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化语码视域下论文引言中作者身份构建的跨学科对比研究

2021-05-10 02:04祁亚伟
关键词:管理学语篇身份

祁亚伟,唐 静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10)

一、引言

传统观点认为,学术论文体裁是知识与观点的客观载体,应当避免作者自称等人际介入[1]。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语篇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对于学术论文这一体裁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学术论文就其本质而言是“特定情境下的社会构建”[2],会随着文化语境、学术规范或是作者资历等参数发生动态变化。这一观念的更新客观上对学术论文作者,尤其是二语写作新手造成了认知上的困惑。作为学术语篇研究大本营之一的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期刊在1986年至2012年之间发表的学术语篇研究论文中,有高达四分之一左右涉及人际互动方面[3],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学术论文作者“是否应当介入语篇”和“以何种身份介入语篇”这两个重要问题。

纵览相关文献,围绕学术语篇中的自我指称与身份构建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身份的类型研究。基于Ivanic[4]和Kuo[5]等人开创性的分类方法,Hyland[6]将自我指称语的语篇功能概括为陈述目的、解释过程、宣告结果等五个方面;Harwood[7]发现,自我指称语主要帮助作者建构语篇组织者、观点表达者、方法叙述者、致谢者等各种语篇身份;随后,不同学科学术语篇的相关研究如Mur Duenas[8]、McGrath[9]等发现,学科特性成为身份类型分布的决定因素之一。二是跨学科对比研究。对软硬学科论文中自我指称情况的调查表明,物理学、生物学等传统意义上“作者撤退型” (author-evacuated) 硬科学论文作者,均在语篇中通过自我引用、人称代词或其他方式大量指称自我,其频率甚至超过了部分软科学论文[7][10];而在软科学内部,即使是具有阐释性、单一作者等一系列相似特征的邻近学科,在语篇身份的构建上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9]。三是跨文化对比研究。研究几乎全部以英语文化为比较基准,对比非英语文化语境下的论文作者在身份构建方式上与其存在的差异。比如,与倾向于凸显研究者和话语构建者身份的英语作者相比,汉语作者更侧重于利用研究者身份凸显学术性和权威性[11];而土耳其语教学研究论文作者相比英语作者更喜欢通过诸如被动语态等手段隐藏作者身份[12]等。

以上研究从不同视角较为全面地描绘了学术语篇中的身份构建情况,对二语学术论文写作者有一定启发。然而现有研究尚存不足之处。一方面,前人文献多将身份构建置于学术论文整体进行研究,但现有的针对学术论文摘要、引言、文献综述、结果等部分的研究均发现各亚体裁具有区别于论文其他部分的显著特征,如Martín和León[13]就认为,引言同学术论文其他部分相比具有更为复杂的体裁结构,这使得引言中可能包含更多的修辞劝说元素,值得单独研究。另一方面,以上研究多为从语言学角度对作者在语篇中的自我指称和身份构建特征进行描述,对于这些现象原因的解释也往往停留在语言本身,忽略了语言与社会等因素的互动关系,未能从“认识论”的角度[14]入手解释学术语篇的学科差异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学术论文引言这一重要亚体裁 (sub-genre),从软硬学科中各选取管理科学和化学两个代表学科的学术论文引言作为语料,对比分析论文作者在引言各语步中身份构建情况,并利用合法化语码理论的专门性维度解释两学科呈现出的差异,拟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一是两学科论文作者是否在引言语篇中指称自我,若是,多以哪几种身份介入语篇?二是两学科作者在引言语步中的身份构建存在哪些异同,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动因又是什么?

