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平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124)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迫在眉睫。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深化教育改革就是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造就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其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高质量的中小学体育师资,促进和推动青少年体质全面健康发展。
为此,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致力于更新课程体系,改变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紧接着,2004年教育部又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旨在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2]。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专门提出了制定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意见。2013年,教育部进一步启动了包括体育在内的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以便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2018年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4]。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话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当前我国人才培养面临着环境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双重考验,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要把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放在世界科技发展、教育改革和国际竞争的大潮中[5],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经验,关注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
以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经验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与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并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以“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美国体育专业”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学术论文。对获取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分析与总结,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1.2.2 历史研究法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考察美国体育教育专业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史料,通过对所获史料进行梳理、分析与归纳,为本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19世纪初,美国对于各类移民所带来的体育项目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对于各类移民所参与的体育项目也没有严格的限制。于是,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移民买下了Jahn的社会体操俱乐部之后便很快带到了美国,并且与美国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特别是与基督教文化的相互融合促使了体操运动在美国的快速发展[6]。19世纪30年代,体操运动在哈佛大学的校园里出现,年轻人在一片开阔的场地上攀爬、摆动和旋转,嬉戏玩耍的场景令人欣喜[7],体育文化和身体锻炼在学校初现端倪。随着学校体育在美国的发展,体育师资捉襟见肘。于是,1861年7月4日,迪欧·路易斯(Dio Lewis)在波士顿创建了美国第一所体育师范学校,这标志着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开端[8]。迪欧·路易斯创建的体育师范学校聘用了4名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专家担任教师,课程有解剖学、生理学、卫生学、教育哲学以及自由体操等,教学计划为期10周。该校1861—1868年的8年间总共培养了250名体育专业人才[9]。继迪欧·路易斯之后,1866年美国体操联盟师范学校、1881年萨金特体育师范学校、1886年春田学院国际训练学校、1888年肖托夸体育学校、1890年波士顿体操师范学院等相继诞生。萌芽时期的美国体育师范学校大都由私人创办,各校之间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毕业要求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其理论课程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均以医学类课程为基础[10]。
19世纪中后期,随着体操运动在美国公立学校的推广,体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被确立。1866年,美国加州率先通过立法规定了体育进入学校,这不仅是美国政府层面上第一个要求体育进入学校的法律文件,而且还标志着学校体育结束了自由发展的阶段[6]。一战结束后,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断下滑,健康检查结果令人堪忧,于是政府开始对学校体育高度重视,到1930年,全美通过立法要求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的州已达39个[11]。与此同时,时任美国纽约布鲁克林阿德菲学院(Adelphi Academy)的系主任威廉·安德森(William G.Anderson)为统一和规范体育师资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提高体育师资的培训质量,在1885年11月创立了美国体育促进会(AAPE),开启了美国专业体育教师培训的先河[12]。在美国体育促进会(AAPE)的推动下,19世纪80年代后期,两年制的体育师资培训课程开始出现,这与早期的体育师资培训课程相比已有较大不同。19世纪90年代以后,为配合体育师资培训课程的不断拓宽,四年制和五年制的培训模式陆续诞生[13]。到1900年,已有15所教育机构提供各类体育师资的培训,且部分公立大学有权授予学士学位。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哈佛、斯坦福等一大批世界知名大学陆续加入体育师资的培训行列,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01年,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首先提供了硕士学位的体育人才培养计划,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开始创立[14]。1924年,纽约大学开始培养博士层次的体育人才,体育人才培养规格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这一时期,体育师资培训机构的数量更是急剧增加,从1920年的28所快速上升到了1946年的361所,1950年则超过了400所[15]。截至1950年,接受体育专业培训的总人数已经达到76 000人[16]。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专业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层次都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供求关系趋于平衡。
