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海文 夏丽 杨维建 郑宏斌 杨晓东 杨生亮 冯晓青
1.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4 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3.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1],具有起病急,发病快,严重者易出现肠绞窄、肠管坏死、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需要及早治疗[2]。我院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2 月至2018 年8 月于我院就诊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观察组男性45 例,女性15 例,年龄 8~78 岁,平均(43.38±10.32)岁,病程 4~8 天,平均(6.02±1.23)天;对照组男性 38 例,女性 22 例,年龄 8~82 岁,平均(45.28±9.36)岁,病程 3~10 天,平均(6.52±2.05)天;观察组既往病史:阑尾切除术18 例,胃癌根治术8 例,左右结肠切除术5 例,直肠癌根治术1 例,胃肠穿孔修补6 例,胆总管探查术2 例,子宫切除术12 例,卵巢囊肿切除术8 例。对照组既往病史:阑尾切除术23 例,胃癌根治术3 例,左右结肠切除术1 例,直肠癌根治术3 例,胃肠穿孔修补术11 例,胆总管探查术5 例,子宫切除术10 例,卵巢囊肿切除术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临床表现者[3];(2)有腹部手术史,尤其反复手术史者;(3)查体发现腹部柔软,手术切口处及梗阻部位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亢进或减弱;(4)腹部彩超、腹片表现为腹腔积气,有液气平,无腹水,腹部CT 表现为肠壁增厚,肠管扩张,肠腔内积气积液,腹腔内无积液;(5)排除机械性及其他类型肠梗阻;(6)均签署知情治疗同意书。(7)筛查时如果受试者正在服用改变病情的药物,需要在实验前停用至少4 周。排除标准:(1)机械性肠梗阻,如肿瘤、肠扭转、肠套叠;(2)已确诊或怀疑绞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襻型肠梗阻;(3)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和血液、内分泌系统病变病史者;(4)孕妇、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禁食禁水、抗感染、抑酸、对症、补液等治疗,如治疗过程中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及低蛋白血症者,给予纠正电解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禁食和禁水、选择规格合适的导管,在腹透下确定导管的位置,在导丝引导下经鼻腔置入,把导管缓慢推入空肠上段,大约在屈氏韧带下20cm处,抽吸肠内容物,然后在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5mL 左右,在重力、肠蠕动的作用下向远端肠腔内缓慢推进,接负压引流器,边抽吸边向远端肠腔内缓慢推进,到达梗阻上方时行抽吸减压处理[3]。
1.4 观察指标 (1)疗效标准[4]。痊愈:症状消失,患者通气通便,复查血常规正常,腹片无液气平面及肠腔充气;有效:症状减轻,如腹痛缓解,仅有腹胀,大便正常,立位X 线透视无气液平面,有肠管充气;无效:治疗24~48 小时梗阻症状不缓解并逐渐加重,有绞窄性肠梗阻临床表现者。(2)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立位X 线透视气液平高度变化,记录最早通气和排便时间及血常规指标转变正常时间,比较两组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 观察组腹片气液平变化时间、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通气排便时间、血常规指标转变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
肠梗阻是临床外科急腹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诱因诸多,长期便秘,腹部创伤、手术、炎症、结核、恶性肿瘤等都会引起肠梗阻,其中手术后肠粘连占60%[5],痛、吐、胀、闭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早期主要病理改变以肠管扩张,肠腔积气、积液,肠壁水肿和电解质紊乱为主,后期严重者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对于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治疗措施是胃肠减压,但胃肠减压管较短,易在胃腔内打折,只能吸引胃内的液体,引流效果不佳,但对小肠内潴留的气体、液体,不能直接进行吸引,无法到达治疗目的,极易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肠腔积气、积液增多,严重者肠壁黏膜缺血及肠道细菌移位等情况[6-9]。本研究显示,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肠梗阻导管治疗能有效随胃肠道蠕动达到梗阻部位,直达病变部位抽吸梗阻物,有效解除梗阻,消除病因,减压更有效,治疗更精准,符合现代疾病精准治疗的理念[10],还可以早期判断是否手术治疗,从而避免肠坏死发生[11]。对于麻痹性肠梗阻,可以局部注入促进胃肠蠕动药物,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对于绞窄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肠梗阻导管抽出血性液体的液体,能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提供指导依据;另外通过导管注入水溶性造影剂检查,还可为肿瘤、憩室、套叠、扭转等常见的肠梗阻原因的确诊,提供更直观的临床证据[12-13]。因此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患者易接受,符合精准医疗及经济适用原则,在治愈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效价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