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荣 杨世梅 王梦 李娜 徐燕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 兰州 730050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肺功能检查需要受试者的良好配合,严格的质量控制是正确评估肺功能结果的前提[1]。儿童由于理解和配合程度欠佳,尤其在医院环境下医疗恐惧感明显,产生对抗心理,增加检查难度,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性。行为诱导是指导者通过某种方式,激起被指导者的兴趣,充分调动其配合检查的积极性,巧妙地引导对方按照需求的目的完成指定的事情[2]。本研究采取讲-示-做行为诱导法对100 例患儿进行用力肺功能检测,探索更为有效方法以提高儿童肺功测试质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12 月在我院儿童哮喘门诊进行用力肺功能检查的200 例患儿,其中男106例,女94 例。随机年龄(年龄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 例。对照组男51 例,女49 例,平均年龄(8.75±4.21)岁,观察组男 55 例,女 45 例,平均年龄(9.01±4.18)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患儿年龄5~14岁;智力发育和认知能力正常;与医护人员沟通无障碍;为初次接受用力肺功能检查;家属依从,愿意配合检测人员完成行为诱导工作。(2)排除标准:患儿聋哑或智力发育异常;家属拒绝配合。
1.3 方法
1.3.1 肺功能检查。(1)仪器:采用NDD 公司easyone肺功能仪,使用EasyWare 软件对两组患儿进行用力肺通气功能测定。(2)操作:按肺功能检查操作程序进行[3]。
1.3.2 教学模式。(1)对照组:测试者常规讲解示范,并播放肺功能测试视频1 次。(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行为诱导法。方法包括:①赞扬法。了解患儿与众不同的地方,给予赞扬,拉近测试者和患儿之间距离,消除恐惧、排斥感;②奖励法。测试前承诺患儿:如果积极配合测试,能较好完成测试者,可给予奖励(如小粘贴),给测试质量高的患儿发小奖品;③观摩学习法。让做得好的患儿做示范,其他患儿观摩学习。测试人员可结合不同患儿的语言表达习惯,灵活选择以上3 种方法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当取得患儿的信任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先进行吹纸实验,运用口含嘴练习用力快速吸饱气,有爆发力的吹气,能吹动距离为50cm处的纸张为吹气达标力量,练习3~4 次。练习结束后根据肺功能检查操作流程及规范进行检查。
1.4 评价标准 受检患儿至少应完成≥3 次可接受的检查,测试质量为A 即为完成[3],计算不同组的完成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组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学龄期儿童两组完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2。
表1 两组患儿完成情况结果统计(例)
表2 不同学龄组患儿完成情况结果统计(例)
肺功能检查是运用特定手段和仪器对受检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评价[4],是描述呼吸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可靠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反之则误导临床治疗,给患儿带来伤害。肺功能检查结果的精确性受肺功能检查技师的准确规范指导、患儿依从性及理解和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受检者能否做到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的呼吸动作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精确性。
根据“中国大型综合性医院肺量计检查报告质量的多中心调查”的345 例报告单中同时符合质量控制4 项标准的仅占总数的7.2%,测试结果不容乐观[5]。因此,提高肺功能检查质量是目前肺功能检查者需要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问题[6]。魏剑琴等[7]提出测试者的熟练指导是肺功能质量控制的关键。针对儿童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在理解配合、医疗恐惧等因素的影响肺功能配合程度更低,测试结果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肺功能状况,需要测试者寻找可行的办法提高肺功能测试质量。本研究旨在寻找提高儿童肺功能测试配合程度和质量的方法,“讲-示-做”心理行为诱导法利用赞扬、奖励、同伴间的观摩效仿可以拉近患儿和肺功能测试人员的距离感,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使其积极投入肺功能检查中,尽最大努力配合完成检查,提高了肺功能检查的质量,取得明显效果[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组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学龄期儿童两组完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儿童用力肺功能检查中,讲-示-做行为诱导法在年龄较小儿童效果更佳,患儿完成率和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原因可能是:(1)学龄前儿童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同伴间的观摩效仿使其在检查过程中乐意积极主动配合检查;(2)较常规性视频教学有明显的优势,指导者通过生动讲解互动、突出分解动作指导,患儿注意力集中,较好掌握检查时需配合的动作要领;(3)在检查过程中指导者采用正性激励的方法,如赞扬、奖励,可增强患儿自信心,并赢得患儿的喜欢与配合,多数患儿均能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性。
综上所述,对于学龄前儿童更应该提倡行为诱导法,能显著提升患儿的配合度及检查质量控制达标符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