20世纪70年代,由于尼克松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陷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工业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和国债猛增。经济状况的持续性恶化,导致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开始大幅削减。与此同时,美国高等教育另一部分经费的重要来源,即来自社会和企业的捐助也在缩减,这对已经陷入办学经费困境的高等教育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9]。此外,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中小学生入学率的下降和体育课的减少,体育教师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这给原本就处于困境当中的高等教育、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严重的打击,于是以培养各类体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的体育专业面临着调整、裁减甚至是关闭的严酷现实。在这一波主要由经济引发的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中,华盛顿大学、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以及奥尔良大学等一批院校的体育系及其招生计划被迫关闭[17],更多的大学则是纷纷调整教育和科研计划,转设非师范专业,如运动管理、运动科学、运动医学、健康和身体素质管理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专业的研究方向从师范类快速向非师范类转移发展。到1981年,全美已有超过40%的体育院系设置了非师范专业,1987年这样的体育院系达到了75%[18]。经过40年多年的发展,到2010年运动学与社区健康研究已经成为了美国体育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全美体育相关专业数量突破了1 200个,且有意愿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考生人数从20世纪60、70年代的60%下降到了5%[19]。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虽然在美国的办学规模不断缩小,但其在培养体育师资和科研方面仍然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从美国体育教育专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国的体育教育专业始终处于调整和变化当中,它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快速迎合社会需求的姿态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突显出服务社会的精神。
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权威性高、专业性强,对于加强体育教育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未来体育教师的培养质量、促进未来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1.1 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过程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国家处于准备之中》《明日之学校》《明日之教师》《改革之呼吁》等大型教育研究报告的公布表明,美国开始意识到教育所存在的严重问题,通过制定标准推动教育改革就此掀开了序幕[20]。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首先签发了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美国2000:教育战略》,该战略要求建立美国学业考试制度,确立不同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标准。1993年,克林顿总统又颁布了全国性教育改革法案——《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技能标准委员会,编订职业技能标准,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和评估体系。在教育战略和法案的推动下,美国教育标准化运动迅速发展了起来。
就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而言,美国健康、身体教育、休闲和舞蹈联盟(AAHPERD)下属的国家运动与体育教育协会(NASPE)于1983年就已经开始制定,并于1987年、1989年、1992年分别颁布了三份“体育教师专业认证能力要求”[21],这被视为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前身。在全美教育标准化运动的推动下,1995年,NASPE正式颁布了第一版《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随后,2001年、2008年和2017年,NASPE又陆续颁布了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美国社会和教育背景的变化是推动NASPE不断修订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动力,但这种动力不是来自体育教育领域的“内生式需求”,而是来自体育教育专业“外生式发展”的需要[23]。
3.1.2 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体系
从专业标准的理论基础看,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20],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情境性以及社会性,强调学生的批判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往能力等的培养。从专业标准的呈现形式看,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是典型的教师专业标准,主要从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制定。从专业标准的纵向结构来看,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是三元结构,主要由专业领域层、具体内容层和内容条目层构成。其中,专业领域层是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分类层;具体内容层是教师在专业领域中的活动层;内容条目层是对专业标准最详细的描述层[24]。从专业标准的横向结构看,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是三维框架,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应知)、专业技能(会做)和专业品质(态度)三个维度[25]。其中,专业知识是指体育教师应该知道的学科概念、结构、内容、原则等;专业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专业品质是指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认同、道德情操、尊重学生等品质。以第四版本科层次的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为例,标准维度“内容与基础知识”和“熟练技能和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属于“应知”范畴,即体育教师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标准维度“计划与实施”“教学实施与管理”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属于“会做”范畴,即体育教师要具备的专业技能;标准维度“专业责任”属于“态度”范畴,即体育教师要具有的专业品质。
表1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维度统计表[23,26-27]Table1 Statistical tableof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standardsfor pre-service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23,26-27]
3.1.3 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效用