二、理论框架

(一)合法化语码理论及其专门性维度

合法化语码理论由社会学家Karl Maton在Bernstein[15]的语码理论和知识结构理论以及Bourdieu等的场域理论[16]基础上创立的。合法化语码包含专门性、自主性、紧密性、时间性和语义性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中,与学术语篇学科性特点联系最为密切的是专门性维度,其涉及的是将社会文化的参与者及其话语建构成专门的、有独特地位的语码。在此维度中,Maton进一步认为“知识”通过认知关系(epistemic relation, ER)和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 SR)分别同认知客体和认知主体建立联系[17]。认知关系强调知识与认知客体的对应关系,如客观世界的规律等,而社会关系则强调知识与认知主体的关系,如研究者等。这两种关系分别对应了“什么可以合法地描述”以及“谁可以合法地描述”两个问题。

Howard和Maton[18]在回答教育学研究的知识内容如何从读者那里获得“合法性”这一问题时,进一步拓展了合法化语码理论。他们认为,认知关系和社会关系两个维度的正负值配比构成了四个象限的坐标系,代表不同学科性规约下的学术话语语码组成形式,即精英语码 (SR+, ER+),知识语码 (SR-, ER+),知者语码 (SR+, ER-)以及相对语码 (SR-, ER-),见图1。

图1 认知—社会关系下合法化语码的构成形式

知识语码主导的学科社团中,知识以等级结构的形式组织,这些知识往往都经由科学程序认证,因此作者的声望并无很大影响[19],传统意义上的化学等实证类硬科学研究大多属于此语码结构;知者语码主导的学科社团更容易形成等级知者结构和水平知识结构,语码的合法性来源于作者在社团内的声望和名誉,因此其主导的学科社团往往重视认知主体的经验和对现象的解读,该象限内的典型成员有文学等人文科学;精英语码的合法性来源于作者在该学科内的高度权威性以及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认识和独到见解;相对语码则是作者声望与知识丰富程度均不突出的语码组成形式。作为本研究对象的管理学和化学引言语篇分属于知者语码和知识语码占主导的学科社团之中,因此必然在包括作者身份构建在内的一系列人际互动中展现出差异,值得深入探讨。

(二)学术语篇中的作者身份

身份展示了个体对自我和与他人关系的认知,这种认知在语篇身份构建上反映为对语言形式的选择。语言不仅反映现实也创造现实[20],语篇中这些语言形式的选择所构成的语言集合,不仅帮助反映和表达“自我”,即语篇观点传达,同时也使语篇作者实现“自我”,即语篇身份构建。作者在语篇中身份构建的意义与语篇中的两对关系有着密切联系。一是作者与信息的关系,作者以何种身份表达学术语篇中的命题或非命题信息关系到这些信息传达的有效性。二是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作者是否承认读者并实现与之的有效互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作者对语篇的介入程度,即多大程度上愿意凸显自己在语篇中的身份。可见,作者身份是这两对关系的核心要素,充分认识学术语篇作者语篇身份的显与隐、语言表征、类别分布等方面的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把握论文作者人际互动的机制和规律。

合法化语码理论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考察知识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学术语篇的话语实践而言,社会学理论虽有很强的解释力,却难免过于宏观。以往研究表明,作者在语篇中的身份构建及其通过身份实现的互动、评价、劝说、推销等语篇行为,在语言上表征于词汇、语法、语篇等多个层面,如自我指称[7],it前置结构[21],评价型that[22],宏观体裁结构[23],介入标记[24]等。因此在考察学术语篇学科特性对身份构建的影响机制时,以语言学的手段对语言现象进行充分描述,以合法化语码为理论指导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有助于揭示学术语篇人际互动的深层次社会语用特性。

三、研究设计

(一)语料收集与加工

本研究语料选自四本国际学术界影响因子较高的英文期刊,其中管理科学期刊为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和ResearchinOrganizationalBehavior,化学期刊为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和JournalofOrganometallicChemistry,然后从中各随机抽取25篇共100篇并提取出引言部分。

