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SAS 评分的影响分析

2021-05-10 09:55陈桂贞陈慧莉杨萍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3期
关键词:肺源例数出院

陈桂贞 陈慧莉 杨萍丽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会出现气急、心悸等临床症状,在急性期入院后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且有医护人员的指导以及陪伴,因此精神状况比较好,也能够积极配合临床工作[1,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院后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和监督,减少了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途径,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延续护理是护理服务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近年来延续护理在慢性疾病的护理中比较常用。本文就延续护理在该病中实施效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9 年1-12 月,所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1 例,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纳入标准:(1)经心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 年)》中有关诊断标准相符合的患者[3];(2)临床检查显示肝肾功能正常、凝血机制正常的患者;(3)神志清楚、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

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或衰竭者;(2)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3)存在视听觉障碍、沟通交流不畅的患者;(4)研究期间失访的患者。

对照组34 例,男19 例,女15 例;年龄为48-77岁,平均(64.05±4.27)岁;病程范围:2-8 年,平均(4.05±1.01)年;原发疾病:肺气肿9 例,慢性支气管炎6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 例,其他3 例。观察组37 例,男20 例,女17 例;年龄为49-78 岁,平均(64.10±4.33)岁;病程范围:2-9 年,平均(4.10±1.04)年;原发疾病:肺气肿10 例,慢性支气管炎7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 例,其他5 例。组间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予常规护理。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1 周1 次。

1.2.2 观察组 予延续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延续护理小组:成员有主治医生、护师、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予以及时的干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成随访档案,并预留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制定个体化的随访方案。

(2)随访方式及内容:患者出院当天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加入到微信群和关注公众号,根据患者出院时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指导。在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2 周1 次,随访期间对患者日常体征、用药情况、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解,解决患者遇到的难题;开展微信教育,每一名护理人员负责3-5 名患者,告知患者本人或其直接照顾者微信功能的用法,定期在微信群、公众号内推送疾病相关知识,在公众号内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治疗建议;通过微信群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放松方式,并可借助针灸、理疗等措施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家庭随访2 个月一次,随访期间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进一步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以50 分为临界值,其中分值<50 分提示无焦虑存在,50-59 分对应轻度焦虑,60-69 分、≥70 分依次提示存在中度焦虑、重度焦虑。分值越低,表示焦虑感越轻。

(2)在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3)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共包括4 个维度,每一个维度的总分均为100 分,以分值高为优势[4]。

(4)两组患者在干预6 个月后门诊随访时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从护理服务的延续性、专业性、健康宣教质量、随访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100 分,其中90-100 分表示非常满意,80-89 分表示基本满意,60-79 分表示一般,0-60 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焦虑评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对比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对照组低,且两组的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所示。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三项心功能指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干预后数据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更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所示。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所示。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的焦虑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的焦虑评分(±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n)34 37干预前54.75±4.81 54.80±4.86 t 值P 值0.044 0.965干预后47.09±3.35 39.52±2.79 10.377 0.001 t 值7.620 16.586 P 值0.001 0.001

表2 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s)

表2 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s)

注:组内干预前、干预后数据比较,*t=8.475,#t=16.831,△t=4.073,☆t=10.494,◇t=11.752,▲t=24.559,均P<0.05。

组别例数(n)左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m)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34 37干预前41.38±3.11 41.42±3.15 0.054 0.957干预后48.79±4.04*55.88±4.17#7.264 0.001干预前44.27±4.56 44.33±4.63 0.055 0.956干预后40.11±3.83△34.62±3.20☆6.574 0.001干预前64.56±4.00 65.64±4.06 1.128 0.263干预后53.23±3.95◇46.86±2.27▲8.416 0.001

3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发生率较高的疾病,病程长、疾病易反复发作[5],且患者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故遵医行为差,在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依从性的提高;患者在出院后仍需要坚持治疗,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容易出现遵医行为不佳的情况,对疾病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患者出院后仍需加强护理干预。

表3 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3 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例数(n)34 37躯体功能70.85±6.43 82.91±6.52 7.837 0.001心理功能73.42±6.80 81.84±6.83 5.200 0.001社会功能78.63±7.19 85.75±8.06 3.914 0.001物质生活80.28±7.33 87.52±7.61 4.076 0.001

表4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延续护理可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从院内到家庭中持续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够使家庭护理的需求得到满足,有助于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还可促进患者康复效果和预后效果的提高[6,7]。观察组患者经过干预后的焦虑评分下降明显,且低于对照组,而心功能、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更高,充分说明了延续护理的作用显著。分析原因在于,延续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采用电话随访、微信随访、上门随访等多种随访方式能够丰富患者获取疾病健康知识的途径,便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行为进行指导,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从而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另外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健康宣教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医护人员与患者实时沟通,便于保存健康知识信息以供长期阅读,因此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延续护理值得推广应用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可有效缓解焦虑情绪,促进心功能改善,获得了较高的预后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肺源例数出院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治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