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个性化指导对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2021-05-10 15:20:18吴秀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月龄婴幼儿个性化

吴秀玲

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是指在新生儿期对感知觉、动作、认知等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明确指出,儿童时期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且该时期采取合理的干预手段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需求,激发其智力潜能至关重要[1]。然而,常规保健指导因缺乏对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的重视度,导致其神经行为和心理发育未能达到理想状态[2]。系统、个性化干预指导是实施早期综合发展干预,从而多方面予以针对性指导,或许在新生儿保健指导中能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和心理发育。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系统、个性化干预指导对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经家属同意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接受保健管理的8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出生生长(51.32±0.63)cm;出生体质量(2 641.51±20.36)g;出生胎龄(38.62±0.96)周;分娩方式:剖宫产10例,顺产31例;家长平均年龄(32.34±2.03)岁;文化程度:初中11例,初中以上3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出生生长(51.29±0.69)cm;出生体质量(2 668.51±21.04)g;出生胎龄(38.74±0.98)周;分娩方式:剖宫产8例,顺产33例;家长平均年龄(32.41±2.07)岁;文化程度:初中9例,初中以上32例。上述资料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纳入标准:(1)均为足月儿;(2)出生体质量在2 500 g以上;(3)听力筛查结果正常者。排除标准:(1)合并遗传性、先天性疾病者;(2)早产、围产期窒息者;(3)母亲妊娠时合并严重疾病者;(4)脱落病例。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健指导:出生后定期于保健门诊进行定期体检,并提供生长发育指导。持续至新生儿1周岁。观察组在观察组基础上予以系统、个性化干预指导:(1)制定干预方案:构建新生儿健康档案,评估其体格和智能发育等相关情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2)育儿指导:每月集中授课1次,开展科学育儿教堂,讲解早期发展综合指导的重要性,分别从营养喂养指导、家庭养育环境和养育方法指导、智能促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讲解。同时由专人负责定期家庭随访及时动态、连续评估新生儿状态,确保和家长、新生儿之间形成互动循环。另外, 建立微信交流群,开通育儿热线随时咨询答疑。(1)营养喂养:根据新生儿生长发育规律指导喂养;(2)家庭养育环境方法指导: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及养成合理的睡眠习惯;(3)智能促进:根据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视听反应、感知觉及大运动、精细动作等训练。不同月龄具体干预措施:①新生儿期:指导家长予以婴儿抚触和被动操;让婴儿追视不同颜色、不同图案的卡片;摇铃训练听觉等;②1~3个月:俯卧抬头、竖抱、练习翻身;触摸或抓握不同物体;吸引婴儿进行目光交流和跟踪;不用声响刺激等;③4~6个月:练习俯卧手支撑、靠坐;主动抓放物品、触摸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和婴儿交流,呼唤名字寻找声源等;④7~9个月:练习独坐、爬行、扶栏杆站立;用杯子喝水,双手传递玩具;训练有意识发声;识别常见物品等;⑤10~12个月:练习独站和扶走,在海洋球、字母积木等玩具中连续精细动作和大运动;用模拟玩偶识别五官和表情,配合穿脱衣物等。(4)干预频率:新生儿期每周1次家访,指导喂养;亲子活动指导1~3个月每月1次,3~12个月每月2次。持续至新生儿1周岁。

表1 两组各月龄神经行为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各月龄神经行为评分对比(分,±s)

?

表2 两组各月龄心理发育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各月龄心理发育评分对比(分,±s)

?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及心理发育情况。(1)神经行为:出生后3、6、9、12月龄采用中国标准化儿童发展量表中智力发育指数量表(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3](总分100分)和运动发育指数量表(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4](总分100分)评价神经行为,得分与神经行为正相关。(2)心理发育:出生后3、6、9、12月龄采用盖瑟尔(gesell development diagnosis scales,Gesell)[5]发育量表评价从适应性、语言、社会、 大运动、精细运动5项综合评价其心理发育水平,总分100分,得分与心理发育水平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行为评分对比

观察组3、6、9、12月龄PDI和MD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发育评分对比

观察组3、6、9、12月龄Gesel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主要包括两个特点,第一、在胎儿期各神经系统的发育领先于其他系统,第二、神经系统以先快后慢方式发展[6]。为此,在此时期不仅需要提供婴幼儿必要发展、生存、保护和参与的条件外,还用最大程度发挥其潜能,为其完整的神经心理发育奠定基础[7]。以往临床常规的保健指导多为被动式保健模式且管理效率较低导致无法满足当下婴幼儿保健需求,部分患儿可能因没有有效的刺激激发潜能,进而导致其神经心理发育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为此,转变合理的保健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个性化干预指导是综合发展婴幼儿各项能力的重要措施,目的是早期对婴幼儿实施潜能开发,其根据婴幼儿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持续进行体格发育、营养、神经心理发育等全方位指导,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指导家长予以视、听、嗅、触、本体感觉等多样化感官刺激,同时因对制宜,创造精细运动、大运动、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婴幼儿大脑突出或联结数量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改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

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是感知、运动、记忆、情感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发展,上述动作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神经系统活动程度的反应[8],为此,采取合理的干预方式促进神经行为发育具有重要意义。PDI和MDI评分是临床用于评价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的重要量表,其评分越高则神经行为发育越好。本研究中,观察组3、6、9、12月龄PDI和MD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说明系统、个性化干预指导可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分析原因:系统、个性化干预中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定期开展科学育儿课堂,很据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分别从营养喂养、家庭养育环境、养育方法、智能促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讲解,强化其认知。同时由专人负责定期家庭随访及时动态、连续评估新生儿状态,确保和家长、新生儿之间形成互动循环,进而督查家长合理实施干预计划,从而促进神经行为发育[9-10]。

婴幼儿除神经行为发育外,还应注重心理发展。随着感觉和运动能力的成熟,婴儿获取的信息质量逐步完善,需要协调调节状态、接受和处理感觉刺激及随意控制精细运动和大运动三个系统以了解和适应社会[11]。Gesell发育量表是评价婴幼儿心理发育的量表。本研究中,观察组3、6、9、12月龄Gesel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说明系统、个性化干预指导可促进新生儿心理发育。可能与系统、个性化干预指导针对不同月龄婴幼儿采取针对性措施,其中1~3个月通过触摸或抓物体对视觉及触觉同步信息进行结合,增强其社会适应性;4~6个月练习俯卧手支撑逐渐训练肌肉伸屈以训练大运动[12];时刻保持和婴儿交流及不同声响刺激等促进语言发育;7~9个月指导其用杯子喝水,双手传递玩具同时10~12个月积木游戏等强化其精细运动,进而促进其心理发育有关[13-15]。

综上所述,系统、个性化干预指导可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和心理发育。

猜你喜欢
月龄婴幼儿个性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科学生活(2019年7期)2020-01-01 08:28:02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健康管理(2017年4期)2017-05-20 08:17:06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0:48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