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丽 萍
(新乡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二 新乡 453000)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用于浸润深度为T3期的膀胱癌、边界不清的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等,手术操作较为复杂且容易引发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1]。相关研究表明,对行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护理效果[2]。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的30例行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的临床资料,资料显示,该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5.42±6.35)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4.26±6.4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及临床资料上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膀胱癌的诊断标准[3];(2)所有患者均进行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纳入研究对象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4)纳入患者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或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3)严重手术禁忌证;(4)患有胃肠道疾病或伴随病史的患者;(5)患有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局部进展性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常规健康教育、生活护理、体征监测等。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当耐心讲解膀胱癌的相关知识,对患者解释手术的方法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对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开始手术之前可以让患者先对手术室的环境有一个大致了解,指导患者的手术体位,选择最佳造口位置,尽量消除对手术所产生的紧张感。(2)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体位;手术完成后应当及时告知患者,减轻患者的恐惧情绪。(3)术后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巡视,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观察引流管中流液的颜色及性状等;为了预防出现压疮,可使用四方枕垫在患者臀部下,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及下肢按摩;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4)康复护理:术后1d可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轻微活动四肢;术后第2d撤去心电监护并让患者在病房内慢慢活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慢慢扩大活动范围,护理人员应当陪同左右,预防不良情况发生。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肠梗阻、切口感染等。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3%),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膀胱癌的多发于50~70岁的男性,其病因与遗传、吸烟等相关,临床表现为血尿、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该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但是该术式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大,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4]。相关研究显示,对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进行优质护理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手术效果,降低肠梗阻、切口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减轻患者围术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5]。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能够尽量打消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性和依从性;术中护理能够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以及重建自我完整的概念[6]。
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几个方面得知,对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更有效,患者护理后的各项体征较稳定,降低应激反应,因此该护理在临床上值得借鉴与推广。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对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患者有着显著的成效,该方法可以加快患者康复,改善手术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护理行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患者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