在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教育机构不是以领导的身份出现在大学面前,而是扮演协调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各州可以对教育进行不同的立法,每所大学可以根据各州需求办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28]。虽然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办学上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各州之间在办学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NASPE制定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在全美被普遍认可,通常被认为是美国体育教师教育最具权威性的认证标准[29],对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其效用主要体现在指导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和衡量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两方面。由于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而判断体育教师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职前教师专业标准[20]。因此,大部分美国体育院系在建设体育教育专业的过程中,从专业理念、课程设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来执行,整个专业建设与专业标准紧密相连,以保证培养的体育教师达到标准的要求。
按照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培养人才并不意味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一定能够达到标准,还需要通过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NCATE)的专业评估。整个评估过程非常严格,不仅要按照NCATE的规定提交各种支撑材料,而且还要接受专家组的现场考察等。对于这种评估,美国大学一般都是采取自愿的形式,但很多大学都非常乐意参与评估,尤其是办学层次和水平较低的学校,因为通过NCATE组织的职前体育教师专业评估就代表着该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被权威组织认可,其培养的职前体育教师是合格的。
西方教育思想与现代美国精神的结合使美国体育教育显现出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的特征,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完人教育为目标、追求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理念,使之在100年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体育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28]。
3.2.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美国高等教育的运行,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大学自身利益和社会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30],市场调节着高等教育的结构,决定着专业的发展方向。因此,美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主动服务社会寻求专业的发展。如果一所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是高产出的,其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供不应求,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办学经费和最优秀的生源。培养的优秀人才越多,学校的名气也就越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反之,如果一所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是低产出的,其培养的人才也不被社会所认可,学校会当即作出调整,以免影响办学经费的来源和学校的声誉。当前,NASPE制定的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说就代表着美国社会对体育教师的需求方向。因此,许多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都紧密围绕NASPE制定的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办学。以印第安纳大学的公共健康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为例,为增强该校学生在公共健康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等紧紧围绕NASPE制定的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从“科学与理论知识”“教学与管理”“体能和技能基础”“计划与实施”“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专业化”六个维度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有能力将众多科学知识整合、应用于体育教育实践的基础之上,也完全能够胜任各种运动技能的教学,并能满足且适应社会需求[31]。
3.2.2 以“完人”教育为目标
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完人”教育目标与整个美国的公民教育的大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美国,公民教育特别受重视,从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甚至美国人的一生都贯穿了公民教育[32]。1994年美国政府颁布的《公民与政府教育国家标准》,更加突出了公民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33]。在美国公民教育的大背景下,美国高校纷纷推出了“核心课程”的教育计划,即刚进入大学一、二年级的新生不分专业,先接受“核心课程”的学习,到第三年才进入专业学习。“核心课程”并不是以实用教育为目的,而是以增进知识、开发才智、推广学术为导向。同时,美国的大学也从不鼓励学生过早地一头扎到专业学习中去,因为专业知识一般都是技能性的东西,受过教育的人通过适当的训练之后基本就可以掌握[34]。这便是美国“完人教育”的基本思想,也是美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理念之一。这种教育理念曾在美国教育界引起过激烈的争论,但从实践效果来看,以“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通才教育确实为美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了一大批教育学知识较为厚实、技能娴熟、科学文化知识广博的体育人才。此外,经过通识教育之后的体育人才,其知识面之广、文化修养之深、日后学术底气之足都是其他国家单科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所难以企及的。正是因为美国高等教育的这种“完人”教育理念和方式,才导致了美国体育人才具有广博的学识以及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有着看待问题的更为宏观的视野,这使得他们的专业发展有了更坚强的后盾和依托。
3.2.3 追求创新精神
美国大学素来重视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早在20世纪初期,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教授就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20世纪中期,美国教育家R.M.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进一步指出大学教育就是要发展人的理性,养成智性美德,实现最高智慧——睿智[35]。20世纪后期,美国高等教育再次掀起改革浪潮,在此次改革运动中培养创新型人才被推向了高潮。1984年,《投入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研究报告出炉,该报告由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发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不是为了学生从事某一具体行业或者职业而进行的专门性的窄面训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是为未来所做的最好准备,学生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大量新信息的能力[36]。具体到体育教育领域,美国的高等教育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能,而且思想要包容开放、富于创新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制度上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性发展,尊重个体差异,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37];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文科与理科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在促进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