本研究作者参照学术论文引言的新CARS模型[25]对语料进行语步到步骤(move-step)的划分与标注,其中语步一为“建立研究领域”,语步二“确立研究定位”中,步骤一又分为“指出差距”和“继承前人”两种互斥的实现方式,步骤二为“积极辩护”。语步三“展示当前研究”包含7个步骤,分别是“宣布当前研究”“提出问题假设”“阐明研究定义”“概述研究方法”“宣布主要结果”“申明研究价值”和“列出文章结构”。统一标准后划分的一致率为84%,不一致之处由两位作者讨论后全部确认完成。最后筛选出满足三语步结构的引言79篇,并从中随机抽取60篇组成本研究的语料,共40211词,其中管理学语料23148词,化学语料17063词,两者的语步构成比例详见图2。

图2 管理学(左)和化学(右)引言三语步词数的构成比例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语篇身份构建在文本中最直接的体现——自我指称语为研究对象,使用AntConc 3.5.7软件检索出论文作者自我指称所对应的文本形式,如I和we等第一人称代词及ou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等。接着对检索结果逐条仔细分析,排除非作者自我指称的情况,如在举例中出现的指向作者以外人的指称语和公式中的字符“I”等,并且根据上下文判断复数代词we、us和our等的语义指向,分为指代作者本人及研究团队的独占式,如:“...we describe the unexpected outcomes of the reactions... ”以及指代作者与读者双方的包含式,如:“...most of us can think of yielding and passive coworkers...”并依次统计频数。然后,结合每一条检索结果的文内语境,尤其是句干的主动词来判断其中的作者身份,将其归纳总结为不同的身份类型,并对两学科引言中身份类型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检验。最后,基于统计数据来描述两学科引言中作者身份的语步化分布异同,并尝试从合法化语码理论的专门性维度来解释这些异同的深层次社会动因。

四、结果与讨论

本节从引言语篇中的自我指称语出发,总结出作者通过自我指称语构建的不同身份类型,最后将这些身份置于引言内部的语步结构之中,从而全面考察两学科引言语篇的身份构建差异。

(一)自我指称语分布的异同

由表1可以看出,两学科作者均在引言中使用自我指称语来指代自我,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不包含读者的人称代词we,占所有自我指称语的一半以上,其次是不包含读者的物主代词our,两学科语料中均未检索出me。两学科呈现的不同之处有三,一是从总量上看,管理学引言中自我指称语的数量每千词高达13.44次,远高于化学引言的5.04次,两学科引言自我指称语的标准化频数有着显著差异(t= 4.635,df= 42.169,p< 0.05);二是管理学引言中包含的自我指称语种类要多于化学引言,除了we和our等之外,还出现了I和my等单数代词;三是管理学引言作者使用了大量拉近读者的包含式代词,而此类代词在化学引言中数量很少。

表1 两学科引言中自我指称语出现的频次

一方面,管理学和化学作者在引言中均存在人际介入需求。近年来,学术语篇自我推销的特性不断凸显,受此影响的化学作者在语码组织原则上也更强调知识的社会关系。正如Hyland和Jiang的历时研究所发现的那样,第一人称代词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在多数学科论文中其数量均有明显上升[26],表明人际介入已成为众多学科学术论文语篇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与化学引言相比,管理学引言自我指称语的数量更多,种类也更加丰富。由于不同学科知识的属性不同,组织方式各异,形成了等级知识结构和水平知识结构两种知识累积的倾向[14]。作为软科学领域的研究,管理学论文与硬科学研究相比较少基于实验等公认的研究方法,这种水平知识结构更容易受到同行审稿人的挑战,因此作者格外重视通过自圆其说的逻辑和对语篇及读者的引导来提升研究的主体间“协商性”及“劝说性”,而自我指称语,特别是包含式自我指称语便成为了组织学科内专门性语码的重要语言学手段。化学论文属于传统意义上硬科学,微观的、特殊性的理论被宏观的、一般性的理论所概括,学科知识以金字塔形等级结构不断累积。这种结构之下的知识往往具有合规性和自明性,无需过多阐述与解读,因此化学作者介入语篇的频次也就没有管理学那样高。最后,等级知识结构中知识累积的合法性关键在于遵循和使用广为认可的程序和工具,这无疑有利于研究团队的分工合作,而水平知识结构下更强调个体的新见解、新观点,因此单数代词在化学引言中很难找到。

