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大 棚
(天津市和平区劝业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020)
脑卒中后疲劳是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面容憔悴、神疲体倦、心悸气短,且该并发症伴随症状病程较长,迁延不愈,还会有逐渐加重的发展趋势,患者常见焦虑、失眠、慢性疼痛的症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1]。有研究显示[2~3],脑卒中后疲劳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病率较高,高达48%左右,而社区脑卒中患者后遗症中疲劳问题发病率高达70%,该并发症还会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的进程,威胁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探讨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选入60例社区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对比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入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社区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共计6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63.2±6.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62.9±6.0)岁。对比上述资料数据组间无显著统计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后经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症诊断疗效评定标准》[4]以及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标准;(2)患者年龄30~85岁;(3)患者临床症状包括疲劳,经FSS评定每项评分均超过4分,总评分超过36分;(4)患者或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意识障碍和认知障碍的患者;(2)因脑部恶性肿瘤、脑外伤、格林巴利综合征等脑病引发功能障碍和相关症状的患者;(3)配合度极低,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其中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Lilly France,国药准字J20050122,20mg)口服治疗,剂量为20mg;针对脑卒中后焦虑患者提供西泮片(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33020250,2.5mg)进行治疗,剂量为5mg;针对脑卒中后疼痛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必要情况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0.3g)口服治疗,剂量为0.3g,持续治疗4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基础药方包括生黄芪120g,赤芍15g,当归、红花、桃仁、地龙、川芎各10g。水熬煎制,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以2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禁忌生、冷、坚硬食物,同时避免过度训练,注重休息。针对周身困倦、痰浊较重、舌苔厚腻的患者加以薏苡仁30g、苍术15g以及佩兰10g,以达到健脾化湿的效果;针对阴虚口干、舌红苔少、燥热心烦和脉细弱者,加以天花粉和石斛各30g,以达到滋阴润燥的效果;针对肢体麻木、头晕目眩的患者,加以钩藤、天麻各15g,以达到清肝消眩的效果;针对大便干燥的患者,加以火麻仁20g;针对小便失禁的患者,加以山茱萸、五味子各10g,以达到补肾收涩的效果;针对口眼歪斜的患者,加以全蝎10g,僵蚕9g,以达到祛风解痉的效果;针对语言不利的患者,加以胆南星、石菖蒲各15g,以达到化痰通窍的效果;针对腹胀的患者,加以木香、砂仁各10g,以达到健脾理气的效果;针对失眠症状的患者,加入夜交藤10g、酸枣仁20g,以达到养心安神的效果。
采用FSS疲劳严重程度量表[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SS评分,该量表共有9个条目和7个分值点,1~7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和非常同意,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疲劳程度越严重,每项分值均超过4分,且总分超过36分的患者均可算为疲劳状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表WHOQOL-BREF[7]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该量表共计28题,内容均为患者近期的生存质量情况,涉及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精神领域,任一领域均为20分,其中包括独立分析问题条目2个,领域得分4个,总体情况2个,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采用IADL日常生活质量量表[8]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质量,内容包括购物、备餐、洗衣、使用交通工具、做家务、打电话、自理、服药等,每项最低分计作8分,表示完全正常,超过16分则代表功能下降,最高分不超过31分。单项计作1分表示正常,计作2~5分均表示功能降低,只要有2项以上的功能评分超过3分,则表示患者功能明显下降。
对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治疗后FS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S评分比较(例/分)
在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方面,两组患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例/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IADL评分接近,治疗后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更大(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ADL评分比较(例/分)
有研究显示[9~10],社区康复当前已经成为解决广大残疾患者康复的主要途径,有超过70%的残疾患者均能在社区干预下得到康复,而只有10%左右的患者存在疑难问题需要康复机构的介入才能解决问题。由此可见,社区康复治疗对很多包括脑卒中疾病在内的残疾患者,在功能恢复上有连续性的治疗保证,有助于促进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性治疗,改善精神状态,同时还能很大程度扩大患者社会接触面来达到提高社会功能的效果[11]。
疲劳症状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具备慢性病理性疲劳的特点,通常患者无法通过休息来调整。研究发现疲劳症状的出现与患者预后有紧密的关系,而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在3年内的死亡率比脑卒中患者更高[12]。至今为止,脑卒中后疲劳尚无明确机制,临床评估或与患者卒中后久坐和长期卧床有关,导致躯干核心的肌群失用,呼吸肌乏力,机体缺氧。但鉴于脑卒中疾病的特殊性,患者恢复后躯体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还会产生慢性疼痛的问题,随着社交活动缺失,又会逐渐产生焦虑、抑郁、烦躁、失眠等心理和生理问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社区康复的应用正好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主要康复时期,不但保证了患者康复治疗的延续性,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在本研究纳入的社区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中,患者均伴随运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失语症以及不同程度慢性疼痛的问题,临床还有因疾病而引发的焦虑、抑郁、失眠的情况,如研究发现[13],脑卒中后疲劳患者有71%伴随焦虑症状,而抑郁与焦虑及患者的疲劳度呈正比关系,诱发疾病1年以上的患者,尽管疼痛感与疲劳程度不相关,但存在慢性疼痛症状的患者,对应的疲劳感将更严重,失语症方面则与患者失眠症状有关,失眠的患者更容易疲劳,进而引发功能障碍等问题。
对于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中医提倡整体治疗观,古往今来历代有名的医家均推崇补阳还五汤为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进行治疗,同时结合患者的相关症状进行加减,更能满足现代人体质的现状及对生活高质量的要求。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具备两大特点,首先是该药方秉承了“有适证则用适药”的原则,比如针对气虚痰阻型的偏瘫患者,则要用补中益气汤来治疗,针对气滞经络型的偏瘫患者,则要应用逍遥散来治疗,患者疾病发展与表现类型的不同,都需坚持辨证论治的方针。其次是该药方主张重用黄芪,以达到补气活血的效果。
本研究中,采用基础常规治疗加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SS评分、I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单一应用基础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而在WHOQOL-BREF评分方面,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显著改善(P<0.05)。该结论与计冬[14]在其研究中的结论相似,再一次证实补阳还五汤应用的价值。在该药方中,黄芪具有活血补气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桃仁有助于活血祛瘀、止咳平喘和润肠通便的效果;红花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功效;赤芍有助于养阴行瘀、消肿止痛;川芎则能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当归可以益气补血;地龙具备清热定惊的作用。因此应用在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15]。
综上所述,针对社区脑卒中后疲劳患者提倡在常规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疲劳程度,缓解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