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RS 健康管理模式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1-05-10 03:05付亚平杜俊艳苗晓琦梁保华李凤玲李世昌杨雪瑞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问卷素养

温 萌,付亚平,杜俊艳,苗晓琦,梁保华,李凤玲,李世昌,杨雪瑞,李 萱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207)

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3]。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储备力量,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如果没有健康作为保障,不仅会造成教育与卫生资源浪费,而且会造成人才损失。近年来,大学生健康状况逐渐受到关注,已有多项研究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该群体往往受感情、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失眠、抑郁等健康问题频出,急需进行健康管理[4-6]。高校对大学生健康的促进和维护责无旁贷,如何评价并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已成为高校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学生—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学校—刚性管理(Rigid-management)、人员—柔性管理(Soft-management)三方多级管理(SRS)策略对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的大学生实施干预,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效果,为推动高校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 年9—10 月在兰州新区职教园区3 所高职院校按年级和专业分层,进行等比例随机抽样,再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班级。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7-8]N=Z21-α/2(1-p)/ε2p,算得所需样本数为1 531,考虑10%误差,最终抽取42 个班1 684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即某卫生职业学院护理学、中医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5 个专业共557 名学生,某财贸职业学院金融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6 个专业共541 名学生,某现代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导游、学前教育、护理8 个专业共586名学生(见表1)。共发放电子问卷1 684 份,剔除应答率低于95%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 527 份,有效回收率为90.7%。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1.2 健康素养干预对象 根据相关研究报道[9],结合42 个班1 684 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计算预期率,对照组为0.4,干预组为0.6,最终选取某卫生职业学院6 个班、某财贸学院4 个班、某现代职业学院4 个班为研究对象,并将14 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355 人,对照组361 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自评健康素养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收回有效问卷714 份,干预组、对照组分别回收355 份、359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99.4%。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填式网络问卷结合纸质问卷进行调查。

1.2.2 干预方法 干预为期6 个月,进行学生—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学校—刚性管理(Rigid-management)、人员—柔性管理(Soft-management)三方多级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发放《健康人文:大学生健康管理篇》[10];设置大学生常见健康问题,通过微信小程序“报名接龙”发起报名。结合预报名情况确定线下讨论主题(每月一次),提供线上相关学习视频,设定阶段性健康生活行为目标。结合学生自评健康状况,发放目标记录卡,内容涉及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方面,让目标完成较好者介绍经验,督促其他人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学校—刚性管理:(1)硬件保障。利用学校现有条件,组织学生观看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影片,依据学生参与度给予学分,共一次。(2)实行过程性评价。开设健康管理课,要求干预组学生全部参加,课程内容涉及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管理、健康危险因素预警防控等方面,结合课堂签到及互动情况给予学分。(3)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中心。指导干预组学生制订个体健康管理计划,每月一次。

人员—柔性管理:(1)宣传科普知识。教师借助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健康科普知识,每天一次。(2)健康服务实践。组织健康服务志愿活动,包括社区健康体检服务、走访养老院等,共3次。(3)健康咨询日。针对多数人关注的健康问题,安排专业人员现场解答,每月一次。

干预前,对所有参与本研究的调研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注意事项,并就干预设计进行讨论,确保干预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干预前后,使用同一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现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如出现漏项、错项及时补填。对问卷数据进行核查,由专人负责问卷编码、汇总、录入、整理,剔除应答率<95%的问卷,采用平行双录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

1.3 评价方法

使用卫生部编制的2015 年版“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11],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及健康素养情况。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年级、民族、生源地、身高、体重、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无家族史、是否上过健康管理课及自评健康状况;健康素养情况以56 道题进行测试,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25题)、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8 题)、健康技能(13 题)3 个方面,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安全与急救知识、基本医疗知识、健康知识6 个维度。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3。

1.4 统计学方法

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素养现状采用描述性分析,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同质性分析和干预前后健康素养具备率的比较以及不同特征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干预效果分析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见表2)