(二)作者身份类型分布的异同

根据语料中上述自我指称语的语义指向并结合语篇所处语境,将其分为观点持有者、语篇组织者、研究实施者、学科贡献者以及研究介绍者五大类进行对比,见表2。具体而言,作者通过观点持有者身份呈现、支持或反对某个观点命题,如:“We argue that existing theory is inadequate...”通过语篇组织者身份对研究背景、论文结构等进行描述或为读者提供指令或引导,如:“...we begin by first offering some definitional clarity...”通过研究实施者身份阐述此研究采用的方法或所做的实验,如:“...70% of the 260 people we interviewed said that...”通过学科贡献者身份强调本研究或本人之前研究对该学科独特的贡献,如:“We enrich the conception of legitimacy by showing...”通过研究介绍者身份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假设或研究问题等,如:“Here we describe a study towards the identification of...”

表2 两学科引言中作者五类身份构建情况对比

表2的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两学科引言在观点持有者和语篇组织者身份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管理学引言作者通过自我指称构建的身份类型超过半数为语篇组织者,其次为学科贡献者,最少的是研究介绍者;而化学作者的语篇身份更为平均,最多的是学科贡献者身份,其次是研究介绍者,最少的是观点持有者。

联系两学科的“知识—知者”结构来看,此种分布差异便不难解释。管理学学科知识呈现知者语码主导的特征,作者原创性的观点和解读,甚至本人的学术权威性都是知识主张的合法性所在,因此作者多使用观点持有者身份以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并通过第一人称代词将作者与观点联系起来,表明其对所宣称的观点有充分把握并愿意对此负责,以此来增强研究的权威性;同时,观点持有者身份还有助于读者区分交织在一起的观点与事实,表明此观点仅是“一家之言”,这有助于增强软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如:“...although we think that our analysis could be extended to identify such hypotheses...”

管理学引言中语篇组织者身份的大量使用,是作者“读者意识”的体现。实证性硬科学论文大多遵守“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构[27],很难超出“已知假设框架范围”[28],而软科学论文的结构则更加灵活多变,作者可根据观点论述的需要自由安排章节内容,因此读者有时会难以把握论文整体结构及每一章节的关联性。这要求软科学论文作者在引言中对每一章节简要介绍,帮助读者迅速定位章节内容以迎合其认知需求,如:“We begin by situating...Next, we discuss the nature of...”而这种结构在化学引言中并不常见。

化学作者在引言中使用最多的身份是学科贡献者,占比约三分之一,比重超过了管理学引言,其功能主要是回顾本人或其所属的研究团队之前的研究,表明当前研究与其以往研究一脉相承,将当前研究通过学科公认的程序和工具置于等级知识结构中以获得合法性,如:“We have made a contribution to this area through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管理学引言作者中虽也使用了一定数量的学科贡献者身份,但不同的是,管理学引言中出现的学科贡献者身份主要功能多为通过陈述当前研究的价值为本人研究“推销”,如:“...our analysis extends the approach 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workers and management”,而并非其以往所作研究,因为在软科学领域,即使是同作者的不同研究,话题也不一定具有传承性,这反映出管理学学术语篇典型的水平知识结构特征。

化学引言中作者使用研究实施者和研究介绍者身份的比例也要高于管理学引言,主要是由于硬科学论文的知识语码和基于实验研究的特性,使得论文研究水平的高低多由实验方法的精确度和变量的控制等方面决定[10]。通过研究实施者身份,作者引导同行审稿人和读者回顾实验的过程细节,如:“Herein w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ctivity landscape of 32 benzimidazoles...”通过研究介绍者身份,化学作者在引言中通报研究目的、问题或假设,如:“...therefore we hypothesized that linking AZT to the chalcones or dienones could improve...”

