果,谈谈对学案教学模式的认识。
(一)优点
在学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主动融入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
1.学生的学习思路非常清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准确性及效率。
学案的好处在于,在备课环节将教学目标变成学习目标,将教师的努力变成学生的学习,既有了学习的目标,克服了学习的盲目性,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当堂达标的方法,使得知识重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主动攻克,实现了当堂基本达标,学生在课下进行迁移训练和矫正补偿,从而减轻了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了授之以鱼的同时,也授之以渔。
2.学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充当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笔记可以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整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
3.学案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案导学是学生依据学案自学、讨论,教师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的的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在学案中设置了很多探究合作的问题,比如:课堂内设置了暖锋特性及天气合作探究,大家来找茬之冷暖锋的区分;课后我还设置了准静止锋的学习,还有如何进行区域天气预报。
4.学案制作,促进年轻教师成长
学案是在全体教师的合作努力下完成的,展现给学生的都是团队脑力激荡后的精华,甚至不乏画龙点睛之笔。而且学案是可以多次使用的资源,教师团队只需通力合作一次将学案框架搭建完成,日后只需对已有学案加以填补就好,可谓一劳永逸。长远来说,学案教学可以通过教育共同体等形式集合更多学校的老师参与,有效缓解师资不均造成的问题,实施学案教学,大家统一备课,教学内容一致,有效缩小了新老、城乡、名师和普通教师的差距。
学案制作是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学生情况,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心制作出来的,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因此,教师应多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念,钻研教材和课标,多了解学情,多研究多创新,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学案的编写,会使得教师在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进步会比较大。
(二)不足之处
事物具有两面性,通过学案制作及在课堂中的运用,发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课堂的艺术性和神秘性缺失
一节课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探究活动、课后探究活动和课堂练习等都在学案上面,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原本神秘的课堂全部呈现,课堂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还有教师的语言魅力都荡然无存了。
2.学情差异大,学案设计的层次性不明显
全班40个学生都一样的学案,而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也未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差异,尤其是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参与课堂。由于学案的知识量大,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出现了开小差,认为学案上什么都有,上课也就无所谓听不听了。这也是一个小的欠缺。
3.课堂环节多,占用学生的时间长
学案从预习开始到课后探究有8个环节,而且高一的学生有8门课的学习,如果每门课都按照学案来学习的话,学生的压力会比较大。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极有可能完不成当堂的学习任务。
4.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活跃度不够,效率低下
每个教师都有体会,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的课堂胆量在不断下降,学生越来越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合作探究解决遇到的难题。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效率低下,活跃度不够,如果长期实行学案教学,那学生合作探究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学案教学是在我国新课改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虽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但确实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效果和教师成长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知易行难,量力而为,且行且歌,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也进一步深入,学案教学模式会对高效课堂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着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邹金梅.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