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中、晚期孕妇心律失常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2021-05-10 08:07:30邓喜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2期
关键词:孕产妇贫血体质

邓喜华

(益阳市中心医院,湖南 益阳413000)

心律失常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机体血流动力学水平的改变增加心脏负荷相关[1],近年来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呈现一定的升高趋势,可能与社会环境因素改变相关,诊疗中对妊娠期心律失常的重视度提高有关。该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对母婴结局产生影响,同时也是导致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在定期的产前检查中,孕妇需要接受心电图检查,明确孕期心电数据,评估孕期心功能[3],本次研究主要结合我院妇产科临床诊疗情况,就妊娠中、晚期孕妇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收诊的妊娠中、晚期孕妇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37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年龄(32.39±1.94)岁,孕次(1.85±0.72)次,产次(0.95±0.61)次,纳入同期于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示正常的妊娠中、晚期孕妇37 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年龄(27.44±3.01)岁,孕次(2.10±0.82)次,产次(1.13±0.69)次,诊断标准:研究组患者均符合妊娠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4],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4 例,窦性心动过缓4 例,窦性心律不齐6 例,室性早搏3 例,房性早搏5 例,室内传导阻滞5 例。

纳入标准:对诊疗配合度高者;定期接受产前检查者;于我院产科分娩者;临床资料、产检资料均完整者;言语交流功能、认知功能均正常者;未合并其他类型妊娠期并发症者。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病变者;合并恶性病变者;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

两组孕产妇孕产次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两组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体质指数[3](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单位:kg/m2,是衡量机体胖瘦与健康状况的常用指标)、吸烟饮酒史、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甲亢、妊娠期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变、贫血等。同时就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对比,即阴道分娩、剖宫产、早产、流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等。

1.3 观察指标

就两组孕产妇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同时统计分析两组孕产妇分娩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0.0 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孕产妇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孕产妇吸烟饮酒史、妊娠期甲亢、妊娠期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变等发生情况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孕产妇体质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等合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孕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研究组孕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各组均未见流产、新生儿死亡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组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孕产妇分娩结局比较[n(%)]

3 讨 论

妊娠及分娩是女性孕育诞生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的生理过程,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机体会循序渐进发生一定的生理改变以更好的适应胎儿正常发育,如激素水平波动、心脏代谢功能降低、机体代谢水平升高等[5-6],不同孕产妇生理机能会存在一定差异,故而适应这一生理改变的能力不一,而伴随妊娠期的发展,产妇机体耗氧量、心输出量会逐渐增加,心脏电活动活动易受到影响,而出现心电图异常情况,增加心律失常风险,对母体与胎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现阶段尚未完全明确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妊娠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心动过速等是该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机制,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妊娠期激素水平、血流动力学水平的改变,会对心脏离子通道表达产生一定影响,继而诱发心律失常。轻度心律失常一般缺乏特征性表现,易被孕妇自身忽略,而心律失常继发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时,会出现心慌气短、心悸、心前区疼痛不适等症状,伴随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及产前检查的普及,心律失常的发现率在不断提高,也为早期干预提供了基础。

本次研究调查分析了部分妊娠中晚期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在合并心律失常及未合并心律失常孕产妇一般资料对比中可见,合并心律失常的研究组孕产妇年龄、体质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等合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年龄、体质指数、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等因素可能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有研究分析了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表现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显示心电图异常的孕产妇阴道分娩率显著低于正常者,而早产率则显著高于正常者(P>0.05),同时妊娠结局还与孕产妇年龄相关,高龄孕产妇产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要显著高于适龄孕产妇[7],与本次研究中的部分结果相近,而年龄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关。此次研究中两组孕产妇贫血、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显著,其中贫血会直接影响机体血容量与血流动力学水平,其对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较为直观,体质指数则能够反应机体健康状况、脂肪厚度,研究组孕产妇体质指数为(25.88±2.35)kg/m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体质指数过高,继发高血压、冠心病、卒中、血脂异常等[8]的风险也会显著提升。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并发症,以血压水平异常升高、水肿、蛋白尿等为主要特点,已被临床证实是诱发产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生可能与小动脉痉挛、冠脉痉挛等相关,会直接影响机体各个脏器的血供,继发炎性细胞浸润、心肌间质水肿等,继而影响传导系统诱发心律失常。故而在产科临床诊疗中,需要重视孕期定期的心功能检查,对合并心律失常高危因素者,须予以高度关注。心电图检查能够有效记录心脏每一次心动周期产生的电活动,操作简便、无创、可复性高,能够提升心律失常及其他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

本次研究还分析了妊娠期心律失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示合并心律失常的孕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高于未合并者(P<0.05),由此可见心律失常的发生会直接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这也是产科诊疗中须重视的问题,结合孕产妇具体情况,提早拟定诊疗计划,完善相应的准备工作,以提升妊娠安全性。

综上所述,妊娠中、晚期孕妇心律失常的发生受年龄、妊娠期高血压、贫血、体质指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分娩结局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临床诊疗中须提升重视度。

猜你喜欢
孕产妇贫血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科学大众(2021年6期)2022-01-01 00:45:52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26
春困需防贫血因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18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你对贫血知多少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