(三)作者身份语步化分布的异同

以往的研究表明,学术论文引言中元话语劝说资源的分布并非是均匀的[29],而是由引言各语步和步骤所承担的交际目的所决定的[23]。这要求在考察学术论文引言体裁的作者身份问题时,也应运用“语步分析法”这一重要手段,以管窥作者身份在引言内部的语步化分布特征。

由表3可知,管理学和化学引言中的自我指称语及其构建的作者身份集中分布于语步三中,其余两个语步中两学科作者均较少介入语篇。本节从三语步结构出发,考察前文划分的五类作者语篇身份在两学科引言内部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原因。

表3 引言三语步中两学科作者身份分布情况

1. 语步一:建立研究领域

总量上看,语步一中自我指称语的标准化频数上管理学引言要略高于化学引言,表明其更高的人际介入程度。具体到每一种身份上,化学引言在学科贡献者、研究实施者以及研究介绍者三项明显高于管理学,管理学作者在该语步中则更多地使用语篇组织者和观点持有者。

化学作者在引言语步一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学科贡献者身份。该语步中作者通过回顾研究的宏观和微观背景,以及前人在该领域所做出的研究成果,逐渐将话题聚焦于当前研究以建立研究领域。为了达成这一交际目的,化学作者通过学科贡献者身份实现自我引述(self-citation),将当前研究与本人或所属团队的系列研究相关联,并将其纳入研究所属领域,甚至是整个学科等级知识结构之中。这样一来,作为系列研究不断深入的最新进展,当前研究的合法性得到了辩护,同时也有利于审稿人更为准确地定位和评价此研究,如:

【例1】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synthesis and reactivity of the bis (tetrahydrofuran) adduct of the Sm(II) complex...

而管理学引言的该语步中,作者更多使用语篇组织者身份介入语篇。观察语料可知,这28例语篇组织者身份大多为包含式复数代词,如例2中的we。这些复数代词的使用承认了读者的存在,将他们纳入语篇,并使用experience和feel等“人之常情”在论文一开头就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对软科学领域的研究而言,强调“人”在知识阐释中的能动地位以及知识的“社会属性”,有助于作者本人的观点被更为广泛地认可,是增强与读者互动和知识劝说性的有效手段。

【例2】 ...the distress we experience when we transgress in the eyes of others (e.g., [Goffman, 1956] and [Modigliani,1968]), is a key factor in employees’ developing moral judgments about right and wrong.

2. 语步二:确立研究定位

与其他两个语步相比,语步二中两学科自我指称语出现的数量均要更少。语步二中,作者往往通过指出前人研究的不足来为当前研究“确立研究定位”,即找到当前研究的立足空间。通过不使用或尽可能少地使用自我指称语,两学科作者均通过自我身份的抽离来缓解这一有可能损害学科社团同行面子的行为。如在例3中,管理学作者通过there be结构与found构成被动句式来实现自我指称语的隐匿。

【例3】 ...there is little insight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on how to accomplish this.

管理学引言语步二中为数不多的自我指称语的使用大多难以直接造成面子危机,如例4中管理学作者,通过指出前人研究在数量上的差距的方法来为当前研究寻找定位,虽使用了our这一自我指称语,但主要是用来强调其文献检索能力范围之极限这一客观因素,而非主观上对前人研究的评价,因此不仅不会威胁同行面子,反而有利于塑造严谨的知者形象,从而增强读者对其知识阐释能力的信任。

【例4】 In fact,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ey are the only authors who consider variations in the quality of a returned product and its assemblies.