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起源于医学,与大学传统学科结缘之后,随着“新体育”思想的兴起在教育学转向中逐渐成长,在经历了科学化浪潮、专业化发展和标准化融合之后最终走向了成熟[38],形成了注重通识性、教育性和全纳性的课程设置特点。
3.3.1 注重通识课程的学习
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通识教育,大一、大二的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通识类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写作、数学、文学、心理、历史、艺术、社会、自然、文化与价值等在内的众多学科,涉及的学科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写作、数学、心理等课程既有基础性又有实用性,是未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必要知识[39];而历史、艺术、社会、文化与价值等课程能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与视野,对于提高未来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具有很大的帮助。为保证通识教育的涉及面,通识课程一般被确定为4~6个方向,学生必须按要求在规定的方向内选修通识课程。虽然学校对于学生选择通识课程的方向做出了一定的强制性,但对于具体课程的选择学生却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每一通识教育方向目录下的任意课程。如印第安纳大学,其通识课程共设有六个方向,其中艺术与人文学通识课程方向有199门课程,根据学校规定的6学分的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任意选课[31]。由此可见,门类全、范围广、划分细致的通识课程能让学生在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之前,首先成为一名能为社会服务的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这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所倡导的“完人”教育和尊重个人价值的双重目标。通识课程的科学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满足了美国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需求,对于促进未来体育教师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3.2 强调专业课程的教育性
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两年的通识教育后才能进入真正的专业课学习阶段。与一般性专业的学习不同,由于体育教育是典型的“双专业”,即体育教育专业是由体育专业和教育专业组合而来[40],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就特别注重和强调学生学习带有体育特性的教育类课程。以俄亥俄州立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该校专业课程总共74个学分,其中70个学分就与体育教育相关,从专业理论到专业实践教育学科始终贯穿其中[41]。体育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的相互融合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将两类课程放在一起学习,而是通过开设一系列体教融合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
如体育与休闲研究导论、适应性体育教育导论、进攻性游戏教学、对抗类游戏教学、持拍类游戏教学、中小学体能教学、中小学终身运动教学等[39],都是体育专业与教育学融合的典型课程。通过全面学习这些专业课程,学生都能够基本掌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全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储备让学生完全懂得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更加灵活多样,能从容应对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切实有效地满足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需要[41]。
3.3.3 课程设置的全纳性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的萨拉曼卡组织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顺利通过《萨拉曼卡宣言》,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理念。所谓“全纳教育”是指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学校要平等地接纳所有学生。“全纳教育”主张在普通学校环境中为特殊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提倡特殊学生与正常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和交流。对于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美国起步明显要早于其他国家。据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所有的中小学就已经全部正式面向特殊学生开设了体育课,以帮助听力、肢体、语言、精神以及智力等具有一定障碍的学生接受和正常学生相似的体育教育[39,42]。
为保证体育师资培养与中小学全纳性的体育教育相接轨,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包含了特殊教育学原理、残疾人概论、学习与行为障碍特征概论、特殊学生心理特征与调适、特殊学生学习评价方法等相当数量的全纳性课程。全纳性课程的设置,使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普通体育教育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特殊体育教育的技能,培养出来的体育师资兼具普通和特殊体育教育的双重能力与技巧[43]。这充分体现了美国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特殊学生个性化需要的高度关注和课程设置的全纳性思想。无论学生的体能、技能、协调性、柔韧性以及能够参与运动的程度如何,也不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社会行为是否具有潜在的破坏性[44],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该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保证教育的公平、公正。
在现阶段如何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是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体育教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在人才培养理念、标准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长期以来,为美国乃至世界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知识、懂技能、会教学的优秀体育教师,这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去吸纳美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其目的是提高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但在借鉴美国优秀经验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生搬硬套,要充分考虑我们的基本国情。在借鉴美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若能根据国情并结合各个院校的办学特点,将会更好地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