(1)不同性别、专业、年级、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基本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调查发现,女生基本健康素养具备率较男生高,医学专业学生基本健康素养具备率较非医学专业学生高,大二学生基本健康素养具备率较大一学生高,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基本健康素养具备率比未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高,自评健康状况一般的学生基本健康素养具备率最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差的学生基本健康素养具备率最低。

(2)不同性别、专业、年级、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查发现,女生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具备率较男生高,医学专业学生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具备率较非医学专业学生高,大二学生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具备率较大一学生高,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具备率比未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好的学生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具备率最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差的学生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具备率最低。

表2 不同特征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

(3)不同年级、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查发现,大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率较大一学生高,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率比未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高,自评健康状况一般的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率最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差的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率最低。

(4)不同年级、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健康技能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查发现,大二学生健康技能具备率较大一学生高,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健康技能具备率比未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高,自评健康状况较好的学生健康技能具备率最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差的学生健康技能具备率最低。

(5)不同年级、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科学健康观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查发现,大二学生科学健康观具备率较大一学生高,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科学健康观具备率比未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高,自评健康状况一般的学生科学健康观具备率最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差的学生科学健康观具备率最低。

(6)不同专业、年级、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调查发现,医学专业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具备率较非医学专业学生高,大二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具备率较大一学生高,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具备率比未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好的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具备率最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差的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具备率最低。

(7)不同性别、专业、年级、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慢性病防治知识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查发现,女生慢性病防治知识具备率较男生高,医学专业学生慢性病防治知识具备率较非医学专业学生高,大二学生慢性病防治知识具备率较大一学生高,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慢性病防治知识具备率比未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好的学生慢性病防治知识具备率最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差的学生慢性病防治知识具备率最低。

(8)不同自评健康状况的学生安全与急救知识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发现,自评健康状况很好的学生安全与急救知识具备率最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差的学生安全与急救知识具备率最低。

(9)不同性别、专业、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基本医疗知识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调查发现,女生基本医疗知识具备率较男生高,医学专业学生基本医疗知识具备率较非医学专业学生高,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基本医疗知识具备率比未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高,自评健康状况一般的学生基本医疗知识具备率最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差的学生基本医疗知识具备率最低。

(10)不同年级、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健康知识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调查发现,大二学生健康知识具备率较大一学生高,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健康知识具备率比未上过健康管理课的学生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好的学生健康知识具备率最高,自评健康状况很差的学生健康知识具备率最低。

2.2 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学生整体健康素养为因变量(0=不具备,1=具备),分别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专业、自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上过健康管理课是学生整体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大二、医学专业、上过健康管理课、自评健康状况较好和很好的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较高(见表3)。

2.3 干预前后两组健康素养比较

干预前,两组健康素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基本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对照组,且除健康技能、科学健康观、健康知识维度外,两组其他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3 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表4 干预前后两组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

3 讨论

3.1 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整体较高,但均衡性较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此次调查的学生基本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1.3%,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24.1%)[12],但与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从健康素养的3 个方面来看,学生健康技能素养水平最高,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水平次之,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最低,与国内部分报道相似[13]。提示学生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有待提高。根据知信行理论,只有加强相关知识储备,才能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批判思维,维持和促进健康行为[14]。为使医学生保持健康行为,应增加其健康知识,使其健康知识和行为素养水平全面提高。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多方位、系统化、创新性的健康素养提升模式[15],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成为自我健康第一责任人,从而保持健康行为。

3.2 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一致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级、专业、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上过健康管理课是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国内报道相似[9,12,16]。随着学习年限的增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对提升健康素养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医学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这可能与医学专业学生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医学教育有关。

3.3 基于SRS 健康管理模式的健康素养提升策略可有效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提升,而对照组仅在科学健康观方面有显著提升,表明学习环境对学生健康素养产生影响,而实施SRS 健康管理模式对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更具优势。SRS 健康管理模式从学生、人员、学校层面改善学生健康知识知、信、行状况,有助于丰富健康知识,坚定健康信念,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保持和促进健康行为,全面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4 结语

全面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丰富大学生健康知识,促使学生保持健康行为是高校的主要任务。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全方位、系统化、创新性的SRS 健康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开展健康管理相关工作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问卷素养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