3. 语步三:展示当前研究

在语步三中,两学科引言作者均使用了三个语步中数量最多的自我指称语,但管理学引言中自我指称语的总量要高于化学引言。从其构建的语篇身份来看,管理学引言中最为常见的是语篇组织者身份,每千词高达11.66次,明显高于其他身份类型;而化学引言中最常见的是研究介绍者身份,每千词6.33次。

语步三要求作者展示当前研究的目的、问题、方法、价值以及论文的框架等内容以使读者获得对该研究初步的了解。管理学引言中语篇组织者身份的大量出现,主要是引导读者掌握论文基本结构。如在例5中,管理学作者使用了单数第一人称自我指称语三次构建语篇组织者身份,以引导读者了解其论文的框架和章节内容安排。这种概述型介绍不仅方便读者在论文开篇判断文献的价值和可读性,也缓和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

【例5】 I begin by fleshing out the everyday conception of assertiveness...With this established, I then put these ideas in the context of historical work...This review shows how elements of the account I offer were anticipated by past work...I conclude by considering unanswered ques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另外,与等级知识结构不同,水平知识结构主导的管理学科知识之间往往难以比较,观点各异甚至完全相反[30],并且都可以经由预先设定的标准达到自圆其说,因此可能包含了众多用于观点论证的元话语。这种学科知识结构的差异决定了管理学引言在该语步中的观点持有者身份数量必然要多于化学引言,如例6中“We assert”引导的以观点形式呈现的研究发现。

【例6】 We assert that while sanctions from organizational members provide initial cues that transgressions have occurred, the degree of embarrassment produced by sanctions can promote not only compliance, but also changes in moral judgments.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学引言中学科贡献者身份的标准化频次在语步三中多于化学引言,这与语步一刚好相反。如前文所说,语步一中化学作者主要是通过学科贡献者身份实现对其之前研究的自我引述。而在语步三中,管理学作者的学科贡献者身份均为对当前研究的推销,如例7中作者通过集体自我指称语we以及评价型形容词new和free来突出其团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彰显认知主体的“态度”或“个性”[17],表明知者语码主导的管理学科中自我评价和推销的行为不仅合法,更可能是有益的。

【例7】 ... we propose a new solution algorithm which is free from any extraneous surplus/slack variables, artificial variables, artificial objective functions, or artificial constraints.

在语步三中,化学引言作者主要通过研究介绍者、学科贡献者以及研究实施者身份展示当前研究以占领研究定位。如在例8中,作者使用研究实施者身份将本人的研究团队与当前研究的方法直接建立联系,表明其研究结论是经由公认的科学原理或程序验证过的,因而有资格纳入学科社团等级知识结构中。

【例8】 ... we designed a novel cap analog of the form...

五、结语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管理学和化学学术论文作者均在引言中使用自我指称语来构建语篇身份,但两学科由于受到各自学科知识组织形式的规约,在自我指称语以及身份构建的频次和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语码组合。知者语码主导下的管理学学科社团强调认知主体原创的观点和态度等,且该学科水平知识结构使得研究的论证更加灵活,因此管理学引言中观点持有者和语篇组织者身份要显著多于化学语篇;而知识语码主导下的化学学科社团更强调遵循广为认可的程序和工具而非作者的资历,因此化学引言作者多借由研究实施者、学科贡献者以及研究介绍者身份来通报研究过程、关联之前研究和介绍研究目的或假设等,以建构符合本学科知识结构特征的合法化语码。

本研究对二语学术英语教学有所启示。不同学科知识表达的语码特征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二语学术写作教师而言,不仅要让学生熟识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遣词造句和结构范式,还应加强学术写作的学科特异性教学,主动引导他们了解不同学术论文写作的自我指称和身份构建等人际方面特征,以及这些人际特征背后的社会语用动因,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交流与竞争。

猜你喜欢
管理学语篇身份
科研仪器平台管理现状与建议——基于管理学理论
《语篇理论与教学应用》评介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经济管理学教学的创新途径探索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